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尔街见闻技术团队 - 花裤衩
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5919863
前几天 webpack 作者 Tobias Koppers 发布了一篇新的文章:webpack 4.0 to 4.16: Did you know?,总结了一下 webpack4
发布以来,做了哪些调整和优化,并且说自己正在着手开发 webpack5
。
Oh you are still on webpack 3. I’m sorry, what is blocking you? We already working on webpack 5, so your stack might be outdated soon…
翻译成中文就是:
正好我也在使用一个文档生成工具 docz(安利一波) 也最低需要 webpack4+
,新版 webpack
性能提高了不少,而且 webpack4
都已经发布五个多月了,想必应该已经没什么坑了,应该可以安心的按照别人写的升级攻略升级了。之前一直迟迟不升级完全是被去年被 webpack3
坑怕了。它在 code splitting
的情况下 CommonsChunkPlugin
会完全失效。过了好一段时间才修复,欲哭无泪。
所以这次我等了快大半年才准备升级到 webpack4
但万万没想到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有很多之前遗留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它的文档有所欠缺,已经废除了的东西如 commonsChunkPlugin
还在官方文档中到处出现,很多重要的东西却一笔带过,甚至没写,需要用户自己去看源码才能解决。
还比如在 v4.16.0
版本中废除了 optimization.occurrenceOrder
、 optimization.namedChunks
、 optimization.hashedModuleIds
、 optimization.namedModules
这几个配置项,替换成了 optimization.moduleIds
和 optimization.chunkIds
,但文档完中全没有任何体现,所以你在新版本中还按照文档那样配置其实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最新最完整的文档还是看他项目的配置WebpackOptions.json,强烈建议遇到不清楚的配置项可以看这个,因为它一定保证是和最新代码同步的。
吐槽了这么多,我们言归正传。由于本次手摸手篇幅有些长,所以拆解成了上下两篇文章:
上篇 -- 就是普通的在 webpack3
的基础上升级,要做哪些操作和遇到了哪些坑
下篇 -- 是在 webpack4
下怎么合理的打包和拆包,并且如何最大化利用 longterm caching
本文章不是手摸手从零教你 webpack 配置,所以并不会讲太多很基础的配置问题。比如如何处理 css 文件,如何配置 webpack-dev-server,讲述 file-loader 和 url-loader 之间的区别等等,有需求的推荐看 官方文档 或者 survivejs 出的一个系列教程。或者推荐看我司的另一篇 wbepack 入门文章,已同步到 webpack4 传送门。
升级篇
前言
我一直认为模仿和借鉴是学习一个新东西最高效的方法。所以我建议还是通过借鉴一些成熟的 webpack 配置比较好。比如你项目是基于 react 生态圈的话可以借鉴 create-react-app ,下载之后 npm run eject
就可以看到它详细的 webpack 配置了。vue 的话由于新版 vue cli
不支持 eject
了,而且改用 webpack-chain来配置,所以借鉴起来可能会不太方便,主要配置 地址。觉得麻烦的话你可以直接借鉴 vue-element-admin
的 配置。或者你想自己发挥,你可以借鉴 webpack 官方的各种 examples,来组合你的配置。
升级 webpack
首先将 webpack 升级到 4 之后,直接运行 webpack--xxx
是不行的,因为新版本将命令行相关的东西单独拆了出去封装成了 webpack-cli
。会报如下错误:
The CLI moved into a separate package: webpack-cli.Please install
webpack-cli
in addition to webpack itself to use the CLI.
所有你需要安装 npm install webpack-cli-D-S
。你也可将它安装在全局。
同时新版 webpack 需要 Node.js的最低支持版本为6.11.5
不要忘了升级。如果还需要维护老项目可以使用 nvm 来做一下 node 版本管理。
升级所有依赖
因为 webpack4
改了 它的 hook
api ,所以所有的 loaders
、 plugins
都需要升级才能够适配。
可以使用命令行 npm outdated
,列出所以可以更新的包。免得再一个个去 npm
找相对于的可用版本了。
反正把 devDependencies
的依赖都升级一下,总归不会有错。
带来的变化
其实这次升级带来了不少改变,但大部分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不需要关注的,比如这次升级带来的功能 SideEffects
、 ModuleType’sIntroduced
、 WebAssemblySupport
,基本平时是用不到的。我们主要关注那些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改动如: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代替原有的 CommonsChunkPlugin
(下篇文章会着重介绍),和 BetterDefaults-mode
更好的默认配置,这是大家稍微需要关注一下的。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
TreeShaking
和SideEffects
的可见文末拓展阅读。上图参考 Webpack 4 进阶
默认配置
webpack 4 引入了 零配置
的概念,被 parcel 刺激到了。 不管效果怎样,这改变还是值得称赞的。
最近又新出了 Fastpack 可以关注一下。
言归正题,我们来看看 webpack 默认帮我们做了些什么?
