《一代名臣 千年世家范仲淹的故事》

《一代名臣 千年世家范仲淹的故事》_第1张图片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先生真是以家族为重,因为他了解。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最亲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今天能有这么显贵的发展,都是祖宗积德百年千年到我身上发出来了。范仲淹先生最精通的一本经典是《易经》,他太清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为什么说苏东坡跟范仲淹的祖宗有关?因为范仲淹的祖宗在汉朝是范滂,他有慨然澄清天下的志向。因为那时候朝政比较腐败,他被陷害,被陷害以后皇帝下通知要把他抓起来,结果下通知给了一个当地的监察官叫吴导,他接到以后抱头痛哭,不忍心去陷害忠良,就在那哭不愿意去抓。你看以前的人多有道义,现在的人一看到名利,道义不知道到哪去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所以我们好好对照古人的行持,忏悔自己。

范滂(范仲淹的祖宗)知道了这个官员为了他的事情这么样的难受,所以他不忍心,马上自己到衙门去报到。你看以前那种道义。去了以后,那个县太爷叫郭揖,他马上跟范滂讲:范滂,我这个官不干了,我陪着你逃命,天地之大难道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我这个官不干了。他高兴能跟这么忠义的人在一起,他已经心满意足,官都不干了。范滂马上说:大人,我不能拖累你,我不能拖累很多人,我还是要亲自来报到。过没有多久,范滂的母亲来了,她知道范滂去自首,就赶快赶到衙门来。到了衙门以后,范母对着她的儿子讲:儿子,一个人很难有了好名声又能长寿,所以今天你的名声跟圣贤人都已经相应了,你此生无憾了,你安心的去吧,不要罣碍母亲。你看母亲在面临孩子生死的时候是凛然大义。范滂有个弟弟也很孝顺。所以范母你看在这生死关头是这样告诉她的儿子,你要提起你的正气,提起你的忠义。

这件范滂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到了宋朝。刚好苏东坡的母亲在那里看范滂传,《后汉书》里面有范滂传。他的母亲看到这一段之后把书放下,叹了一口气。苏东坡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刚好走过去听到母亲叹了一口气,走过来问:母亲,你为什么叹气?他的母亲就把范滂、范母这段故事讲给苏东坡听。讲完以后,这个苏东坡还不到十岁的孩子,问他母亲什么?他说母亲,假如我要做范滂,你能不能做范母?果然苏东坡不是普通人,你看少有气节。他的母亲马上告诉他的儿子:假如你有气概做范滂,我一定做范母。所以宋朝进谏最厉害的就是苏东坡,他也被贬得最多次,可是他问心无愧。

你看他那分道义。他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太太在哭,他刚好买了一栋房子,走走就看到老太太在那哭,哭得很伤心。问她妳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我们环境所逼,不得已把祖宗的房子都卖掉了。所以她非常的难过伤痛。他说妳祖宗的房子在哪?她说就在某某个地方。刚好就是他买的那栋,苏东坡当场就把契约拿给她,走了。你看古代人的道义如此的潇洒,他们有真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以范滂的气节不只影响了千年之后的范仲淹,也影响了多少读书人的家庭。而范仲淹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福了多少的人民。因为这些官员被感动了,都会去爱护他的人民。范仲淹的榜样,真的我们好好的去效法。

中国的祭祀很有味道,《中庸》里面讲「父为大夫,子为士」,父亲当了大夫,儿子只是一般的读书人,「葬以大夫」,他死的时候用大夫的礼葬他,往后每年祭祀只用普通读书人祭祀他。但是「父为士」,父亲只是一般读书人,「子为大夫」,他的儿子是大官,大夫了,葬他的时候用读书人葬他,但是往后每年祭祀他的父亲都用大夫礼祭他,因为他帮国家栽培了一个大夫出来。中国人明明白白,而不是去跟他孩子,「你真了不起」,谁了不起?父母栽培他,自然不敢自己的功劳高过父母祖宗。所以祭祀里面不忘本,厚道都在其中,而我们现在都忽略了这些礼仪,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这些文化的氛围。

宋范仲淹之后到清朝末年,范氏家族出了七十二个,现代的官位来讲是部长级以上的官位,哪有吃亏?爱天下的人所感得的福报,那是无量无边。他只是把救贫困人,帮助邻里乡党的这种道义传给他的后代子孙,所以能传千年不衰。我们要学到这个精髓,我们也能开千年不衰的家风。诸位朋友有没有信心开千年不衰的家风?你们声音这么小,范仲淹先生在天之灵在垂泪,我已经演得这么彻底了,全部都教给你们,你们都不真干。我们在想范公现在人在哪?你们要往生的时候就知道了。范公他母亲就学佛,他们家家风都是学佛的佛教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名臣 千年世家范仲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