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学校的又一校刊《灵山丝语》正式公开面世,向全体教职工发布、发放的日子。作为它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目睹并亲历了它从0到1的全部过程。

之前,学校的校刊只有一本《青青芳草地》。教师、学生稿件混在一起,学生稿众,教师稿寡而已。就在这个学期伊始,学校领导突发奇想决定让两者分开,于是,《灵山丝语》应运而生,专门用来刊登教师作品,学生作品则继续保留在之前的那本里。

因此,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为这件事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先说说这副担子怎么会落在我的肩上。因为一直有写作的爱好,整个校园人尽皆知。分管校刊工作的副校长首先就想到了我,约至其办公室面谈,一番热忱恳切的话语顿时让人血液汹涌、心潮澎湃,好像学校的文化事业从此就将朝气蓬勃、生生不息了似的,而我也非常期翼着看到这种气象的生发。再者,比起领导安排我撰写计划、总结或者活动报道之类,编辑校刊我还是比较愿意接受的。于是,一拍即合,两相情悦,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的我,无畏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一旦投入,绝不含糊。从刊物名称、拟写征稿启事到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构思与设计,我的脑细胞不知牺牲了多少。约稿、收稿、改稿、校稿,我的眼睛不知与那些文字打了多少次交道。还有所有文稿的分类,目录小标题的编排设置等等,无一不是时间与心的较量。耗时、用心,两者相伴相随,我算忙得不可开交了,终于迎来了它的如期诞生。

交代完整个事件的背景,接下来说说我的感想。

得知编辑一本校刊才领人民币两百元的报酬,不仅同事,连我家的孩儿爸都说“你咋又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说归说,但他也并不阻拦或者反对。我是那种冲着钱去干活的人吗?对于文学的热爱常常会使我忘记考虑其他的因果。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些什么,收获些什么?我又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点什么?

老师们的写作水平并不差。这是我的第一个发现。但为什么大家的写作热情却不高,我想要知道。深深赞同阅读与写作是教师的两大成长护翼的我,其实一直很想探究老师不愿动笔背后的真实原因。不能与不为,老师们显然属于后者。

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我得到的信息大致是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确实抑制了很多人的情感与思想。随大流,不求索,未觉是否写作有何妥与不妥。课堂教学中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仅仅只是成为了课后付诸一笑的谈资,然后就消失在了记忆的浪花一朵朵之中。多么可惜!

也有些老师因着不错的文字基础,有点意愿回家后执笔抒发下感怀,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劳累的身体面对着电视剧或者麻将桌的诱惑,便也情感战胜了理智,搓麻或观剧替代了大脑与文字的纠缠。三日不练手生,三日不写笔拙。一时惰性起,长久难摆脱,于是与写作一事渐行渐远直至陌路。好不遗憾!

那么老师们写作氛围不浓,提笔动力不足,学校就无计可施,无能为力了吗?心心念念于创建“书香校园”的学校高层是否努力为老师们创造了写作的氛围?是否肯定与鼓励了那些凤毛麟角的愿意写作的老师们的积极性?我仔细回想,貌似没有。有的只是文件精神、活动方案、制度章程……

光是一纸号令我们要打造“书香校园”就算尽人事了吗?光是计划着再出一本校刊,学校文化就得以提炼与彰显了吗?有没有提供给老师们培训写作的机会,有没有引领着老师们集体写作的主力军,有没有能号召起老师们写作热情的核心人物。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学校又有何理由指望着教师写作能蔚然成风?

当然。一件事情不可能有百弊而无一利。如果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么校刊即便能绞尽脑汁地办出来也似乎意义不大了吧。

幸而,我在审稿的时候读到了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对于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我一样感同身受。对于老师们在陪伴孩子们的阅读中的体验与收获,我觉得自己也曾游历其中。以及老师们育子的心得,行走的体悟,一字字,一句句,一篇篇,真情流露,让我感怀不已。借助他人的波澜壮阔来体验各种多彩的生活是我一直比较钟情于阅读的一大理由。

老师们的文章无疑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真实的状态,有喜有忧、有乐有愁。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又促使着我对学校校园人文、软硬件设施及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与思考。不得不说,想要真实地了解一个人的所思所想,走近其内心世界,阅读其文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就像我们批阅学生作文时总能发现些重要线索一样。如果学校领导能够重视并珍惜这样的渠道,那么他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一定又可以拉近不少。而这种透过心灵的沟通也一定比面对面的谈话、交流、聊天更有份量。我不免想起学校校长曾感慨:学校教职员工众多,却难有一两位能推心置腹者。那么,校长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我们沟通的方式不够恰当呢?

依然回到教师写作这个话题。我见过最好的现象是:校长以身示范,教师紧紧跟随。或许水平有优有劣,至少形成了气候,打造了场域。远至深圳南山教育集团的荔林小学,一直坚持笔耕不辍的春华校长组建了教师写作团队半亩花田,带着老师们共读共写,相互激励、抱团取暖。近至本市的第三小学,爱琴校长不仅号召老师更是引领着家长、学生齐齐加入文学会,不期采风创作,每一次的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她情绪饱满、言语端庄的状态。让人好不欢喜。每每与这样的团队在一起,我也感觉格外的欢快与自在。

都说一个校长的喜好决定一所学校的走向。但凡举旗“书香校园”的校长,我能想到的都是手不释卷、常常执笔徜徉书海的模样。然在当下,普遍的校长行政化、官员化,任命校长上级部门说了算。于是办学绕着上方转,以文件为指导,以精神为理念。校长忙于应付,连带着老师们也忙于应付,却把一片初心抛却到了九霄云外……

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校长如何突破重围实现自我?或许只有在深夜人静的时候,扪心自忖,才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