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 pm 8:30 by hfy
康德专题研究_邓晓芒_华中科技大学-超星学术视频
黄飞瑜 -
(一)回顾
原理分析论: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
人为自然界立法即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知性两个层次:
1,形式逻辑,抽象的;
2,利用逻辑在经验事务中进行具体的把握经验对象,掌握事物的必然规律。
* 两条最高原理
1,分析判断的最高原理,即形式逻辑;
2,一切经验直观杂多的综合统一。这一点更重要,因为一切分析判断都要以之为前提。
先验统觉——范畴(原理)——图型——对象,建立自然科学的原理。每条原理都是这一结构。分为二:
1),数学性原理(构成性的原理);
2),力学性原理(调节性的原理)
(注意,不是先验直观阶段的数学的原理,而是给科学定量化的数学性的原理)
两者的区别:数学性的原理通过直接的论证来确定;力学性的原理通过间接的论证来确定。
直观的公理:“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能够质测,定量化、精密、精确的科学
一、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的介绍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名著,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这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
在此之前,西方哲学都好理解。比如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都是业余哲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是大学教授,以后的哲学家也大多是教授。
笛卡尔和培根都是易懂的。
康德使西方哲学上了一个台阶。从他以后,哲学成为了一种专业。没上过大学,没读过专业,就不可能成为哲学家,直到今天一直如此。以往作为通俗的,业余的哲学,自此为止。
哲学的体系性更强,要求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必须专业。必须按部就班的受到训练。
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
康德是第一个难读懂的哲学家,到了康德,是第一个读不懂的。
从他以后,哲学大体上再也不是业余的人能搞的了,成了一门学科。
哲学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要有大学教授指导。这是哲学的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安培能臣:康德哲学像一个蓄水池,以往的哲学都流向康德,以后的哲学都从康德流出来。
以往的哲学,康德都做了解答,以后的哲学,康德提出了很多问题。现代哲学,绕不开康德。
康德哲学是对以往哲学的汇总,同时也为后来的哲学开拓了新领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代哲学两类:科技哲学和人文哲学。这种划分就是从康德来的。
现代哲学的很多问题,都是康德提出的:人文、道德、哲学和信仰的关系。
科学之所以可能?
逻辑在里面起什么作用?
各种认识之间的关系?
人文哲学
道德信仰和知识 宗教的关系?
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弗雷格、实证主义等都从康德而来。研究他们,必经康德。
二、康德哲学的意义:
1、康德提了哲学中很多永恒的话题。
2、康德《纯批》的方法。
康德《纯批》是要调和当时的两大哲学流派,所提出的种种解决办法。看康德时,我们心中要有他所处的背景,他的主要目的,是调和唯理论所表现出来的独断论、经验论所表现出来的怀疑论。对于这两派,他既有肯定,又有批判。
唯理论——独断论 笛卡尔
经验论——怀疑论 休谟
康德的逻辑很严密,但因此而行文晦涩。康德说一定不要断章取义,一定要读完,才能读懂。
康德充满了矛盾,但表面上矛盾,但真正读懂了会发现,在形式逻辑上似乎是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
脱离语境,就容易误解。英语语境的康德研究者,从逻辑实证的角度出发,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邓认为:康德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他思想深处的矛盾
,而不是作品中字里行间的矛盾。
所以我们要全面理解康德,而不是从一两句话发现矛盾。我们要发现矛盾,但要想是为什么,我们要尽量帮他圆,要在他笨拙的表述之下,发现他的合理。要同情的理解。
康浦 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密》,就是挑表面的矛盾,他实际上没读懂。
三、《纯粹理性批判》三大背景
1政治背景——法国大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是1781年,
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影响了德国的启蒙运动。
有人甚至说:康德哲学是法国大革命的哲学理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中说,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批判是思想的革命。康德对法国大革命是歌颂的,但有保留,认为太血腥。
《纯粹理性批判》宏扬了一切都要批判的革命精神
2科学背景——牛顿自然科学
受牛顿的机械论,和经验分析的方法。
a、受牛顿自然科学的影响巨大。
b、受卢梭的人文科学影响巨大。
3、哲学背景——唯理论和经验论等哲学思潮影响。
康德更重视唯理论和经验论中的独断论和怀疑论。
康德属于唯理论,大陆学派,受莱布尼茨(统觉),主要是沃尔夫的影响很大。
他是大陆理性派,受到了休谟的挑战.
