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奇幻之旅

《撒哈拉的故事》——奇幻之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让我爱上了三毛,她曾说过她自己不是一个作家,只是一个记录者,将她的生活记录下来给人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她的文字很平实,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挚感情,力透纸背,里面的人物形象都变得鲜活起来。我跟着她一起笑一起哭,被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她是一个潇洒的流浪者,但也扎根于柴米油盐之中,我羡慕她的放浪不羁,钦佩她的嫉恶如仇。她一生所经历的比很多人好几辈子都要丰富,精彩,但随之而得苦痛和磨难也不会少半分。所以丰富,坎坷,精彩是一种选择,而幸福,平淡也是一种选择,一切都在于个人的际遇与性格,由不得你亦由得了了你。

      书中主要介绍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那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远离物欲横流,远离喧嚣,让人沉醉于沙漠所孕育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所迸发的爱恨纠葛。

      她是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沙漠里的日子被她过得兴趣盎然。她骗荷西说粉丝是高山上被冻住成一根根的春雨做的,唬得荷西一愣一愣的,直嚷嚷要去中国大山里采粉丝;她可以穿着淡蓝细麻布衣,帽子上别把香菜当头饰兴高采烈地去结婚;她可以很兴奋地接受荷西送的骆驼头骨结婚礼物;她可以用指甲油帮撒哈拉威人补牙洞,灌红酒给山羊治病,最后竟然都被她这个巫医治好了;她可以到处看撒哈拉威女人洗澡,看到尽兴之处还哈哈大笑,被人发现追着跑,事后还栽赃嫁祸给日本人。我看到了她在物质贫瘠的沙漠生活中,依靠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活得多姿多彩。这让现实生活的我们自惭形秽,物质极其丰富,却依然苦大仇深,不停抱怨。一切的根源终归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贫乏,让愚昧无知蒙蔽了双眼。

      其中有两篇最震撼我的文章。《哑奴》这篇散文讲的是一个被当地财主压榨剥削的哑巴黑奴,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蔑视与警告,和哑奴一家人成了朋友,给他送饭吃,还请他到家里做客。而哑奴也帮三毛修天棚,洗车,收衣服。他们之间没有贵贱,没有阶级之分,像朋友一般和谐融洽。这样的关系让我很触动,因为我想起我六岁那年在广州遇到的一个老乞丐,他就站在我家经营的小餐馆门口,乞求让我给他一些客人吃的剩饭剩菜,我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特意留剩饭剩菜给他,妈妈也赞许了我的举动。而那个老乞丐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都会带来一个小玩具给我,玩具不是很干净,甚至有些味道,我知道那应该是他在垃圾堆里翻了很久才找到的,但我每天都很期待他带来的玩具。其实不管是谁,只要真心相待,便会得到真心来回应,你待别人的好,别人会记住的,也会用他所认为最友好的方式回馈你,与人为善,便会架起一座信任与依赖的桥。

     《沙巴军曹》这是一个关于仇恨与宽松的故事。里面的有一个西班牙沙巴军曹无名无姓,三毛就叫他军曹。他恨所有的沙哈拉威人,因为在若干年前他所在的军营被沙哈拉威人血洗,只剩下他一人,他独自一个人背负了整个军营的仇恨几十年,最后死在了游击队的炸弹下,只为了保护他心中的仇人:一群沙哈拉威小孩儿。当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感动,我觉得他很伟大,在最后一刻他放弃了仇恨。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而最高贵的复仇就是宽容。

      撒哈拉沙漠,三毛心中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所发生的故事也镌刻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唤醒我们的流浪情怀。但生活也是故事,故事亦是生活,何故一定要去远方,就在生活里流浪可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撒哈拉的故事》——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