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此就能得彼」之罪

2017年4月21日

《改变》一书中,讲了很多「当解决之道成为问题」的案例。《奖励的惩罚》用了一整本书,来谈「奖励」这种「解决之道」的问题在哪里。

要谈奖励,我们应该从由心理学家斯金纳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讲起。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要让宠物做某种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在它做那件事情的时候,给予他奖励。我家养过一只狗,他开始的时候随地大小便。为了让它养成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的习惯,我们每次牵它到上厕所的地方,如果它在那里大小便了,马上奖励它狗粮。后来,它就习惯了到那里大小便,即使在家里想大小便也会憋着,到了我们牵它出去的时候才排除,就是为了吃到狗粮。

行为主义的人认为,通过不断地奖励,可以「强化」动物的某种行为,这个「强化」是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行为被强化之后,动物就会知道「做此就能得彼」。小孩好好学习就能获得零食奖励,大人好好工作就能获得金钱奖励。

总结来说,奖励会带来五个问题:

(1)奖励暗含着惩罚。

(2)奖励破坏人际关系。

(3)奖励忽略问题原因。

(4)奖励带有操控感。

(5)奖励破坏动机。

其中第五点让我最为震撼。

从前听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老头的楼下,经常有一群小孩在放学之后会过来踢球,非常吵闹,让老头在家里心神不宁。老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妙计。他跟小孩们说,只要他们放学之后过来踢球,他就奖励他们每人一美元。小孩子们很开心,每天过来踢球,每天赚一美元。过了几个星期以后,老头突然跟小孩子们说,他不愿意出钱了,他们如果还想过来踢球可以,但是他不会再做奖励了。从此之后,孩子们越来越少过来踢球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奖励破坏动机的例子。


「做此就能得彼」之罪_第1张图片

我的读书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通过奖励破坏动机的过程。小时候,并没有人鼓励我读课外书,我自发爱上了读书,痴迷《哈利波特》的时候,读到十一点困得不行要睡觉了,会调一个闹铃,半夜两三点起来继续读。读高中,住校,晚上在被窝用 MP4 读电子书,周末去书城坐在地板上读书。

现在「读书」可以说是很火的话题,感觉跟健身、跑步有点类似了,被上升到一个可以「改变生活」的层次,而且非常火爆,至少在和知乎上都是这样的。

「人丑就该多读书」,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等等的言论,听多了之后,他们就注入了我的脑中,注入到了我的潜意识。这就是《盗梦空间》所说的「inception」,一个观念被植入了脑海,并且改变了整个人的后续行为。我读书的目的性慢慢变强,买书的时候会想「读了这本书,我就懂了xxx,我就跟以前不一样了」。

长此以往,我对书籍的喜爱程度,慢慢降低了。

「做此就能得彼」的问题在于,一旦我们这么想了,我们关注点就从「此」变为「彼」了。驱动我们的变成了对「彼」的渴望,同时对「此」的喜爱被削弱。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此就能得彼」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