休谟从怀疑论的角度,挑战独断论.整个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都受到了挑战和解构,康德要重建科学和形而上学。
四、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
1、批判纯粹理性。
在康德之前,理性占到了无上的地位,法国大革命就是要以理性的法庭裁决一切实质问题。而康德要对理性本身加以推敲。康德要对理性进行批判,对理性的法庭进行批判。
康德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具有两个最终目的。
a、为科学和人的认识奠定基础
b、为人的幸福和道德奠定基础。
因此
哲学的两个目的:
1、掌握自然的必然性。
2、发扬人的自由精神。
而这两点都必须建立的理性的基础之上,但以往的理性,未经批判,它建立起的形而上学,负担不了上面的任务。
未来的形而上学要由理性建立起来,康德认为只有经批判,理性才能真正为自然界立法。
纯判的主题
a、批判理性本身。
b、为自然界和自由立法。
理性要经过批判,才能为道德立法。建立实践理性的法规。
未经批判的理性建立的形而上学,都是建在沙滩上的,都失败了。而以后的要建立在牢固的理性基础之上。
康德为哲学提出了四个问题。(无论是思辩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必须面对这四个问题)
第一,我能知道什么?(我们知识的范围,我们建立知识的大楼,我们要用什么材料)。
知性、感性、直观、范畴、时间、空间,这些都是大楼的构建。我们要明白它们是什么,怎么用。他们都在经验的范畴之内。
第二,我应当做什么?(道德理性的问题。这是自由意志,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们应当做什么)
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这是宗教问题。宗教解决道德和自然的统一。自然是为了幸福,知识是为了幸福)
德福一致,你所获得的幸福,和你的道德是否匹配,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成为一种宗教问题。
康德把前两个问题统一起来,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只有上帝能做到。
第四、人是什么
属于人类学的问题,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康德的人类学是先验的人类学
认识论是首要的问题。
唯理论——独断论
经验论——怀疑论
唯物论、唯心论
(从内容看、调和各方不偏向任何一方。形式虽笨拙要通篇贯穿理解)
《纯粹理性批判》产生的背景
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牛顿自然科学的影响、卢梭人文科学的影响
3,唯理论、经验论等哲学思潮的影响
哲学的目的:
1,掌握自然的必然性
2,发扬人的自由精神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
1,批判理性本身
2,为自然界和自由立法
康德哲学提出的四个问题:
1,我能够知道什么?
2,我应当做什么?
3,我可以希望什么?
4,人是什么?
现代哲学的两只分流:科学哲学(科学如何可能、逻辑起什么作用以及各种认识之间的关系)和人文哲学(道德、信仰和知识的关系和宗教的关系)
康德哲学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很多哲学学中永恒的问题,不断启迪后人思考。康德哲学具有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作用。他不偏于任何一方,对每一方都有批判也有吸收,逻辑严密表示繁琐。
《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
全部读完,不要把某句话当做他的思想的全部,只有真正懂得康德思想的人才会认为这不是矛盾。康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他思想深处的矛盾,而不是作品中字里行间的矛盾。可以发现矛盾但要理解矛盾。
唯理论表现为独断论、经验论表现为怀疑论
《纯粹理性批判》的背景
政治背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科学背景:牛顿自然科学理论的影响、卢梭人文科学的影响。
哲学思潮:唯理论、经验论的哲学思潮影响。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
1、批判理性本身--康德认为形而上学具有两个最终目的,一个是为科学和人的认识奠定基础,另外一个是为人的幸福和道德奠定基础。
哲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掌握自然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发扬人的自由精神。康德认为以往的理性未经批判都不能承担这两项义务。
2、为自然界和自由立法--自由被立法就是道德法则
康德哲学提出的四个问题:
我能够知道什么?--我们知识的限度,知识的材料,这是认识论的问题。
我应当做什么?--这是道德的问题
我可以希望什么?--这是宗教的问题,道德和自然相互的统一。自然这一方是人的幸福,满足人的希望,但这不是人的道德。有德性才能配得上幸福。
人是什么?--属于人类学的问题。
(二)
a priori (先天的、先验的,拉丁语)韦卓民翻译是验前的。
拉丁文是逻辑的意思,不要理解为汉语中先天的,自然先带来的。要注意,他是逻辑在先的。
