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业分享系列八

预习时看《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总觉得这门课太枯燥了,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可是当听到先生的课前秀之后,之前的观念变了。原来组织设计这门课也可以这么有趣。下面写一下这次课后的感想与总结(当然也包括疑问):

收获与疑问:

1.从一个公司的考勤制度可以大致推测到一个公司所处行业,企业类型等信息。不同企业如何选择企业组织状态和管理方式,先生认为需要看:行业特点,员工特点以及企业成长阶段。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组织模式,只胡最适合的组织模式。我个人认为:除了上面的三点外,企业所处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一个企业的组织模式的选择也起到一定作用。当然,如果这一要素非要归结于上面三个要素中的话,我想可能以属于员工特点中。员工的特点受国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而很多人的所谓的追求也正是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被动选择,看似主动的背后,其实是这个社会潜移默化中对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很难想像,对于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员工,你再给他灌输什么使命感,什么高尚情操,都显得多余。而对于一个热衷于金钱的社会中的人,大多数人会为了金钱的获得而情愿放弃自己自由支配的生活,或是对自己生活的自由选择权。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情愿的去加班。对于这样的人,第一个课前秀中的第一个考勤制度或许最为适合于他。说到加班,这里就再不知天高地厚的多扯几句,有些企业的公司文化,已经将加班作用考核的一项标准,而加班也成为一种常态。当企业大多数人都在加班时,你却准时回家休息,那么你在别人或是老板眼里可能会留下工作不努力的印象,也可能是这一怪异的想法,导致部分人,看到别人加班,即使不是自己情愿的,也会加给他们看。总觉得这样的企业文化有点怪,用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对人性的把控,就这样残忍无情将你和孩子亲人交流时间剥夺掉。第一个课前秀中,90%总裁班的学员选择了A,我也一直在想原因:第一个可能是这些总裁多是传统行业,第二个可能是长期处于一个固化的管理和组织模式,出于一种本能的惰性,人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可以理解的,已经经历过的--《思考,快与慢》。而人是基于什么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一个长期管理类似组织A的管理者,可能会出于对本身环境的局限,而选择自己熟悉的。后来,先生在讲课中,验证了我的第一个猜测:总裁班中很多学员是来自于传统行业。当然,我觉得第二个原因也还是有的。

2.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不是一直处于忙于应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而是基于对宏观的把握,对战略的明确,对人性的洞察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可以规避问题反复出现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这是从第二个课前秀中体会到的。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一定是个很好的时间管理者。有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企业是不需要企业家时时参与指导的,一个好的企业,企业家出去游山玩水大半年,回来后企业不但没有发展减慢,反而快速发展,发展的更好了,这样的企业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的背后,更多的起到作用的应该是组织模式的运作,规章制度的实施。这可能也是决定一个企业可以走多远的重要因素。这让我想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不是说没有了管理,而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让这个社会安然有序的运行着。对于企业,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企业的高层,整日忙于应付问题时,估计这个企业走不了多远了。

3.到底什么才是最佳的组织设计模式,这里我认为没有答案。因为,企业的类型,大小,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可变因素太多,没有哪个固定的组织设计模式可以做到通吃。而最佳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最适合的。联系到自己的人生也是这个道理。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来寻找你所谓的目的地。课前秀3中例子,超乎了我的想象,所有的工作完成仅仅需要短短的6秒钟时间,而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有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可以说组织运作创造性了奇迹。对于人生的启示也是这样,很多情况下不是自己做不到,只是自己无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了限制。就好比课前,同志们做的游戏一样,5秒钟的时间,你可以鼓掌多少下。其时,我当然认为自己最多只有20下,可实践表明38下。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自我束缚和自称限制扼杀了自己尝试的勇气。只有亲身证明了,尝试了才知道自己到底可不可以,更何况的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又是这么的强。

4.组织案例的分析,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组织设计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一个合适的组织设计模式,这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举步为艰。尤其面对现在多变的商业社会,没有一个灵活应对变化的组织模式,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个微小的变化里。可是,对于一个企业的组织模式的设计者来说,时刻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至关重要,要保持组织变革的灵活性,如果以当前的企业发展来评价一个组织设计的好与坏,这本身就是片面的。因为组织设计的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未来的变化,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如果乐于当前的成就中而没有危机意识,恐怕下一个变化或挑战会让你措手不及。让组织设计这一过程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而不是一个静态中,这样的组织设计,我认为是可以的。《三湾改编》的案例中,体会到:没有一个明确方向感的组织,也只能称作一群人的随机组合,这就好比菜市场上买菜的人,没有人都有自己要选择的菜,而整个菜市场所有的人能算一个组织吗?我想:如果大家的共同的目标是买完菜共同制作一桌超大的美味佳肴的话,这样或许可以称之为一个组织,可是不能算是一个高效的组织,因为太多的人都买了重复的菜,因此也就浪费了资源,这时对一个组织设计者的需要便成为了必需。

5.ABCD学习法,合适不合适,从明天开始和以前接受的学校教育方法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正在实践中...........

6.觉得先生的几句话说得很好,在些与各位同仁共享:

看清前途,不如看清自己;看清世态,不如看清内心。

“很少人能够听到他/她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听到了并且一直跟着那声音走的人,不是成为英雄就是成为疯子!”

“人生在世,当有肩担!”

”真实地猥琐给别人看的人也是美丽的“

能力是怎样炼成的?倒逼和锤炼的结果、冒风险交学费的结果

疑问:

1.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如何在组织模式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2.为什么上市就是最好的企业成为战略?而这个在特定阶段的前提条件到底指的又是什么?

3.对于钨铀新材的组织模式是重组和合并,寻找下一个企业发展着力点,而这个发展着力点的寻找基什么基础,如何规避这个寻找过程中的可以付出的代价,或是面对的风险?

最后,我加一句:做真实的自己。和君八届,一路同行。

作者介绍:

姓名:李乐超

学历:硕士

出生年月:1989/6/13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在读)

兴趣爱好:跑步,台球,看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作业分享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