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ster 首席产品官谈互联网营销作弊

从 2008 开始,我就一直从事互联网营销的数据相关工作,当年对于异常流量的分析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如今,近八年时间过去了,互联网营销行业每年都以高速在增长,而作弊猖獗依旧是行业共同在面临的问题。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魔与道』不断修炼提升的较劲。有的广告平台道高一尺,有的流量魔高一丈。不管怎么样,只要流量的质量问题,影响着广告主的预算性价比,反作弊的呼声就会越来越强烈,相关方的产品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不管是传统的PC,还是Mobile,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效果广告,营销作弊可以大概分为三类,这些作弊手段依旧是长盛不衰,有的甚至还会不断创新,相互结合。

程序控制,无中生有

从写一个脚本不断地刷新页面开始,通过程序控制,无中生有的产生请求,永远是作弊方式里最高效的手段。不管是重复恶意调用监测代码,还是通过木马或者恶意程序控制海量肉鸡,还是用程序让少量设备伪造大量IP与设备信息进行模拟访问,都是让营销效果『美得令人无法相信』!

移动作弊可以让一个被控制用户每小时创造 700 次曝光

第一层次:要有多少曝光点击就有多少曝光点击,可以平均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频次,不同的设备,有的甚至还可以做到数据表现上的正态分布。

第二层次:要有多少转化互动都可以。程序可以控制时序,批量的产生曝光后,若干秒点击广告,若干秒点击页面的关键互动。甚至还可以控制停留时间,打开指定几个页面。

第三层次:要有多少Leads,随便来。现在有些推广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需要填写信息,不管是手机号、身份证,还是车型、注册号,作弊者都有一个庞大的列表,随时可以达到 KPI。

再先进的程序去作弊,假的毕竟是假的,而且容易通过特征组合去识别。我们曾经用『极端频次 IP』过滤法就可以找出不少明显的作弊请求。未来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给到大家。

以次充好,鱼目混珠

随着优质媒体资源抢购的广告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贵。中国主流的视频媒体都支持视频前贴片的定剧、定频的功能,定投的需求会增加不少费用。将差一点的资源当成好的资源混在一起销售,能够平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资源矛盾。不同的内容、地域、位置、顺位都有价格层级差,这里有足够大的利益去驱动。

比如:视频贴片广告作为做昂贵的广告形式,不同顺位的广告价格差异大,存在潜在以次充好的动机,我们经常帮助客户取证到广告投放过程中的多种以次充好的情形。

分散传销,利益分享

不管是 O2O 的刷单,还是推广的刷 Leads,这都是背后有强大的利益激励大家去做。一个手机号就可以刷出很多 O2O 业务的各种优惠与业绩,淘宝卖家之间的相互刷好评充钻的现象屡禁不止。现如今,一个推广项目的 CPL(Cost Per Leads)经常是几十块上百块。就拿汽车行业里的预约试驾的营销推广,核算成媒介成本往往是一个 Leads 需要成本三位数。

前提的两种作弊手法已经不足够支持保证最后的电话回访成功了,于是有了传销式的刷单产业链条:

AdMaster 首席产品官谈互联网营销作弊_第1张图片
在QQ空间号召大家点击监测代码与走标准流程

然后指导下家一起参与到刷单的过程中来。

AdMaster 首席产品官谈互联网营销作弊_第2张图片
告诉大家如何接听电话,并且利益回馈

在这种案例上,已经慢慢跳出了传统我们对作弊的认知范畴了。这是自然人的参与,这是全流程的转化,只不过并不是真实的销售者需求,不是广告主所希望看到的推广效果。

第三方用透明实现共赢,用信任共建良性生态

作弊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媒体供应方刻意为之,就像腐败不一定是执政党主观目的。既然腐败是千年难题,意味着是无法彻底杜绝的,但一定需要有监督的机构存在去平衡,去控制。

不少大型的广告资源供应平台,包括百度、谷歌等,都有自建的反作弊系统,去平衡自身营收、客户、合作伙伴的利益,以期望达到一个最优点,去支撑平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同时,第三方就一定要起到『中纪委』的作用,为广告主所花的预算负责。虽然在现在的技术与权限范围内,第三方已经可以实现不少反作弊的功能,但是还是不够,媒体还是不够透明。比如:

- 有些广告的监测请求,还是由媒体自己的程序发起,而不是用户终端发起,这样非常容易造假。
- 有些广告的展示,媒体还是非常的保密,第三方只能简单的计数,却不知道用户在何时何地真的看到。
- 行业标准的开源的监测 SDK,许多媒体依旧有各种理由,推脱第三方监测。

我相信,未来的八年,我们依旧还会在反作弊的领域不断努力。而我也希望 AdMaster 的产品会在这一方面引领行业的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AdMaster 首席产品官谈互联网营销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