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NO.2

这是原文链接
2017年第二周是2017.1.9-2017.1.15
这个星期的关键词是:练车、整理文档和Farbox。

练车

练车是个苦差事,为了赶着在寒假拿到证,驾校安排我先考科目三,再考科目二,而由于一些原因,竟然被安排到海安去考,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无法,只得忍耐,每日要5点50早早地起,6点半从驾校出发去海安,路上来回就要花上4个小时。更不提中午「被安排」吃饭以及因电子考试的特殊性而不得不租用考试车辆所产生的额外花销了,总之黑的很。
直接学科目三似乎难度也不大,只是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容易把油门松掉,一下子就熄火了,有点小尴尬。不过我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啦,哈哈。

整理文档

整理文档是寒假的工作之一,就是把纸质的文字电子化。一开始我不假思索地直接打,打了两页觉得效率太低,于是果断采用了Onenote的OTC功能(本来在网上也有搜罗相关软件,但基本上效果不错的都要钱,于是就直接上onenote了)。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图片插入到笔记中,右键可选文字,黏贴到word中之后,会发现排版的问题——主要是空格。这时候使用Word的替换,将空格替换掉就好。为了提高OneNote的识别度,我将图片进行了修剪(主要是用的Win10自带的图片查看器的编辑功能里的「拉直」和「裁剪」功能),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我又扫视校对了一遍,并且在此过程中将残留的换行符给消除掉(OneNote识别是严格按照的书页来排版的orz)。最后整理出了3万6千多字,花了3个晚上。

Farbox

这个星期花了4个晚上来倒腾Farbox的模板系统,在GitHub上发现很多大神的作品,但是无奈不会定制。(其实我现在严重怀疑是因为网站反应需要一定时间,而我太急性子了)。最后选了Seita的这款sharplife主题,因为她主要是用HTML写的,并且她的readme我比较看得懂==

做的修改

  • 头图换掉——在css文件里改的。方法是在原图片所在文件夹里放自己要放的图,然后将URL的地址改动一下。
  • 社交媒体信息——这个是按照她的readme里写的,在include里替换的。因为图标她使用的是fontAwesome,但是我所想要加的「豆瓣」并没有相应的图标,直接自定义更改了。(可以在这个网站搜索,基本上把fa类的名称改掉就可以换成自己要的图标了)。
  • markdown格式——原作者的markdown格式非常的简单,但是那个引用的缩进我非常不喜欢,并且标题的颜色和内容只有大小的区别我觉得有些单调了。于是还对有链接的文字的颜色以及各个标题的颜色和大小进行了修改。但是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摸索到如何显示出项目符号。
  • about页的使用。根据readme文档增加了一个md文件,然后再farbox editor里的meta里添加一个status:past就可以让它不出现在文档目录里了。

未作出的修改

  • 分类
  • 标签格式
  • 阅读数统计

其他的事

  • 1月9日,小程序上线,MG给我打开的入口。一开始心潮澎湃,甚至去看了《小程序入门指南》,看完之后发现和我所想的「iOS端和安卓端共用的应用市场」其实还是相差很远的,并且后来也不怎么用那些小程序了。(一是小程序的功能是阉割版的,二是没有app下载需求的小程序本身打开的频率就很低)所以,所谓的「线下场景」才是小程序真正的舞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Appso」,作为互联网科技媒体,对于潮流不仅有眼光(insight)还能很果敢地采取行动,创建「知晓程序」建立小程序商店。但是他们自己的app的体积在更新之后扩大为100多M,而且内容和他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相差不大,内容还可以从网页端浏览(其实对于某些教程而言,网页端的阅读效果更好),所以讲它卸载了23333。
  • 1月12日李佩先生去世,1月14日周有光先生去世。语言学界又少了两位大家。老实说,我对于李佩先生不甚了解,而对于周有光先生,也仅仅停留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编委姓名那里。其实我作为语言学的学生理应对他们有所了解,而不是在他们离世时才和众人一般,留下一句无力的R.I.P。
  • 「小密圈」iOS端更新,增加了搜索功能,这让我得以窥见知识经济时代到底有多少人从中尝到了甜头。社群运营成为了新兴时代的潮流之一,不少微博上的知识管理红人或是雅思、托福的天后、天王们将自己的粉丝变现。「知识是有价的。」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但是很多群高估了自己的价值。比如我所看到的一个「每日晨读」群(大概是类似的名字吧),只是发布一些微博上某些「美文号」、「佳句号」都会发布的小句子。(恕我直言,我觉得就是很一般的描写,我写高中作文都看不上。)并且这个群的作用是「大家一起互相监督,分享」结果竟然要88元的会员费。这种没有干货提供,并且仅仅是将有相同需求的人聚在一起的社群,为什么要收费?就算是希望通过沉没成本来激励彼此的话,为什么这些钱全都流向了仅仅是动动手指建立社群的群主呢。吐这么多槽是因为,竟然真的有20几个人付费加入了这个群……(可能是我有点愤青了,想到有人吃相这么难看,实在有点恶心。)

在不远的将来,「社群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经济的又一大生力军。其实微信的「入群收款」也是在众多社群采用微信群联络的情况下衍生的相应举措,微信恐怕也不想失去「社群经济」原生阶段的巨大优势(公众号自媒体导流到微信群到微信支付的流畅性操作,微信在所有的链条上都将用户抓的死死的),而「小密圈」的出现显然是想要将用户群导流出去,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拒绝「小密圈」的二维码了。(当然,微信肯定不针对小密圈,应该是针对所有、一切想将用户引出去的竞争者)

读书

这周在车上读完了《三少爷的剑》,在读《精进》和朱炫大师兄的《年少轻狂》。
读后感将另写,不然作为周记就过于冗杂了。

身体管理

因为练车,每晚11点睡,早上5点50醒,虽然白天有点困,但是规律的生活颇为有益。

另:碗叔的新专真是好听啊。


周记NO.2_第1张图片
compass

其实对于时事的思考我也应该另写一篇,周记本来还是概要性的好。
本文仅代表本人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记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