development
模式下,默认开启了 NamedChunksPlugin
和 NamedModulesPlugin
方便调试,提供了更完整的错误信息,更快的重新编译的速度。
module.exports = {
+ mode: 'development'
- devtool: 'eval',
- plugins: [
- new webpack.NamedModulesPlugin(),
- new webpack.NamedChunksPlugin(),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 JSON.stringify("development") }),
- ]
}
production
模式下,由于提供了 splitChunks
和 minimize
,所以基本零配置,代码就会自动分割、压缩、优化,同时 webpack 也会自动帮你 Scopehoisting
和 Tree-shaking
。
module.exports = {
+ mode: 'production',
- plugins: [
- new UglifyJsPlugin(/* ... */),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
- new webpack.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new webpack.NoEmitOnErrorsPlugin()
- ]
}
webpack 一直以来最饱受诟病的就是其配置门槛极高,配置内容极其复杂和繁琐,容易让人从入门到放弃,而它的后起之秀如 rollup、parcel 等均在配置流程上做了极大的优化,做到开箱即用,所以 webpack4
也从中借鉴了不少经验来提升自身的配置效率。愿世间再也不需要 webpack 配置工程师。
html-webpack-plugin
用最新版本的的 html-webpack-plugin
你可能还会遇到如下的错误:
thrownewError('Cyclic dependency'+nodeRep)
产生这个 bug 的原因是循环引用依赖,如果你没有这个问题可以忽略。
目前解决方案可以使用 Alpha 版本, npm i--save-dev html-webpack-plugin@next
或者加入 chunksSortMode:'none'
就可以了。
但仔细查看文档发现设置成 chunksSortMode:'none'
这样是会有问题的。
Allows to control how chunks should be sorted before they are included to the HTML.
这属性会决定你 chunks 的加载顺序,如果设置为 none
,你的 chunk 加载在页面中加载的顺序就不能够保证了,可能会出现样式被覆盖的情况。比如我在 app.css
里面修改了一个第三方库 element-ui
的样式,通过加载顺序的先后来覆盖它,但由于设置为了 none
,打包出来的结果变成了这样:
app.css
被先加载了,之前写的样式覆盖就失效了,除非你使用 important
或者其它 css 权重的方式覆盖它,但这明显是不太合理的。 vue-cli
正好也有这个相关 issue,尤雨溪也在不使用 @next
版本的基础上 hack 了它,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本人在项目中直接使用了 @next
版本,也没遇到其它什么问题(除了不兼容 webpack 的 prefetch/preload
相关 issue)。两种方案都可以,自行选择。
其它 html-webpack-plugin
的配置和之前使用没有什么区别。
mini-css-extract-plugin
与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区别
由于 webpack4
对 css 模块支持的完善以及在处理 css 文件提取的方式上也做了些调整,所以之前我们一直使用的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让位于 mini-css-extract-plugin
。
使用方式也很简单,大家看着 文档 抄就可以了。
它与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最大的区别是:它在 code spliting
的时候会将原先内联写在每一个 js chunk bundle
的 css,单独拆成了一个个 css 文件。
将 css 独立拆包最大的好处就是 js 和 css 的改动,不会影响对方。比如我改了 js 文件并不会导致 css 文件的缓存失效。而且现在它自动会配合 optimization.splitChunks
的配置,可以自定义拆分 css 文件,比如我单独配置了 element-ui
作为单独一个 bundle
,它会自动也将它的样式单独打包成一个 css 文件,不会像以前默认将第三方的 css 全部打包成一个几十甚至上百 KB 的 app.xxx.css
文件了。
压缩与优化
打包 css 之后查看源码,我们发现它并没有帮我们做代码压缩,这时候需要使用 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 这个插件,它不仅能帮你压缩 css 还能优化你的代码。
//配置
optimization: {
minimizer: [new OptimizeCSSAssetsPlugin()];
}
如上图测试用例所示,由于 optimize-css-assets-webpack-plugin
这个插件默认使用了 cssnano 来作 css 优化,所以它不仅压缩了代码、删掉了代码中无用的注释、还去除了冗余的 css、优化了 css 的书写顺序,优化了你的代码 margin:10px20px10px20px;
=> margin:10px20px;
。同时大大减小了你 css 的文件大小。更多优化的细节见文档。
contenthash
但使用 MiniCssExtractPlugin
有一个需求特别注意的地方,在默认文档中它是这样配置的: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 Options similar to the same options in webpackOptions.output
// both options are optional
filename: devMode ? "[name].css" : "[name].[hash].css",
chunkFilename: devMode ? "[id].css" : "[id].[hash].css"
});
简单说明一下:
filename
是指在你入口文件entry
中引入生成出来的文件名,而chunkname
是指那些未被在入口文件entry
引入,但又通过按需加载(异步)模块的时候引入的文件。
在 copy 如上代码使用之后发现情况不对!每次改动一个 xx.js
文件,它对应的 css 虽然没做任何改动,但它的 文件 hash 还是会发生变化。仔细对比发现原来是 hash
惹的祸。 6.f3bfa3af.css
=> 6.40bc56f6.css
但我这是根据官方文档来写的!为什么还有问题!后来在文档的最最最下面发下了这么一段话!
