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焦虑分子!+10胖狐狸+w9

这周开始,开启我书单上的心理之月,就从一直比较困扰自己,也在慢慢寻求解决途径的焦虑情绪开始吧。提笔之前,特意上网查了作者和译者的资料,可惜的是国内网站资料不是很多,但很有趣的是《你好,焦虑分子》的作者阿兰·布拉克尼耶是法国一位精神病学专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分析专家,而译者欧瑜是一位年轻的法语讲师,曾经翻译了很受妈妈们喜爱的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丛书,这其中关联其实没什么大意义,不过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我心中倒是涌起一个想法,这会不会就是此书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的一个缘由呢?

言归正传,先来说说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焦虑?

作者引用哲学家让.布伦对焦虑的定义:焦虑正是产生于不相协调的体验,个体对这个世界提出的关于自己来源和去向的各种疑问与这个世界所给出的答案之间的不相协调……在焦虑的情绪中,我们所质疑的,更多的是自己而非这个世界。

在作者眼中,存在焦虑性格的人,可能有12个关键性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 你是个“有安全感”还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2. 你的想象力是否过于丰富?3.内心的敌人?4. 幽灵和魔鬼萦绕不散?5. 焦虑的齿轮是否轻易就会启动?6. 你是好奇之人吗?7. 你是否常常搜寻着地平线?8. 你是否总是难以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9. 你是否有难以释怀的倾向?10. 你是否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想法? 11. 你想到的大多是痛苦的事情吗?12. 你对爱的渴望是否总也无法得到满足?

说实话,看着这部分关于焦虑定义的内容时,我脑门子是一直在冒汗,内心经常冒出一个声音,哎呀,这不就是我某时某刻的所思所想吗?曾经那些让自己无比纠结的时光像过电影一样刷刷刷的从眼前飞过,我想如果是一年多前的自己看到这些内容,我可能都没有勇气继续读下去了,因为那种被戳中痛处的焦虑感实在是让曾经的自己没法承受了,但一年后的今天,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可以比较坦然的面对焦虑这个问题了,虽然,现在的自己依然无法做到“对待生活随遇而安,情绪畅达流动,不会在得知坏消息时忧虑不安,不会阻滞形势的进展而纠结于其中的某个事件”,但如今偶尔阵发的焦虑情绪的确已经不能对我的生活产生如从前那般巨大的影响,而且我感到可以触发自己焦虑的点越来越少,而焦虑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我很好奇也在反思,这一年间我并没有刻意去训练自己不焦虑,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变化,对我的焦虑情绪有了这样的缓解?同时,我一边读,一边在回忆,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有了这种焦虑的性格,是成长过程中的什么变化引起了自己性格上的转变?自己焦虑情绪最严重的时候,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我会对焦虑情绪这么敏感和重视呢?

在翻看目录的时候,我的这些疑问和反思,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会有部分涉及,在没有完全读完书之前,我不想轻率的给自己的问题下一个定论,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书,是不是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呢?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焦虑分子!+10胖狐狸+w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