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文:盼盼

童年,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电脑,是游戏,是动画片,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童年,对于我来说,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是那些自己做的那些廉价的土得掉渣的玩具……..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把我和弟弟放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住的农村里,大人们清早就听着队上的哨子出工了,我们小孩子就被一些大点的孩子带着,放养在村里村外的各个旮旯,没白天、没黑夜地在村前村后疯玩着,嬉戏着。

农村的生活,在平淡中夹杂着许多泥土的气息。无论吃的、穿的好不好,我们这些孩子都不知不觉长大着,谁也不会想家里穷不穷,将来有没有出息,没有哪个大人去考虑这些,更没有哪个孩子去考虑这些,与现在我的孩子从小就上幼儿园、上小学需要择校、小升初更要拼爹相比,那时的大人和孩子犹如桃花源里的人。

印象中,我们父母从来没有给我们买过什么玩具,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玩具,不过我们每一天都会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经常做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比如男孩子们造木质手枪、弹弓、溜溜球,女孩子们折纸板、沙包、毽子,这些手工玩具虽然简单朴素,无一不来自于我们生活环境里的最普通常见的材质,也做的粗糙,甚至土得掉渣儿,但是我们从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和乐趣。

一、折纸炮

小时候,没被这个少吓。男孩子经常趁我们专心致志做作业的时候,在身后猛得一下甩响,吓得人心头一颤,然后追上一顿狂扁。后来自己学会以后,也祸害了不少人!嘿嘿,记得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我的弟弟。

折法:A4纸一张,左右对折,再取一边左右对折,再左右对折.然后上下对折。捏住厚的部分一角,拉住薄的一角下滑,收在厚边的里面,最后捏住厚边的最下角,使劲一甩就会“啪”地一响了。

这个是简单一点的单响,还有一种复杂一点的双响的纸炮折法。具体折法是这样的:1、左右沿中心线对折,折出折痕  2、展开后,四个角向中心线内折3、将②上下对折,左右再对折。4、重叠起来,两面沿箭头方向假折一次。5、按照箭头方向把袋子向左右拉开,另一边的袋子也一样操作。6、由左向右折合,两面的步骤一样。 7、折起来就完成了。

二、踢毽子

小时候女孩子在一起喜欢踢毽子,左右脚里踢外踢,跳起来踢,对着轮流踢,花样繁多。记得那时候课余时间我不知怎么迷上了踢毽子.可是自己没毽子,只能借别人的毽子踢.这样练习受到限制.为了战胜对手,我渴望拥有自己的毽子。于是,就自己动手做毽子。毽子分两种,一种是鸡毛毽,一种是编织绳毽的。

鸡毛的毽子由底座和鸡毛组成,底坐一般都是铜钱制作。为了找铜钱,我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家到处翻箱倒柜,为此没少挨长辈们的骂。羽毛毽制作简便。只需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用针线缝牢,成为底座;再在未剪开的鹅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鸡毛就做成了。“鸡毛毽”,顾名思义,就是用鸡毛做的毽子,鸡毛最好是雄鸡的,又长又好看,也好踢些。很显然,我们只能和鸡斗智斗勇了,我们最看中的便是那种鸡冠子很红,战斗力很强,且鸡毛油光发亮,棕黑相间的公鸡身上的毛。如果趁鸡放出来,抓它们可不省心,满院子地追赶,倒致的结果是,我们没追到心目中的那只鸡,却惊动了其它所有的鸡,随着由鸡乱窜而带来的一片狼藉,便惊动了家里的大人,有时便免不了挨一顿打。

最好的鸡毛是鸡翅膀下靠后点的那一丛,它长短适中,既蓬松又鲜亮,很抢眼。有时为了得到这样的几根鸡毛,女孩子常常会用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去调换。平时,常常也会瞅准了谁家的漂亮雄鸡,然后在主人杀鸡时,向主人家乞讨。

有时为了使自己的毽子更漂亮,我们通常也会把鸡毛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或红,或绿,或黄,也有红绿黄相间的。

还有一种是编织绳做的毽子,那个制作也不难。找一块圆形的中间也是圆形空的金属片,我们一般就是找的比较大一点的垫圈。然后找一些编织绳,量好长短,剪成一样长度。穿结在金属片上,穿成一圈以后,用针将编织绳全部划成细细的一根根,就算完成了一个毽子。圆形金属片不能太重,那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穿的布鞋或者球鞋,太重会踢得脚很痛。

做好了毽子,我若获至宝,随身携带.上学放学走在路上也来几下.别人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可是毽不离脚啊.

因为练毽刻苦,踢毽子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脚上的鞋子也破得更快了--------那时,很少买鞋子穿,没钱啊.鞋子都是外婆做的.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空,外婆就在做.做鞋帮还容易点,纳鞋底可真是千针万线,费时间呀.为了我并不奢侈的快乐,外婆毫无怨言地每年给我多做几双布鞋.现在想来,当时怎么就那么不懂事?

