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古典音乐听成瘾

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这答案估计有成千上万个版本,假如说你是一门外汉,周围没有朋友在听古典音乐,工作也跟音乐无关,那为啥要听呢?让我说出许多人不愿意说的那个答案——装逼。很好!非常好!请注意,我没用反语。


装逼使人快乐,许多行为的底层驱动力其实就是装逼,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交属性,类似的情形还有——在咖啡馆抱一本英文原版书啃,时不时的嘬一口双份意式浓缩…在慵懒的午后,漫步在印象派画展的美术馆里,时不时的望着原画凝神点头…多么美好。

不要不好意思,这是真相,就像很多伟大的创意背后并没有伟大的驱动力,比如扎克伯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连接整个世界,连接未曾连接的那个世界”,其实当年创办脸书不过是为了泡妞。

你为了能踏踏实实的装逼,要学习很多“技能”,如果你还不知道,我可以传授你几招。避免提音乐作品的标题,而直接报编号,例如巴赫BWV.1007,莫扎特K.331,德沃夏克op.95等;掌握一些小众的音乐家信息,不要动不动就贝多芬莫扎特,像是萨蒂、贝里尼、斯卡拉蒂、巴托克、格里格,反正大多数人也没听过,你说出这些音乐家的一两部作品,就显得很专业了;谈主流音乐家也行,谈作品不如聊八卦,比如勃拉姆斯由于舒曼的赏识成名,他暗恋舒曼老婆克拉拉几十年,李斯特的女儿跟瓦格纳私奔了,柴可夫斯基其实是个同性恋等等。脑补一下,你眉飞色舞的时候说这些,那得多有腔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谎话说着说着自己都当真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参加某宗教党派的原因,我对自己的定力没什么信心。装着听古典音乐听久了,你可能真的就陷进去了。以我自己举例,去年有个能现场听贝多芬op.135(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的音乐会,我为了装逼装的好一点,我提前一个星期听了有10遍贝9录音,要知道听一遍那可是70多分钟啊,然而并没有听出什么所以然,完全没有共鸣,现场听完后仍然如此。后来大概是又过了半个月的样子,我晚上闲来无事,又开始听贝9,这一次却完完全全不一样!!贝9这一回给了我终身难忘的难以名状的感动,什么眼泪鼻涕冷汗全都出来了,我感觉我好想摸到了上帝的手。这类灵魂出窍的体验,你得有类似的经历才会明白是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像听到了另一部作品,各种复杂的深刻的情感一起涌出来(这是贝多芬作品的效果,其他作曲家没这么生猛)。从此我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就欲罢不能,搜罗各个指挥家的版本,从上世纪的富文格勒一直到当代的杜达梅尔,细细的不断体会这些伟大的作品,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以前也是为了装,看了很多名人名言,比如尼采说:没有(古典)音乐的人生,是一个错误。我当时想,尼玛哲学家就是极端,慢慢发现其实是我无知。

作为一个入了坑的“老司机”,我来说下刚开始听古典音乐的几个坑。

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听懂古典音乐?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是“懂”,这是最大的误区,因为不需要懂,作曲家自己很可能就不“懂”。作曲家创作是一种情感或者思想通过音乐的表达,并不是表达具体的事物、剧情,你听到这个音乐觉得好听,然后你会因为喜欢,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

这里又引出另一个误区,因为古典音乐比较复杂,还是成体系的,你可能会先下意识地把古典音乐当成一门学科来学,我就干过这样的事,找了本介绍古典音乐的书来看,还认真的做读书笔记,而且还会下意识地想要去探寻入门的方法,然后还要追求进步,比如,刚开始可以先听肖邦、莫扎特,经过打怪升级,最后再听马勒、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这样不是不可以,确实有些作品非常复杂,掺杂了大量的文学性和哲学性在里面,我要强调的是这类“升级”的心法背离了艺术的本质,反而阻碍了你真正欣赏它。

听,开始听就对了,相信自己的听觉,聆听是很私人的体验,不要一上来就参考音乐导读、乐评人推荐什么的。有些理工科的爱乐者最要命,学工科学傻了,还要顺着古典音乐的时间线来听,上来就开始听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些古老的音乐特别缺乏张力,比如那时键盘乐器是羽管键琴,是没有现代钢琴强弱音的效果的,就是说演奏起来是一种力度,听多了会睡着的。

这个话题可扩展的太多,我只写了能想到的一部分,千言万语是一句话,去听吧,听上瘾自有其中的快乐。

最后,如果有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想多沟通,可以私信,一起交流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听古典音乐听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