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格局,离职员工也是资源

老板格局,离职员工也是资源_第1张图片

今天晨读,看到关键词“格局”。

宁教授举了王永庆例子,重要员工要辞职,提了三次,前两次王永庆拒绝,第三次坐下来详谈,并为员工做了深入交流,帮助员工未来规划做了详尽的建议,并期待对方以“台塑人”走出一片光明。

而因格局引发另一个词:“前员工关系网”。每个前员工都是资源,好聚好散,甚至能为企业带来好处。腾讯华为等企业在员工离职前都会深入沟通,并形成离职员工的社群,大家继续交流离职后的心得体会,企业甚至不定时举办线下聚会。由此,让离职员工潜意识中依然把自己看成老东家的人。

这如同师父黄导所说:“看人之大”。每个离开的人是资源还是对手,全在老板一念之间。

看到一同修留言,旗下一员工,三次提拨,三次要走,本愤怒无比,转念一想,何不成人美事。遂深入交流,后和员工变成合伙人,入股员工新公司,为自己创造新资源。

宁教授说格局是忍出来的。初看,觉得会不会把人忍坏了。后来想想,哪个老板创业后不是在忍?忍压力,忍打击,忍应酬,忍背叛。。。员工离职算啥?


老板格局,离职员工也是资源_第2张图片

我自己在想,教练好像也是忍出来的。

想想我过往的教练案例,前面大部分失败的原因就是忍不住。

第一,老想表达。

一和对方沟通,自己的话更多,讲了一堆道理,然并卵。对方来找你做教练,是因为TA有困惑,这些道理谁都懂,但是道理并不能解决对方的困惑。

了解对方的需求,教练才能引发对方的思考,促进对方找到解决方法。

所以,教练要聆听,必须忍住自己的嘴。(之前的文章《你是否听到灵魂的声音》已经区分了三个层次的聆听。)

第二、标准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做法。

有人分手了,痛苦万分。

假设你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甚至去说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对方确是期待想办法让对方回心转意。

你这样的建议只能遭遇对方的抵触。

所以,教练要中立,必须忍住自己的标准。

第三,情绪没管理好。

在教练的过程中,对方可能会因为情绪而激动,往往情绪会传染,而假如对方絮絮叨叨,那么教练很容易就会产生情绪。

如果没有管理好情绪,教练就容易不耐烦。

教练都不耐烦了,如何能支持他人走出困惑呢?

所以,教练要区分,必须忍住自己的情绪。

我知道我上面的言论会引来很多教练的争议。我无意证明什么,我只是分享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以前教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忍”,才让我现在能够悟出一点教练的“真谛”。

忍字,在心上用刀刃练功夫。管理如此,教练也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板格局,离职员工也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