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的原著作者是雷米,电影选取的是他小说正传前七章的内容,但也只是披着原著外衣的空壳,核心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因为我没看过原著,所以不能够不负责任的轻易评论,不过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小娜是雷米忠实的书粉,追了原著 有八年之久,电影一上映,就打电话催着我一定要买票去看。
虽然是铁粉,不过用小娜自己的话来说,如果站在原著书粉的角度来看这部悬疑动作电影,片子实在接受无能,但如果抛开这种情节单单看电影本身,故事很完整,可圈可点,还是非常不错的。
电影《心理罪》主要讲述的是由廖凡饰演的资深刑警队长邰伟和李易峰饰演的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组成的探案异质新搭档,联手通过心理入侵直面非同寻常的凶手、超越常理的罪案,是一次非常刺激的心理角逐。
因为电影是非常烧脑的悬疑推理片,所以非常考验演员们的演技,我想把自己观影后的感受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导演能够请来廖凡饰演邰伟,真的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了。
著名导演高群书曾经说过:“廖凡,段奕宏,范伟,张译,黄觉,张默,曹卫宇,王学兵……”这几个人这几年都会突然爆的,我知道,他们既有潜力,又有神助,又尊重表演,在制片人眼里,他们不够有票房号召力,不够俗帅,演不上大电影的男一号。但他们,肯定是好演员。潜伏者最值得尊重。”
廖凡饰演的邰伟是个生性孤独,使命感非常强的警队队长,他亲目睹小偷将匕首插进父亲的脊骨,而自己当时因为惧怕小偷恐惧的眼神,却没有大声喊出来提醒父亲有危险,所以他把父亲的死亡的主要责任都强加到自己身上。
梦魔一直纠缠着他,在无数个深夜,他都能够梦见父亲被害的场景,每次都在梦中苦苦挣扎,醒来时满头大汗,所以这一切造成了他心中的那种使命感,不能再有无辜的人被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每个人受害者,将警察的使命坚持到底。
廖凡的形体动作神态都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非常适合这个角色,无论是初识方木时眼神中的那种蔑视;还是在沙滩上与嫌疑人对打时眼神中的那种不服输;都将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让观众非常入戏,看完了你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对,他就是邰伟。”
其实国内还有很多像廖凡这样的的好演员,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等到好的机遇,没有过硬的圈内关系,没有遇到可以调教他们的好导演,没有质量上乘的的好剧本等一系列原因,让他们没能得到认可,而现代很多商业大片因为市场的潜规则,不得不挑选一些流量演员来为电影保底。
我希望更多的导演能够多去挖掘像廖凡这样好的演员,以实力高低而不是以名气大小来挑选演员,为更多好演员提供走上大屏幕的机会。
02
李易峰饰演的方木天生是个在犯错心理学上面有着及高天赋的少年,他可以通过现场的布局,犯罪者留下的痕迹,在场人员的表情迅速找到破案的关键点,在结合线索准确的画出嫌疑人的“画像。”
很多观众对这个犯罪心里画像有着非常高的质疑,这个准吗?不是随便猜测的吧?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犯罪心里画像准不准?
