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年12月30日 文/茹云
“简单”――多想任何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它能轻松的解决我们所遇到困惑。也希望我们相处的人也能简单些。
难道那些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只能耗费大量的脑力、人力和资源才能处理好结果?
带着这些不起眼的问题,我展开对如何利用“极简”中的简单,寻找我以往未曾找到的答案。
《极简主义》初次读到它的时候,感觉时机真是刚刚好。如你所想的一样:我每天处在一个非常忙碌的阶段,大量的工作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而自己又想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写作。
刚刚投入的时候激情澎湃,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时间真的不如我愿。有些计划无缘无故的就被打断甚至放弃。棘手的问题还是存在,怎么解决?
刚刚遇到的问题,居然在书里为我建立起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费格斯·奥康奈儿提出的七个理念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理念”。因为,除了工作外它也可以帮到你的生活。
事情,真的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在刚刚读过作者 Donald C. Gause、Gerald M. Weinberg《你的灯亮着吗》其中雷龙大厦的“电梯问题”也在此书中有所提及,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建议你先去翻翻它。这个看似复杂的电梯问题,最后在“放在电梯里的镜子”轻松的化解众多相关利益者的矛盾。
在提出问题之前,或许我们总能忽略一个“点”,是谁(who)提出的问题?它的中心点在哪?往往容易忽视的就是初次的现象。
问题发生了什么(what)?
为什么发生(why)?
在哪发生的问题(where)?
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when)?
问题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which)?
书中有趣的提出这些看似非常的简单的问题,正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顺着回答这些“问题”,有了起源之后,我们就好把握,找到它顺而如何解决它。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想告诉你“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事情其实很简单。”
是我的思维需要转换的时候了。也是看到这段文章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种急切地想找到答案的心情。它告诉你:可以尝试“新思路”去多角度观察。关于思维的转换方式,在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中也是非常到位的阐述过:在科学领域中,人们很容易陷入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因为你经常会被直觉误导。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得让错误的旧观点“改过自新”。
明白你要做什么
它的出发点是很多种的,如果盲目的去做。想象一下有些事情真的会变得很糟糕,就是我们的期望与现实总是南辕北辙。
此时,作者的案例分享,让我很清晰的看到它的解决方式值得我一试(其实,我们工作也会想到一些,只是没有更清晰)。
当我们带着一项工作去接受任务时,开头的“规划”和确定的“目的”总是被我们轻视,虽然我们没有完全忽视我也曾作过一定的计划开展工作。
在工作之前,我们的目的很多都是不明确甚至是盲目。从作者的角度他告诉我:你应该先理解要做的事情(客户或者老板的意图),想清楚事情结果的导向。这里提到一个“利益相关者”,从他们的角度观察,不能假装自己明白,而是亲自问清楚他们想得到的结果。因为在很多工作中都会出现你事先没有想到的“叉子”,而这些“叉子”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计划而拖延时间和效率。
对于一些非常注重细节的工作,这些都是致命的问题。当你发现其实利益相关者都是不相等的时候,一系列连续性发生的事情都会出现。
任何事情都是连续发生的
连续性的事情从开始的源头到计划的重点,需要强调我们一开始就要明确:你要做什么。作者用事情的连续性说明“做任何事都要先具体工作形象化,因为它会帮助你从多种角度去观察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通过把具体工作形象化,会产生很多戏剧化的、影响广泛的效果。”
在某个点中它不会是直线型发展或者结束,在工作中我们都是被很多的意外所包围。假如我想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工作)。我想我考虑的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了,还有更多的“情况”要被一一做出来成为一项目标逐一突破。有时候,你会发现正是这种带有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效率转化就越来越高。在我们没有盲目的尝试一些事情或者工作时,事情的连续性是最好的着手点。
你不去做,永远也做不完
前三种理念都是贯穿在一起,在我们已经为事情转化思维并且做好计划的同时,各种缘由也可能让我们放弃当初的制定目标。环境和人为都有可能导致我们不去完成一项任务。当作者给我们都准备好了“舞会卡(时间规划卡)”时,我们就应当好好的利用起来,其实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事情总是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就如作者也在前面提过,事情不是一味的就能结束或者有好的结果。在开始的时候,我也想给自己偷懒放个假后面再去补一补,后来事情做起来非常的急躁,其实我是相当的再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计划。不过各种状况百出没能如我所愿。或者我们就差一个“应急措施”好来补救一下。不过这样的预期必须要分析和评估后作出的决定。谈到风险管理我是以前没有概念的。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到我的和随时出现的可能性同样需要捕捉它的信号。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即使出现很多的状况,结果导向只有两种:完成 VS 失败。如何界定它?如果在没有清晰的任务完成计划和时间管理的话,我想事情想要顺利恐怕是一次冒险或者侥幸。这里作者提出“做的更好的窍门是将事情进行分解,并尽可能的细化。” 在建立起详细的连续性后,就像我们在茫然的大海中钓鱼一样,我非常清楚我要从哪开始“下手”。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就会帮到你所要的结果是什么......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多角度看问题,源于“生活无处不是精彩”,善于倾听他人或者听取建议时,复杂的问题有可能真的变简单了。大多数我们解决问题总是相信自己的方案,对于别人的方法我们会视而不见。因为任何事情是无法定义明确的。既然无法定义一件事情是否是正确的,开始我们就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仓促的下结论。工作中我们要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等要求,实现双赢。要达到获利条件同等是不可能的,不一样的要求和观点左右着我们的计划进行。与他人分担,问题就会解决了一半。同样在前面的理念中穿插着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不要刚愎自用的做事,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设想他人在解决问题他想到了什么。
实用不实用,只有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生活中才能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我们也要有所保留自己的想法,理念如同空气一样可能会散发出不同气味,在你嗅到它的时候不妨亲自体验一番。
阅读到它,希望你是其中的获益者。只有行动才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