For long term caching use filename:
[contenthash].css
. Optionally add [name].
非常的不理解,这么关键的一句话会放在 Maintainers
还后面的地方,默认写在配置里面提示大家不是更好?有热心群众已经开了一个 pr
,将文档默认配置为 contenthash
。 chunkhash
=> contenthash
相关 issue。
这个真的蛮过分的,稍不注意就会让自己的 css 文件缓存无效。而且很多用户平时修改代码的时候都不会在意自己最终打包出来的 dist
文件夹中到底有哪些变化。所以这个问题可能就一直存在了。浪费了多少资源!人艰不拆!大家觉得 webpack 难用不是没道理的。
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下几种 hash 的区别:
hash
hash
和每次 build
有关,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每次编译出来的 hash
都是一样的,但当你改变了任何一点东西,它的 hash
就会发生改变。
简单理解,你改了任何东西, hash
就会和上次不一样了。
chunkhash
chunkhash
是根据具体每一个模块文件自己的的内容包括它的依赖计算所得的 hash
,所以某个文件的改动只会影响它本身的 hash
,不会影响其它文件。
contenthash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让 css
文件不受 js
文件的影响。比如 foo.css
被 foo.js
引用了,所以它们共用相同的 chunkhash
值。但这样子是有问题的,如果 foo.js
修改了代码, css
文件就算内容没有任何改变,由于是该模块的 hash
发生了改变,其 css
文件的 hash
也会随之改变。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 contenthash
了,保证即使 css
文件所处的模块里有任何内容的改变,只要 css 文件内容不变,那么它的 hash
就不会发生变化。
contenthash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是 moduleId
+ content
所生成的 hash
。
热更新速度
其实相对 webpack 线上打包速度,我更关心的本地开发热更新速度,毕竟这才是和我们每一个程序员每天真正打交道的东西,打包一般都会扔给 CI
自动执行,而且一般项目每天也不会打包很多次。
webpack4
一直说自己更好的利用了 cache
提高了编译速度,但实测发现是有一定的提升,但当你一个项目,路由懒加载的页面多了之后,50+之后,热更新慢的问题会很明显,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原以为新版本会解决这个问题,但并没有。
不过你首先要排斥你的热更新慢不是,如:
没有使用合理的 Devtool souce map 导致
没有正确使用 exclude/include 处理了不需要处理的如 node_modules
在开发环境不要压缩代码 UglifyJs
、提取 css、babel polyfill、计算文件 hash 等不需要的操作
旧方案
最早的方案是开发环境中不是用路由懒加载了,只在线上环境中使用。封装一个 _import
函数,通过环境变区分是否需要懒加载。
开发环境:
module.exports = file => require("@/views/" + file + ".vue").default;
生成环境:
module.exports = file => () => import("@/views/" + file + ".vue");
但由于 webpack import
实现机制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上面的写法就会导致 @/views/
下的 所有 .vue
文件都会被打包。不管你是否被依赖引用了,会多打包一些可能永远都用不到 js 代码。 相关 issue
目前新的解决方案思路还是一样的,只在生成模式中使用路由懒加载,本地开发不使用懒加载。但换了一种没副作用的实现方式。
新方案
使用 babel
的 plugins
babel-plugin-dynamic-import-node。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 import()
转化为 require()
,这样就可以用这个插件将所有异步组件都用同步的方式引入了,并结合 BABEL_ENV 这个 bebel
环境变量,让它只作用于开发环境下。将开发环境中所有 import()
转化为 require()
,这种方案解决了之前重复打包的问题,同时对代码的侵入性也很小,你平时写路由的时候只需要按照官方文档路由懒加载的方式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交给 babel
来处理,当你不想用这个方案的时候,也只需要将它从 babel