多数人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很有效的一种找到罪犯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一种。但是根据Pinizzotto和Finkel的研究却显示:犯罪心理画像很可能是一种猜测,而这种猜测则是建立在多年多年经验累积和直觉基础上的。
有的犯罪心理画像里面,有将近90%是不准确的猜测,只有将近10%是确实的结果,但不要小看这10%,在案件中往往这10%,就是破案的关键所在。
再说回方木,选择李易峰来饰演方木,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具有争议性的地方,长久以来,观众对他的定位就是“小鲜肉,”只有颜值,没有演技,演什么都是一个样,持有这种偏见的观众并不在少数。
朋友小娜说原著中方木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这一点电影中通过初次和廖凡见面时,就将他的习惯动作以及背后的真相一一画像解剖,将天才少年定位的很准确。
当初看《老炮儿》时,总觉得他被什么东西局限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戏路没有完全打开,有一些唯唯诺诺的。这一次,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在演技上的进步,而且也能看得出来他很用心地在揣摩这个角色,并没有含糊其事,只说不做,这一点就比其他的鲜肉演员强很多。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希死后的那场哭戏,方木在警局里哽咽着给疑犯描述画像,这场戏哭戏是非常有层次的,不是一下子要哭出来,而是随着内心的情绪慢慢爆发。一开始是对爱人的死难以置信,眼神扑朔迷离、接着是无奈的接受现实开始抽泣哽咽、最后是无法接受现实抱头痛哭。
李易峰这一场哭戏表现的很真实,那种恍惚中还不敢相信自己心爱的人已经死去的感觉,想要自己坚强,却又坚强不起来,多种情绪杂结合在一起,演绎的非常到位,可以瞬间就把观众拉到那种意境中,跟着方木一起体会那种痛失爱人的心痛。
03
如果你不知道李纯是谁,那你肯定听说过《花千骨》中那个嚣张跋扈的蓬莱掌门霓漫天。她也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那个狠毒泼辣的天妃素锦。将来你还有很多认识她的机会,比如在即将上映的大戏《如懿传》中,你依然可以看见她的身影。
李纯是一个非常有演技的演员,她的演技并不仅仅是她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上,更多的是她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她的代入感非常强,这一点和杨蓉很像,但她又比杨蓉幸运太多,这么年轻就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给李纯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她起到的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让不谙世事的方木因为爱人之死迅速成长起来,意识到作为一名警真正责任所在,推动一下剧情的发展,她的任务就完成了,总是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
如果你非要说她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的话,就是开场的那个芭蕾高抬腿和最后那场舞台表演,一个优雅,一个惊艳。尤其是最后那一场演出,一身帅酷的黑色皮衣,热力四射,绽放整个舞台,和影片一开场那种纯纯的感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前一直觉得她把“坏”诠释的非常到位,从来没有想到她也能把“美”表现的这样入味。
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蛰伏期,谁也不是一生下当主角的,都得经过一番修炼,我觉得李纯这个女生离主角已经不远了。
04
大屏幕和小荧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对于演员的台词功底和演技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容易展现优势,更容易暴露缺点。
我一直认为好演员就是自身形象与角色十分不搭,也可以自己的内在气场与外在状态来完成对这个角色的塑造,万茜就是这样的好演员。
从影片一开始的第一个影头,就凸显了她的专业感,拿着刀具熟练地在给尸体做解剖,分析病理。她不需要刻意的去说什么,更不用刻意的去做什么,就能够表明她就是一名高水准的解剖医师,这就是一名演员的气场。
整部戏的感情线不是那么的明确,观众可以非常轻易的发现方木喜欢陈希,可鲜少有人能发现其实乔兰喜欢着方木。
这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喜欢,万茜把这种喜欢演绎的非常到位,她从来没有对方木说过我喜欢你,可是当陈希死亡时,方木赶到现场,她阻拦方木时凝望的他的那个眼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万茜是八零后中颇有实力的女演员,她总是给你一种人淡如菊的感觉,不会用力过猛,更不会矫揉做作。虽然给你的感觉一直都是淡淡的,可是这种淡很真实,让人觉得这个角色就应该是这样的。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电影看不懂,编剧脑洞太大,其实很多答案都在戏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好的编剧永远不会把电影写的让人一看到开头就能够猜到结尾,好的观众更喜欢自己看戏然后推理慢慢揣摩,最后印证自己的观点。
《心理罪》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话:“我们总是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但是往往会忽略一点,你总是以为你看到的,就是事实真相,但是实际上,你能看到的,仅仅是凶手想让你看到的。”
我想说的是一部好的电影,有时候不仅仅如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好像获得的成功总是那么轻而易举,好像演员的角色总是那么千篇一律。我希望国产电影崛起的同时,大家可以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主创们用心拍出来的电影。
有太多的好电影因为网络上水军的黑评而死的稀里糊涂,有太多的烂片因为莫名的好评而票房大卖,我们都不是社会公知,我们只是国家公民,我们都有吐槽的权利,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秉承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真诚地去对待每一部导演的作品。
生而为人,本是荣幸。
片子若棒,就该鼓掌。
片子若烂,无需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