开始于经验是从时间上说的,我们讲的priori是逻辑在先的。
这里的先天是指:独立于经验的,或先于经验的。是指逻辑在先。
有人在挖房子墙角的,有人不让挖,要倒。那人说你怎么知道。后来倒了,这人先于经验认识到房子要倒。但这种先天,是日常意义上的先天,而不是逻辑意义上的先天。
因为这种先天也是后天的,是根据经验,或物理来的,这些都是从经验来的。你有了经验的知识,而个别现象是服从与这些规律的。
康德对先天做了两个意义上的规定,即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先天。
1、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以经验为转移,包括时间地点
2、必然性,不能有反面。1+1不能等于三。没有偶然性。
这是先天的两个必要的本质属性。
经验的知识从内容上来说它都是先天的感觉、直觉、意识。他们得来是偶然的。我用先天知识的框架来选,会从经验中找出偶然和必然。
纯批就是对先天知识的来源进行分析。
康德要对先天知识进行研究
1、对来源加以研究
2、对范围加以研究
3、对种类加以研究。
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范围,比如放在物自体上就没用。也就是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地。
比如感性,知性和理性,都有先天的因素,这些都依赖先天知识。
所有的这些知识都叫做先天知识。先天知识和先验知识可以打通,但先天并不完全等同于先验,比如形式逻辑,是先天的知识但不是先验的知识。先验的逻辑是真正的知识,形式逻辑是为先验逻辑做准备的。
A、先验知识和先天知识的区别:
先验知识是对先天知识的本身加以研究。 是先天知识的先天知识。
对先天知识的来源、范围、种类加以研究,得出的知识,就是先验的知识。凡是先验的就是先天的,但并不是先天的知识就是先验的知识,比如形式逻辑,就是先天知识而不是先验的知识。
还有别的区别,以后再讲。
B、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只有判断才能产生知识,
一切判断里面都有是,一面是主词,一面是谓词。
一段玫瑰花是红的,这个判断是知识。一朵玫瑰,只是表象。
推理无非是判断之间的关系。
分析判断
主词和谓词有分析的关系,谓词本来就包括在主词里面。
比如: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
物体的概念本身就有广延的概念,一个物体必有这个形状、体积、广延概念,否则它不成立。只不过我们又说出来而已。这里面有同一性。
综合判断
谓词没有包括在主辞里面。外来的。
这朵玫瑰花是红的。
玫瑰花示必是红的。
一切物体都是有重量的与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不同。重旦经过牛顿物理学,归结为万有引力。它不是物体固有的。一旦脱离引力,就没有这种属性。
9月22日晚间校正
by hfy
古代亚里士多德以来,逻辑与认识论逐渐分离,逻辑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或工具、方法,认识论是关于真理的标准,观念和对象如何符合。
哲学三部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
康德之前,有合的倾向,自康德开始才真正把认识论和逻辑合起来;
莱布尼茨那里不仅是认识的工具,还是宇宙的结构,开始把认识论,逻辑以及本体论结合起来。只有康德提出有一种先验的逻辑,才结合起来。
完全结合在黑格尔,黑格尔逻辑学既是逻辑学,认识论,又是本体论,康德只是起步。先验逻辑为辩证逻辑的前身,但是还带有形式化。
康德开设形式逻辑课,融合了先验哲学,逻辑学讲义,官方钦定。
流行沃尔夫派的形式化的逻辑,机械呆板,康德不否认形式逻辑。先验逻辑是一般逻辑的一种,但有颠覆性,一般逻辑不同于感性认识,一是讲感性和理性的区分,感性是接受性的,认识没有感性接受是无法开始的,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知性是自发性的,自发性相当于能动性。感性是接受对象,因为是物自体刺激人的感官才有感性。人具有感性接受能力,但不一定能把握,也是一种知识,但严格意义上不能算知识,是偶然的,不能思维对象。但是知性能思维对象,把知识建构成为思维对象,感性偶然,认识的质料,知性是必然的,建立起科学知识的形式,感性直观,直接性,知性是间接的,通过范畴把握对象。
这两者不可分,康德调和经验和唯理派,真正的知识应该是知性的思维和感性的直观结合而成,任何一方不能单独构成知识,是从逻辑上讲,不是先有感性,才有知性的建构把握,任何知识都有这样的结果,来自于后天经验和先天的范畴。缺一不可。
经验性的完全是后天的,经验包含先天的后天的。比如因果关系。经验性的判断,知觉判断,我觉得今天很热,不是知识;今天是很热,是知识。经验不是先有直观再把范畴加上去,逻辑可以,在时间上同时。范畴,日用而不知。直观和知性所构成的知识的成分是不可分的。
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只有思维和内容结合,直观和概念结合,才能构成知识。二是,一般逻辑的划分,普遍逻辑先天,特殊逻辑后天。
普遍逻辑分为,主要的是纯粹的形式逻辑,和应用的。特种逻辑,每门学科的工具论,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三表法。针对自然科学。对于形而上学,存在论。道德学。研究形而上学,道德学,自然科学都需要有一种入门方法。根据对象设定,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