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执行》读书笔记——王旭

1. 这本书我是几天前读完的,读完之后的很长时间,我都陷入一种焦虑和压力中,说白了就是恐惧,因为我对这本书的基本调性很不认同,所以十分纠结该如何在这样的一份读书笔记中表达这种不认同。这种纠结和恐惧大大影响了我写读书笔记的执行力,梁宁曾经在《产品思维30讲》中说过,一个人心中恐惧什么,他的边界就是什么,包括这几天一些其他的事情也让我反思,我现在的心理边界还太窄,需要有意识的去突破。

2. 经过几天的时间,一些情绪化的东西也在沉淀,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有一些我无法忽视的可取之处,比如追求极致、及时沟通和反馈、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定期优化工作流程、边行动边思考等等。我自己本身是个执行力不强的人,这本书里的一些方法如果用在工作中,我相信是会有帮助的。

3. 执行力在我理解就是做事的效率和完成度,所以执行力强应该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决定执行力强弱的我认为有一实一虚两个因素,实的就是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虚的就是驱动力,这两者都十分重要,但我认为后者是根本。《赢在执行》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他用大量的篇幅去讲道理,用一个个故事去论证道理,但是他忽视了从道理到行动的这个中间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4. 我上一本书读的是《参与感》,作者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我觉得这两本书的区别就在于,《参与感》是真正来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实践的东西,而且这个8年前的创业公司近日已经成功上市了。在注重用户参与感这件事情上,小米的员工执行力基本都很强,他们甚至提出了全员客服的口号,而这种执行力强的原因是,他们创业之初所设立的“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和用户做朋友的理念(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把用户当上帝或者让用户把自己当上帝),以及他们对于做手机的热爱,他们想要做出年轻人都喜欢,都能买得起,都认同的产品。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比如把工程师泡论坛的时长纳入考核指标,比如把客服和工程师的工位安排在一起,比如给客服提供优于行业平均标准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最关键的,他们看重客服是否是小米手机的粉丝,以及是否热爱客服这份工作。

5. 一个人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定是有动机的,当然,驱动个人行为的动机,也决定着个人成长的上限。执行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则反过来影响着团队的执行力。在《赢在执行》的最后,有一个新书预告——《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我们快乐50的创立说明,这的确不是十年前那个时代了,因此,这本书中对于企业文化愿景和个人自驱力的忽视,的确是一个硬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赢在执行》读书笔记——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