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益的阅读一本书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益的阅读一本书_第1张图片
ps:豆瓣书评地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29487/


    200多页的薄薄一本书,用了三天年假的时间读完。

     大部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索性拿来这本作为引子。看完了才知道我这种无意识的行动,倒还符合书中的理论。(见第五章的子标题: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全书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角度来梳理一个完整的读书流程。

     先说选书,购书:作者奥野宣之认为应该有目的的读书,而不是随便去书店看到哪本买哪本。因此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书,列购书清单,去了书店直奔此书所在地。也许作者因为职业需要必须如此,但是日常生活中要想只看“有用”的书,想必很难做到。

     我自己通常是通过订阅号和豆瓣亚马逊的推荐去找书,有时候也会随心所欲的看到封面好看的书就买了,自己喜欢的作者出了新书肯定也会买。近来购入kindle,纸质版的书籍购入量明显减少了。翻了翻自己去年来的阅读书单,发现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都有。但是真正看过的大部分是心理学相关的和一些小说。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看来我是一个既想清醒认识自己,但偶尔又会放任自己跌入虚幻世界里不愿醒来的矛盾体。

     再说读书,笔记:我觉得这部分对自己的帮助挺大的。我通常读书就是囫囵吞枣,没有什么目的性,都是睡前靠着床头,就着台灯静静阅读两个小时,从不记录,也不深入思考。能做到的最多的,不过是感慨一下:“主人公真牛逼”或“这个人真傻逼”抑或是“原来如此”之类毫无营养的喃喃自语。所以虽然我的阅读量很大,但是真正吸收的少之又少。

     笔记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有时候大脑需要的仅仅是一把钥匙,笔记可以由点带面,由这小小的一点,进入到头脑记忆库中,想起当时看这本书的点滴。也许只是一句话,但是有本质的改变。因为看书时在思想输入,写笔记时却在思想输出。能够输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的东西了。如果什么都不记录,看了就扔在一边,那么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看起来就毫无意义。

     笔记的重点有两个:摘抄和感想。

     安下心来抄录下自己觉得有用的句子或段落。这样也能检测一本书是该精读还是应该速读,如果书里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摘抄下来,那这本书就可以略略读过就好啦。看好书的时候也是一样,张弛有度,只把精力放在精华内容上。

     把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点也会发生变化。书写的过程,是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会主动去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地方。有目的的读书中,也可以通过对感兴趣题材找多本书对比阅读,写下笔记。

     翻阅以前的笔记,就好像是过去的自己送给现在的自己一件无与伦比的礼物。

     这样读完一本书,会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考过程,也会将这本书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住,这才是正确的读书过程吧。

     看完这本书作为先导,我想我可以开始读那本大部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啦。

     不足之处是作者有些地方写的过于详细,连索引怎么做,什么时候读书,用什么笔都用大篇幅描述,也许这是日本人独有的细腻之处。可是比较起来,我觉得一部作品需要有留白。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办法,留下一些自主的空间想必会更好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益的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