自以为踢毽子的功夫差不多了,就去和同学们过招。大多都是输多赢少。

在学踢毽子时,只是机械的模仿,没有创新动作。于是,自以为聪明地创新动作,比如踢一下毽子,等毽子从高处落下时,让它稳稳地落在脚背上,再踢出。而自己做这个动作时,毽子从脚背上滑落的几率很高.甚至被落下的毽子把脚背砸得生疼。通过多次的观察和实践,终于明白了:脚不能一动不动地等毽子立在上面,应该先抬高脚,毽子要落下的刹那,脚下沉少许,毽子下落有了缓冲,就不会硬生生的砸在脚背上,就会稳当的立在脚背上.掌握了要领后.屡试不爽.依次类推,让毽子立在头顶上也就不难了.

几个星期过去了,再和同学对垒,基本上就可以经常战胜他们了。

踢毽子这项运动很适合大众。除毽子外,不需要任何设施,室内室外都可。踢毽子需要全身运动,特别是腿脚的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运动量可以随意控制。可以一个人踢,也可以两个人对抗赛,还可以多人参与。在寒冷的冬天,踢上几下,你浑身上下就会发热,多踢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

岁月匆匆,几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小时候经历的很多事如过眼烟云,在记忆中早已模糊,而当年踢毽子的一幕幕时常清晰地在眼前浮现。

三、链条枪

本来象这种枪的玩具不应该是我们女孩子玩的,可因为我从小就像个男孩子,玩的东西也很多跟男孩一样。我从外婆家被接回来上小学后,第一次看到了大孩子们玩的链条枪。因为爸爸妈妈都在链条厂工作,链条零件是我们见惯不惯的东西,对我来说从来没有留意过。可是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做支链条枪,搞几个链条零件,对于不是链条厂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于是,我便经常以去厂里找爸爸或者妈妈为名,在地上捡一些废品链条零件,第二天拿到学校跟同学们换东西,有时候是玻璃球,有时候是纸板,有时候会是一条橡皮筋,运气好的时候会得到一两分钱,买几颗小时候爱吃的姜糖或者桂油糖。

既然自己是链条厂的,那怎么会少得了一把链条枪呢。我很喜欢和比我们大点伙伴们玩"链条枪".晚上睡觉也把链条枪塞在枕头底下。那时候,链条枪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我收藏了大量的火柴,口袋装着一盒,抽屉放着几盒。链条枪是我的胆魄,走夜路时带着它,不怕鬼、不怕坏人。

伙伴们人手一杆,组成“手枪队”,在夏日的午后,走在河边,手中的链条枪对准耀眼的河水射击,有一次,男孩小龙的链条枪不知怎么一不小心滑到了河里,一脸的失望。链条枪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那时我们上学时,链条枪都放在书包里,有时课间拿出来比看谁的枪威力最大,随着枪声响起,把小学校长是引来了`````````校长知道这东西有危险,马上全校集合,让老师检查我们书包,没收我们的枪,写检讨书,放学了还要家访.那时我们慌了,乖乖交出自己的配枪.老师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书包里搜出来两把链条枪,那是我们都是只有一把而已,校长说:"看来这人是你们的"总司令"啊!有两把枪"我们哄堂大笑.于是"总司令"就成了他的外号.

链条枪,又名火柴枪,是中国70、80年代的著名儿童玩具。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土制的玩具已经基本绝迹.链条枪的组成材料有:粗铁丝、自行车链条和皮筋。弹药为普通的安全火柴。链条枪具有撞针、扳机、枪身、动力、子弹,与真实手枪原理一致。

链条的做法:首先用铁丝拧成枪架,然后串起若干自行车链扣。链扣们的另一侧孔供枪栓活动。最前端的链扣需要打入一个自行车钢丝的螺帽,以恰好留出一个火柴棍大小的孔。整串链扣和枪栓分别用从自行车内胎剪下来的橡皮筋箍好,使用时掰开最前端的链扣,将火柴棍塞入螺帽形成的孔并向外拉出,而火柴头上的火药则留在螺帽内。扣动扳机,皮筋弹力促使枪栓高速撞击火柴头的火药,火药爆炸并产生巨响和气流,促使火柴棍射出。火柴棍高速射出,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因此链条枪具有危险性。

所有上面说到的自行车零部件,大多是我们平日里苦心搜寻得来,凑齐所有材料殊为不易,而如果做工不细,还可能做出不会响的哑巴枪,被其他孩子笑掉大牙。因此,能拥有这样一把威风的枪,无疑是当时一个孩子所能奢望的最大财富。

现在想来,那些手工玩具给我的童年,真是带来了无穷的快乐。那个年代,民风淳朴,父母们穷归穷,不可能给我们什么,可也放心我们,由着我们自由自在的玩耍,也由着我们自由自在的长大,他们和我们小孩一样,没有对生活要求得那么多,也就没有活得那么累,大家心里有简单的快乐,看到周围什么都很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