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刪除了200多個公眾號

我點開數英網上小令君的《25岁以后 被生活打过的32个耳光》,滾動鼠標,逐字閱讀,一直到這裡:

4. 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情商

25岁以前,恃才而骄,觉得自己聪明又拼命努力,做什么都一定能做成。25岁之后发现,如果你学不会聪明的做人,学不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冲动,学不会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你会进步地非常艰难。

或許是因為今天早上跟媽媽恰巧聊到了25歲年紀不小趕緊嫁掉的事情,當即就被文中的這個“25歲”奪去了理智,只覺“恃才而驕”說的就是自己,擔心25歲之後是不是也會收不住脾氣,然後一事無成呢?一股莫名恐懼感被成功地誘了出來,趕緊抄了下來,以備警示自己。

但是就在放下筆、抬起頭的那一刻,腦中咻地冒出了個陰謀論——“小令君明明28歲,卻從25歲說起,大概是想擴大文章的受眾範圍吧。” 儘管深知這只是作者的好言相勸,希望借親身經歷來告誡年輕的朋友。但奈何職業病犯,只驚覺自己上了當。隨之而來的,竟是一股更強烈的恐懼感。

為什麼“情商比智商、努力更重要”這樣聽過上千次的雞湯還能起作用?為什麼能和一個陌生人產生共鳴,有一樣的想法?他的關注者們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想法?下意識地,我摸出手機,翻開微信通訊錄,微顫著看著那350多個公眾號。“我要刪掉你們”,那人緊張地發出了聲音。

正如鬼怪裡面王黎受身邊人朴中元的長期蠱惑,最終落下錯殺心愛之人含恨而終的結局,一年365天,這些我關注的公眾號,如同獲准全天24小時VIP通道般,將他們的觀點不假思索地灌輸於我。於我,他們僅是百分之一;於他們,卻是百千萬分之一。

我很害怕,怕變得與這世界越來越相像。

從去年開始,為了獲得更多關於圈內人的觀點或八卦,我將自己化作海綿,逢二維碼就掃,逢公眾號就加,350多個公眾號,比我微信好友還多,平均算下來就是一天一個。但是,時間是會篩選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數量越來越多,打開的次數卻越來越少。轉入下半年,我試著在常去的幾個公眾號留言評論,試著在這些陌生前輩面前表達交流。

我與一小部分公眾號頻繁地發生交互、拉近距離,而那些我親自招進宮卻越來越少臨幸的,被送入冷宮。其中還有不少是我喜歡過、曾在夜深人靜時陪伴過我的號。從Z到A,一個一個,有曾經熟悉的,有從未看過一眼的,還有那些早已被我否定的……掠過那最後一眼,長摁取消關注。也有過一秒半的糾結,但最終還是念著“有緣總會再見”的藉口,揮手告別。謝謝你們曾給我分享過的故事經歷和我未曾親眼見過的世界。接下來,我想自己去經歷、自己去看。

我保留了機場、圖書館、Livehouse等幾個服務號、二三個跟養喵狗有關的訂閱號和四五個偏愛的政經、時尚、藝術、音樂媒體,其餘的幾乎都是廣告前輩自己三不五時更新的個人興趣號。所有與文案、創意、營銷、廣告案例相關的媒體賬號,我都狠下心刪除了。那一刻起,我不再抱著“呀,有那麼多別人看過的東西我還沒看過呢”的想法,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我默默而肯定地告訴自己——“真正的創意和靈感,都來自於廣告之外更廣闊的世界。”。

或許在更早以前,我便開始厭倦雞湯背後金光閃閃絕對正確的普世價值。結交什麼樣的人、找什麼樣的工作、怎麼樣才可以升職加薪、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結婚……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思考,但是決不能優越感十足的告訴別人“你不這樣做就是錯的。你看,我早給你說了吧,你就是不聽”。慢慢地,我更欽佩那些肯孤注一擲、不怕繞彎路、不怕吃虧,甚至敢將錯就錯、不後悔的人,在我看來,他們更勇敢,更願意去承擔自己人生的一切結果,而不會終日惶恐不已,斤斤計較,止步不前。

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信條,更不會有絕對的成功定式,有的都只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罷了。我喜歡這樣的人生,所以我相信你說的,並希望我未來也可以這樣。但是我也有權選擇與任何人截然不同的人生。就像小令君說的話,我只需自己再思考一番,就能明白,並不是凡聰明、高情商、給人好印象的人都更容易進步的,倘若能有勇氣摒棄那些對自己的不聰明、情商不高、沒有好印象等等自私評價,掃除所有阻礙前進的廢話雞湯,我相信,任何人都阻攔不了堅定前進的腳步,道路也必將前所未有地清晰。

你覺得呢?

RW

2017年1月2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今天刪除了200多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