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一本书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这本书告诉你

如何记住一本书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这本书告诉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一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吹嘘,她可以一天读完一本书,一年就能读300多本了。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问她某本书的相关问题,她居然像没有读过一样,完全记不得书里还有这个内容了。

上个月,我有个同事进行了一场资格考试,考完出来就锤头丧气地对我说:“哎,这次又考砸了。明明前几天看书还看过那几个问题的答案的,现在却完全记不清了。”

我自己也是,有段时间遇到一些问题,有个朋友推荐了一本好书给我,说我想要的答案也许里面会有。兴冲冲地跑去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却发现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把书束之高阁了。

同样的问题,也许同样出现在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身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无法很好地吸收书中的精华,看过就忘,也无法运用书中的方法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解决这些读书时候遇到的困惑呢?

答案是,有的。

直到我看了日本的一位独立创业者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后,才发现其实阅读是有技巧的。比如以前我买书回来,一定要一字不漏地从头看到尾,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花钱买的这本书。可看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后,我才发现,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读得话,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记不住书里的精华内容。

所以我改变了我的读书方法,在这里,我也想把它分享给你,希望你读完之后,能和我一样有收获。在读书这件事上,可以事半功倍。

先说说作者大岩俊之吧。他也曾经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但是当他看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这句话以后,燃起了他读书的热情。所以他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300本书。然而,他发现,不管怎么拼命读,他还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于是,他参加了许多读书谈论会,认真地研究了很多读书的方法,并把它们总结下来。之后,他运用这些方法,读书更有效率了,不仅能够扎实地记忆书中的内容,也能够看完之后,实际行动起来。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这本书里,他讲了几个要点:

1 明确读书的目的

2 做读书笔记,牢记书中的内容

3 把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下面我逐一来讲给你听。

1

首先,我们读一本书,需要明确读书的目的。

除了消遣式的小说,成年人读一本书,大多是为了弄清楚某些事情的原理。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先问问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能够更加专注,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通常来说,一本书有200多页,可是不是每一页上的信息都是有效的或者是我们需要的。大岩俊之在书里就说过,一本书的内容也符合“二八法则”,就是重要的内容只占20%,不重要的内容占80%,所以我们其实没有必要,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学会取舍,只需要去找那重要的20%来阅读即可。

那么怎么确认自己要找的那20% 的内容在哪里呢?作者建议,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先阅读序言,目录和后记。序言浓缩了一本书的要点,包括作者的介绍,写这本书时候的想法和动机等等,目录则包含了一本书的总体框架,看完目录,就能大致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的时候,要有时间意识。比如告诉自己:“今天只有一个小时来读这本书哦。”这样的话,效率会迅速提高。作者建议可以在上下班的地铁里阅读,也是这个道理。

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把读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或者写下来发到网络上,这样更有助于我们记忆书中的内容。

比如现在我在写书评,实际上就是对刚刚读到的这本书的输出,这样既帮我重新梳理了这本书的架构,也让我对书中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印象。

如何记住一本书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这本书告诉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适当地写写画画,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的。

在书里,大岩俊之介绍了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便利贴,书页折角等方式来做读书笔记,但他最推崇的办法是制作思维导图。

做思维导图有几个好处,它可以:

整理思路

提高记忆力

产生新的创意

简短地总结大篇幅信息

让人一目了然

……

那么既然思维导图那么有用,应该怎么样来把它画出来呢?

这里有几个步骤,你可以参考:

1)把一张空白的纸横放,这么做有利于开拓思路

2)不要用黑色笔而要用彩色笔。因为丰富的色彩能够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3)放在中央的图像要大小适中,并且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有立体效果。

4)从中间向外伸出分枝。越往外延伸,分枝越细。

5)分枝上只写单词,不要写大段文字。写词组可以分开写,以便衍生更多分枝。

6)不一定非要用文字,如果画的时候脑海中出现图像,可以画上去。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一本书的章节,标题依次制作下去,也可以整理书中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制作。

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先画成黑白的打草稿,后面再把彩色的部分添加上去。

3

为了加深印象,仅做思维导图是不够的。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读完一本书,一天过后,就会忘记其中大部分内容。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就要不断反复地去读,才能确保自己不会遗忘。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需要读那重要的20%就可以。

除此以外,作者还提供了其他几个比较有趣味性的方法:

1)带着感情去阅读。因为大脑在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会记得特别牢。

2)多输出,像前面说的一样,可以对着别人说说自己读过的书,或者写下来。

3)把这本书里的关键词整理成故事,更容易牢固地记忆。

4)用首字来记忆。就是把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拼写成一个单词,利用这个单词来记忆。比如书中列举的SMART 法则,就是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alistic, time-bound这几个词的首字母。

5)在脑海中创建形象,然后和其他形象联系起来,也能够加深记忆。

6)巧用便利贴,贴在不同的地方,经常看得到,也有助于记忆。

这些方法,找个适合自己的,然后就可以去实践了。

4

最后一步,看过的书,要把它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量,还是必须要行动起来。

行动也分几个步骤:

1)设定行动目标。

读这本书是为了做什么,读完之后你要去做什么,就是你的行动目标。我们在做这一步的时候,需要根据SMART 法则,也就是“具体,可预见,可达到,实际的,有期限的”这几个法则,来设定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定的目标和现实差距太大,那么会另你痛苦,从而不能顺利达成目标。

2)明确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目标还差多远

你可以问问自己,成功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状态,而自己现在离那个状态,还有多远。确认了差距之后,就需要采取具体行动,来缩小差距。

你可以用5W1H来对自己提问: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然后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从中选出一条最想去做的,把它细分成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然后去做。

3)

为了能够确实地付诸行动,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行动告知他人。如果不好意思对亲朋好友说,也可以写在网络上。

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所以,一定需要有一个人,监督我们迈出第一步。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听过了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读书也一样,不希望自己读过许多书,却仍然什么也不去做。

所以,我们读完一本书,不仅要明确自己读到了什么,做完了一堆读书笔记,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做。不去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记住一本书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这本书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