的 plugins
中移除就可以了。
具体代码:
首先在 package.json
中增加 BABEL_ENV
"dev": "BABEL_ENV=development webpack-dev-server XXXX"
接着在 .babelrc
只能加入 babel-plugin-dynamic-import-node
这个 plugins
,并让它只有在 development
模式中才生效。
{
"env": {
"development": {
"plugins": ["dynamic-import-node"]
}
}
}
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路由只要像平时一样写就可以了。文档
{ path: '/login', component: () => import('@/views/login/index')}
这样能大大提升你热更新的速度。基本两百加页面也能在 2000ms
的热跟新完成,基本做到无感刷新。当然你的项目本身就不大页面也不多,完全没必要搞这些。当你的页面变化跟不是你写代码速度的时候再考虑也不迟。
打包速度
webpack4
在项目中实际测了下,普遍能提高 20%~30%的打包速度。
本文不准备太深入的讲解这部分内容,详细的打包优化速度可以参考 slack 团队的这篇文章,掘金还有译文.
这里有几个建议来帮你加速 webpack 的打包速度。
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目前打包慢,是慢在哪里。
我们可以用 speed-measure-webpack-plugin 这个插件,它能监控 webpack 每一步操作的耗时。如下图:
可以看出其实大部分打包花费的时间是在 Uglifyjs
压缩代码。和前面的提升热更新的切入点差不多,查看 source map
的正确与否, exclude/include
的正确使用等等。
使用新版的 UglifyJsPlugin
的时候记住可以加上 cache:true
、 parall:true
,可以提搞代码打包压缩速度。更多配置可以参考 文档 或者 vue-cli 的 配置。
编译的时候还有还有一个很慢的原因是那些第三方库。比如 echarts
、 element-ui
其实都非常的大,比如 echarts
打包完也还有 775kb。所以你想大大提高编译速度,可以将这些第三方库 externals
出去,使用 script
的方式引入,或者使用 dll
的方式打包。经测试一般如 echarts
这样大的包可以节省十几秒到几十秒不等。
还有可以使用一些并行执行 webpack 的库:如parallel-webpack](https://github.com/trivago/parallel-webpack)、happypack。
顺便说一下,升级一下 node
可能有惊喜。前不久将 CI
里面的 node 版本依赖从 6.9.2
=> 8.11.3
,打包速度直接提升了一分多钟。
总之我觉得打包时间控制在差不多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没必要过分的优化。可能你研究了半天,改了一堆参数发现其实也就提升了几秒,但维护成本上去了,得不偿失。还不如升级 node、升级 webpack、升级你的编译环境的硬件水平来的实在和简单。
比如我司 CI
使用的是腾讯云普通的的 8 核 16g 的机器,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很大的后台管理项目 200+页面,引用了很多第三方的库,但没有使用什么 happypack
、 dll
,只是用了最新版的 webpack4
, [email protected]
。编译速度稳定在两分多钟,完全不觉得有什么要优化的必要。
Tree-Shaking
这其实并不是 webpack 4 才提出来的概念,最早是 rollup 提出来并实现的,后来在 webpack 2 中就实现了,本次在 webpack 4 只是增加了 JSONTreeShaking
和 sideEffects
能让你能更好的摇。
不过这里还是要提一下,默认 webpack 是支持 Tree-Shaking
的,但在你的项目中可能会因为 babel
的原因导致它失效。
因为 TreeShaking
这个功能是基于 ES6 modules
的静态特性检测,来找出未使用的代码,所以如果你使用了 babel 插件的时候,如:babel-preset-env,它默认会将模块打包成 commonjs
,这样就会让 TreeShaking
失效了。
其实在 webpack 2 之后它自己就支持模块化处理。所以只要让 babel 不 transform modules
就可以了。配置如下:
// .babelrc
{
"presets": [
["env", {
modules: false,
...
}]
]
}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grain先森】,回复关键词 “小程序”,获取更多资料,更多关键词玩法期待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