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提升教师智慧 ——2017青干班第二天学习感悟

        踏着热浪,赶去教师发展中心进行青干班第二天的学习。

        到达教室,很多同学早已坐在那里。想到昨天晚上,班级群内热闹无比,大家争先恐后上传当天的学习心得感悟,甚至大半夜,还有同学在整理照片,编辑简报,商讨节目演出,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上午,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刘莉莉教授的讲座《文化引领与办学特色创建》,刘教授从教育价值的引领,生态环境的构筑,制度的重建与机制的创新,提升教育专业智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程重构,转变学习方式六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了如何用文化引领学校,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她用了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必须有教育核心价值所在。有些学校表面上感觉文化做得很好,实际上不接地气,缺乏教育价值。我们教育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学生,所以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发展,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正如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所说:“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

        说到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智慧,刘教授举了她自身孩子身上的问题,呈现了她孩子的两篇作文《快乐是______》。明明很有自己的思想,写得很优美,因为没有具体事例,老师两次要求重写,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怎么和学生说才不刺伤他的自尊心?现场老师开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觉得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进行鼓励引导,然后告诉他明确的作文要求,要认真审题。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师要进行正面引导和评价,用智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特长。

        三小时的讲座,刘老师亲切、接地气的讲话让我们如沐春风。如果说刘教授的讲座如春天般温暖,那么下午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一场头脑风暴,如夏日的一场暴风雨,更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天之前,我并不清楚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什么,还想当然以为是领导不在,各小组就一个话题自由讨论。网上一搜,才知道这种讨论是一种测评技术,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评价者来观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的要求。

        临时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直是自己做薄弱的,可是昨天抽签偏偏是第一个发言,真是最怕什么来什么,然后抽好签就开始紧张,怕自己词不达意,怕主题不在自己熟悉的范围。终于煎熬到了下午二点,轮到我们组上场了。我们抽到的讨论话题是一个经济重镇,外来务工人员多,公办学校和合法民办学校无法吸纳那么多外来民工子弟子女,星海学校作为一所非法民工学校,是否应该取缔?两分钟准备,两分钟陈述。我脑海中马上想到我们镇上的民工学校,因为公办学校接纳不了那么多孩子,当时镇上没有一下子取缔,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取缔,后来安排我们学校接收了两个班。出于人文和实际考虑,我陈述的观点是暂缓取缔。原因是因为镇上的公办学校和合法民办学校已经饱和,无法接收那么多孩子孩子,马上取缔的话孩子的上学会成问题,教育部门应该调查清楚这所学校没有办学资格的原因在哪里,然后帮助他们取得合法办学资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暂缓也无法取得办学资格那么只好取缔,分流学生,或再办合法民工学校接纳学生。

        第一个发言虽然准备不充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受其他学员发言的影响。在后来的发言中,大部分老师说观点是坚决取缔,当然对于学生的就学问题也做了很多预案,有两位老师说暂时关闭,等取得合法资格再开,只有一位老师的观点和我相同。后来的讨论环节,我们需要作出统一意见,其实我们虽然意见不一,但本质上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取缔后学生的去留问题如何安置。小组讨论时,我们当然少数服从多数,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取缔学校,然后针对问题寻找对策。最后我们组的朱校总结发言,条理清晰,叙述精彩,赢得阵阵掌声。

        虽然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思考不够全面,表述不够清晰完整,但这样的头脑风暴,谁说不是一次锻炼呢?相信这次无领导小组讨论会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定会想到这次讨论,然后冷静地面对问题,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解决的方案,这难道不是一种能力提升吗?

        今天一天,又一次享受了一顿精神文化大餐,学习的过程虽然累,心中却是充实快乐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引领,提升教师智慧 ——2017青干班第二天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