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和《关于领导力;组织行为学;价值感和管理能力》读后感

《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湖畔大学的失败课外课》读后感

哈佛教授Tal在幸福课中曾引用《极客与怪杰》一书的调查结果:二十多到三十出头的成功人士和年长的成功领袖之间有很多的不同点,但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至少有一次显著的失败。失败之余成功之人必不可少。这篇文章通过记述和王民明的谈话来讲“失败”,核心观点很简单,就是不破不立。遇到事情,打碎原有认知,重建新的认知。

王民明讲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辛苦干了一年的项目被砍掉,这教会了他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两个同事为一个业务而争执,其中一位资格更老的同事受到他的点拨,主动把业务让给了新同事。这两个例子看似是为“领导力是认知现实的能力”这句话服务的,但是我总感觉缺点什么。又读了几遍,我大概能明白,两个例子是在解释“提高认知现实的能力”,虽然发生的事情都有领导参与,但没有往领导力上引申。这最多只能说明,处在领导的位置要提高对现实认知的能力。

前女友曾在阿里工作,因工作压力大、所做项目不感兴趣等原因提出了离职,紧接着项目组另外两名同事也提了离职。那天小领导给她打电话,我正好在旁边。小领导在电话里恶意地揣测女友的离职动摇军心。当时气氛很僵持,我听到女友很耐心回答:姐姐,你先消消气,blablablabla(各种安慰的话),我的离职如果真的导致其他两人的离职,那是不是说明了这个项目组本身出现了问题blablablabla(分析项目组内部问题)。整个谈话俨然变成了耐心小妹妹开导冲动大姐姐。可见,不管你是否处在领导的位置,认知现实的能力越强,在处理问题时才会更加地自在坦然。

作者在文中提到:很多太自我、太保护自己的人被文艺作品所侵害。作者说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指市面上文艺青年类的言情作品,如果是读了王小波、莫言的文艺作品,格局不会仅仅局限在“保护自己”的层面上。

Tal在幸福课中讲到过,现代人害怕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来自于社会奖励机制的影响。因为社会观念重结果而轻过程,大家被塑造得更追求直线,少避免曲线。如果我们学会了奖励努力,甚至是奖励失败,多去经历点事,多碎它几次,不断地迭代,认知能力才能蹭蹭地往上涨。

最后作者提到,如果我们身边有像王老师这样的导师,在一旁观察你,才能成长更快。我突然想到前女友在面临工作困境时会请公司的前辈吃饭请教,而我会抱起心理学和哲学的书籍寻求解答,虽殊途同归,但她从困境中走出来得更加轻松。这点我确实需要学习。

《受教于梁宁,关于领导力;组织行为学;价值感和管理能力》读后感

梁宁这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我只能从中抽取我有感触的点来进行分析。

在领导力一节中,作者说我们要选择喜欢的人,而且要学会喜欢人。在我的职场经历中,我不喜欢和缺乏同理心的同事相处,如果非要我去喜欢他,我会觉得很痛苦。柳传志说,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我要和你交朋友交心。我想柳传志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内心认同和欣赏你这个朋友。也许我没有做到领导的位置,不能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含义。但我感觉良好的职场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都有共通点:需要互相的喜欢和认同。

在组织行为学一节,作者说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可以请外面的和尚进来念经,然后选择性听取,但前提是有自己的主见和底气。我之前就职的服装公司因近两年亏损严重,邀请了一家欧洲的咨询公司做品牌升级。经过数月的调研,咨询公司给出的建议是:把各产品线做成独立的品牌。当时亟待一个突破口,老板听取了这个建议,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多品牌战略:各产品线重新命名;各产品线的服装使用新品牌名;直营店铺根据所售产品线做装修升级。这导致朋友去买衣服,找不到我们公司的店铺,说有一个新品牌的衣服很像你们公司风格哦。我们都在私下调侃说,老板就是在自废武功啊!

在价值感一节,作者提到了马化腾的价值感是“用户体验”,刘强东的价值感是“成本效率”。我当时在想前公司的老板价值感是什么?他靠加盟起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帝国,后来禁不住诱惑投身电商行业,砸了不少钱却入不敷出;他性格果敢,在公司效益不佳时,一周裁掉1/4的员工;他很有拼劲,尤其喜欢带病坚持工作、加班不顾家庭的员工。我只能说,他的价值感一直在摇摆,我在这家公司感受最多的就是不断地调整,增减部门,调整组织框架,季度奖一直在拖,年底了担心没年终奖。所谓折腾不止,业绩不前。上个月我离职的时候,看到公司首页醒目的四个大字:回归初衷。也许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他也开始认清现实,寻回最初那个让他发家的价值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和《关于领导力;组织行为学;价值感和管理能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