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要点提纲

把最核心的逻辑链条做了一下整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些帮助

有关这个时代公司起落的运作方式

  1. 能够成为市场主流的产品的更迭往往是“颠覆式”的,一代代之间采用截然不同的功能组合,性质相差会很大(参考诺基亚和苹果的手机),而且往往这个颠覆不会来自于可见的竞争。

  2. 一个领域的先行者,哪怕一开始是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做性能很差的产品,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迭代成长,具有先行者优势,等到原本弱的性能因为新的技术平台的优势,快速迭代追赶上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公司时,老公司往往来不及反应。

  3. 于是,一个很自然的推论是,小公司要占据市场主流,不能和老公司用同样的打法,在对方已经有优势的领域硬扛,而要考虑另辟蹊径,通过颠覆来竞争。

  4. 第二个推论是,大公司要维持领先地位,就要注意在新的有颠覆潜质的领域,提前布局。然后现实情况中,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历史上大型的国家,往往很少有能够连续延续成功——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也不傻,为什么看似拍脑袋就能知道的决定,他们做不出来呢。

  5. 另外,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和《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里文明之间所面临的不确定很像。

僵化的大公司

  1. 主流市场中的大公司,会有很多的资源,但它们的流程和价值观却往往会导致他们并不能很高效地把这些资源正确的用到有颠覆潜质的领域里面去。

  2.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和风投一样,其实企业日常运营中会面临大量需要投入资源的决策,日后回顾真正能够长成未来方向的只有少数几个。

  3. 成熟市场中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让能够掌管好资源,最大程度投向目前业务的关键领域的公司生存。这种倾向往往不是因为个人意志,而是公司的流程或者文化决定的(比如业绩导向,成绩说话,等等)。

  4. 于是,因为上面这种倾向,很容易误杀那些在初期看不出的结果的项目。

5.于是为了鼓励创新,流程和文化上的支持,会非常重要,通常的就是给新创的小团队创造不同的流程和企业文化,至少不要让它们和现存的公司机制,用同样的方式去竞争资源。

几点澄清

  1. 下一代牛逼的公司往往来自非主流领域,并不意味着只要往非主流领域冲刺就能够获得成功,选择正确方向的非主流领域更加重要。

  2. 正确又没有先行者的新领域往往来自以下:

    1. 因社会科技进步而新出现的领域,比如因为小米等廉价设备厂商崛起而人手一部手机的情况,会给移动互联网和手游创业带来可能,于是这个方向的创业项目才成为可能。
    2. 信息优势,比如因为你的人生经历让你了解到其他人所不了解的,某个领域更可能成功的信息,比如Paul Graham 看到了Lisp的迭代速度优势,和网页应用系统的优势,创办viaweb,成为第一批做大的网页应用。
  3. 在不掌握到底能不能成的充分信息前,用管理成熟公司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季度目标、预测、年度数字),实践表明是错误的,一个更好的方式是预设计划可能会有偏差,并且在计划中就包含根据新的发现来修正计划的元素。所谓的“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一种比较符合这样思路的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要点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