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效率去哪儿了

早上看了一个公众大号的文章,对作者的“神技”很是吃惊,作者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练就了一身写作的硬功夫。每分钟能打300字,集全输入、思考、组织等几项技巧。感慨于作者的效率和能量。比之于作者,小小米真是惭愧,我一向以“慢工出细活“自居,实际慢工出的不一定是细活,这方面自己也是甚为苦恼,但是总觉得自己生来如此,滞留在原来的速度。近来,发现时间越来越少,在学习上越来越不顺心。常常在选择上纠结,往往以放弃某个爱好为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时间没了,学习的成效却没有那么好。下面就聊聊从大神那里学到的几项技巧,正在练习使其成为自己的珍惜时间的绝技。

首先是心态,写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来就没有捷径。成功的人都说没有捷径,吃瓜群众没有相信的。其实大凡成功的人都很有毅力的坚持做一件事,慢就是快,慢慢累积,是更有效的不二法门。要相信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厚积爆发的过程。在这方面,我有些急功近利,往往在初期就贪功心切,一旦达不到就易失去信心。挫败感强,说白了就是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任由其天马行空,白白把时间浪费在瞎想中。不能及时行乐,也未努力上进,过的很是纠结失败。这样的状况最是要不得的。先沉下去,孜孜努力,才能浮上来。

然后,是方法。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记录。前者做的不错,自从手机联网后,每天与手机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但是以往只有阅读,并未形成记录。有输入输出,才能形成活水,只一味的输入,而不整理,只会杂乱无章,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消失。会思考的人,大都会写文章,但是只有把那些突然蹦出的灵感记录下来才会有价值。作者就很强悍,随时随地记笔记,把流动的思考化成随便化笔记,把思考的重点精华部分封存,形成写作大纲,最后系统的通过写作输出。“化整为0”的方法很实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挖掘时间的价值。

最后,是培养随时随地的搜集写作素材的习惯,激发写作灵感。写作的素材要主动去收集,整理,吸收,有输入,有思考,才有输出。我每天也会看很多大号的文章,看过后常常也激动半天,为什么没输出呢?是因为压根没往那方面想,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无论看到什么有价值的材料,都要逼迫自己写下一两句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自己为什么赞同作者的观点,产生强迫性的脑震荡。

写在最后,就是赶紧去写,立刻行动。即使没有想法,没有素材,都要逼着自己一把,向着作者的信条“善用时间,绝不拖延,马上行动”看齐!随时进入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好的效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