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面霾伏的华北出发,一路经行郑州,武汉,重庆,历经十三个小时,最终来至成都。
这个天府之国的心脏,古代叫锦官城,也叫蓉城,所谓“花重锦官城”,闭上眼睛一想,就是一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景象。所以成都在我的臆想里几乎有了异域的魔力。西南边城的代表,蜀地两颗明珠之一,这个被人说的多,我也听的多的地方,终于要展现在我眼前了。
入蜀之路历时弥久,一整天的高铁让我酸乏无力,然而这已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想起李太白当年面对入川之路不禁垂头丧气的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这朝发夕至的快速一定得让诗仙丧失想象力。当然也不必听他对我摇着手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了。
在地下出口登上电梯,夜色中的成都随着电梯的上升一点一点跑到我的眼里来——高楼掩映中,稍许雾气蒙蒙。
有点失望,肆虐北方的雾霾还是入侵到了西南边陲,从北方霾伏里突围的我,最终还是被霾截击。好吧,我想,或许这就是大家说的“全国一盘棋”。
坐在车上跟司机闲聊,司机颇有自豪地说:“我们这不是霾,是雾。”这又让我开心起来,原来是雾!然而手机里的数据戳破了他,也嘲弄了我,那个妇孺皆知的数字直破三百五,埋伏,还是中了霾伏。不过有一点,仔细呼吸一下,这里的霾不比北方醇厚,又有点小确幸。
这就是来到成都的第一印象,被雾霾沾染了的情绪,不过请忘掉它,因为成都有能让你忘掉不愉快的魅力。
魅力在哪里?当然吃喝玩乐。这四个字左右人类所有历史,能够让你产生多巴胺的事情你一定记忆深刻。如果某个地方产生的快乐的事情够多,那就叫“天府之国”吧。不知道这么解释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很好玩。
来到成都,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拜会丞相。我在没来成都之前,在文化这一块的想象里,武侯祠是和成都划等号的。就如我去了北京一定要看故宫,去了西安一定要看兵马俑,去了南京一定要去中山陵一样,来成都一定要去看丞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57路就能到。坐上公交车,心里还有点小激动。从小浸淫三国历史里,从小说到电视剧,《三国演义》几乎覆盖了心中的正史,什么“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借东风”,明知不是诸葛孔明搞的,可还是愿意把故事放在他的身上。这个祠堂里供奉的是正史里的诸葛丞相,可是我觉得我在追寻文学作品里的丞相,傻傻分不清楚。
武侯祠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合祀墓,整个中国封建史仅此一家。一个君和一个臣同享一缕香烟,你说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其实应该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不然怎么叫武侯祠呢?
武侯祠里人不多,能很轻松的看每一个景点,应该是我来的恰如其时,旅游的淡季,不然我会很替丞相悲伤。我来回看了两遍,因为我没有请导游讲解,只能对着百度看上两遍。肯定有一些很细节的地方没有注意,但是我喜欢自己与这些文物交流的感觉。我可以静静的抚摸那些石狮铜鼎,感受时间留下的脉搏。那些老旧的的文物,带着岁月的灰尘,穿越人类争杀不断的历史,很侥幸的出现在你面前,你看到了和古人一样的画面,真是一种幸福。
武侯祠里最值得看的是那副清代攻心联还有岳武穆手书的《出师表》。
攻心联写的很有意思,像指点江山的书生的口吻,极有思想上的攻击性,你看了会觉得好,但是让你去做,肯定不如说得好。
岳飞手书的《出师表》,洋洋洒洒,不会背诵的游客很可怜的站在墙根辨认岳将军到底写的啥。会背诵的游客总要哼上几句,尤其是带着女朋友的男大学生,最喜欢从上到下,从右至左朗读一遍,这个时候他心底里应该最感谢当年逼他背诵默写的语文老师,没想到这还是伏笔呀!
岳武穆的狂书疾风劲草,看惯了国产武侠剧的我有一瞬间几乎脑补到岳飞用岳家枪一边练枪一边用枪头在墙上书写的画面,或许还有一个酒葫芦,眼圈泛红的岳爷爷在写完之后猛灌一口,风吹落叶,长发飘起,英雄壮志未酬的悲凉。
这悲凉写进了《出师表》的笔画里,歪歪倒倒,放荡不羁。笔触奔过的这样的痕迹,一定是醉意朦胧或者满腔怒火,又或者二者兼有。仿佛岳将军在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把岳飞的手书放在武侯祠,而且一进门就可以看得到,这个布置让我拍手叫绝。在传统文化语境里,诸葛亮和岳飞都是悲情英雄,一个未捷身死,一个饮恨含冤。即便如此,这两个人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生前身后都被人膜拜赞誉的翘楚,你看,其他诸如孔子,屈原者都是死后若干年才被人们推崇的。这两位生前盛名灼灼,死后封仙至圣,可谓人臣楷模。如果非要争辩,那诸葛亮的境遇要比岳武穆好太多。时势造英雄,也嘲弄英雄,千百年的故事传到现在,也就这一座祠堂半抔黄土供人凭吊。历史上那个真实的他和我们脑海里的那个他越来越渐行渐远,打扮历史,满足今人,望着大红立柱上的二维码,我突然不知道什么才是我想要追寻的历史。
出了武侯祠,是一横一竖的锦里。像条围脖一样围在武侯祠周围。
锦里!好名字!在古代就是著名的商业街,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复古的楼房,随风的布旗,喧嚣的游人,叫卖的小贩。李商隐来了也不会说“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这花花绿绿弄堂到处弥漫着小吃的香气和蜀绣的华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波波的游人如川剧变脸一样转瞬即逝,只留下蒸汽腾腾的GDP散发在武侯祠周围。很短时间之前,我走在武侯祠的石桥上,鼻子里突然闻到了烤肉的味道,这古香古色的祠堂给我的肃穆感一下子荡然无存,烤肉的香气和缭绕的青烟一同供奉着诸葛丞相,不知丞相泉下有何敢想?
当然,人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些做规划的人会说,反过来也一样。锦里有张飞牛肉和抄手也有冰淇淋和咖啡,唱川剧的和吹萨克斯的会成为邻居,阿拉伯的手绘沙瓶和传统吹糖人隔路相望,这条不大的巷子汇聚了太多五颜六色,丞相哪天魂游锦里,一定要被惊得瞠目结舌。
出了锦里就会看到路边特产店,如果你要进去看看,记住一条真理:店员的热情和货物的性价比成反比。我就进去走了一遭,店员大妈的热情让我乖乖消费了一百多大洋,入店之前我本没有购买的欲望的,所以我赶紧溜之大吉,不然我还会买更多。我会在超市买一些我需要的,那里更适合批量采购,对于初来成都的人来说,这是个实惠的建议。
锦里是和武侯祠连在一块的,你逛完武侯祠可以直接去锦里。精神上的愉悦之后急需物质上的补充,吃点小吃,喝碗清茶,听听丝乐,多巴胺和GDP一起增加,皆大欢喜。
除了武侯祠和锦里,又去了宽窄巷。那也是和锦里差不多的商业街,游人也一般多,只不过面积更大,屋舍更有序。吃穿玩用一应俱全,前提是你要有毛爷爷护体。在这里你是看不到多少成都本地人的,不小心踩到外地人的脚的概率要比本地人大的多。
就去了这么多地方,择其一二重要者叙之,网络上的图片要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文字要表达的,仅和感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