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带诊”记实:我的实习感受

互联网医疗风起云涌,随着国家逐步整顿医药行业并且放开网售处方药、允许处方外流、承认第三方检测结果等措施,医疗与互联网的结合对于普通人最大的意义便是看病难看病贵这些旧时代的糟糕的就医体验在这个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大潮,讲究用户体验的未来会完全玩不转了,这也使得一个具有创新营运模式的医疗服务项目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在互联网+时代看病难,尤其是在广州这种大城市里,就医体验难以做到便捷轻松,缘起这,给针对医疗O2O行业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现在负责的“小熊带诊”项目便应运而生。

缘起

在“小熊带诊”成立之前,2014年9月初,中国互联网医疗圈地运动基本结束,巨头切割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丁香园占据了医生交流平台和专业医学人才招聘渠道、春雨、39等占据了网络轻问诊领域、九州通等传统做药品流通的巨头也纷纷涉足网售药品这块腹地……但上年中旬,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从而拓展网上销售药物渠道,推出阿里健康。意味着跑马圈地的机会又来到了,医疗互联网走向O2O领域即将掀起新的一轮热潮。

这一年“小熊带诊”首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开始试运营,因为包括儿童医院在内的妇儿三家医院的标志是一个可爱的小熊,所以我们的项目也起名叫“小熊带诊”。人民中路的儿童医院,是很多老广州们小时候看病的地方。即使到了现在,因为儿科领域的很多专家都在这里开诊。每一天到寻医问药的人特别多,除了广州本地的,珠三角一带的家长陪同小朋友过来也不乏少数。

儿童医院是专注于儿科领域的医院,小孩子身体不舒服生病了,通常家长们都要请假来陪同小朋友去看病。每天络绎不绝的人群,我们在思考:带小孩子去看病的家长很多是80后、70后,都是在广州打拼的人,工作繁忙难请假,但小朋友生病了,又需要一家人去陪同。排队取号、拿药、缴费等手续繁琐。做一家医疗O2O服务的项目,帮助他们改善就医体验,减少停留在医院的时间,是否有机会?

痕点在哪里?

做O2O方向项目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其存在已久。我在大学城读书,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是我们的必装应用之一,现在同学们吃饭不是去饭堂,而是临下课时,手机打开客户端,选中他们喜欢吃的,下单付款,回到宿舍外卖就到了,很是方便。还有最被别人提起的“滴滴打车”,我们下单提了用车需求,假如刚好附近的士有空座,立马就有司机响应,不仅降低了空载率,而且令打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期,也能很快就能打到车。

在我看来,所谓的O2O业务,是把原本繁冗的体验流程进行精简,流程优化了,自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那医疗行业是否也能往O2O方向发展?

我们思考一下,现在一个普通人去医院看病有什么问题呢?抛开药价这个敏感问题,我们看病难是因为号源难挂吗?除了一部分专家特诊是难挂外,其他是很容易挂到的。但患者为何感觉去医院还是很煎熬呢?

我认为用户去医院就诊的最大痕点:就诊流程过于繁琐,浪费在非医疗环节的时间过多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小朋友生病了,爸爸妈妈要请假,事先要预约挂号要去咨询分诊。去到医院后先是排队取号,接着去护士站报道。等到见完医生,还要去排队计费、排队拿药。每个排队的地方都是分开独立的,每一步都花费大量时间,通常与医生沟通病情的时间为5~10分钟,但非医疗环节的时间短则半小时,碰上高峰期长达一小时也屡见不鲜,效率极低。虽然医院增加了很多护士来帮忙导诊,但完全没解决就医流程效率问题,同时还忽视了患者的需求和体验,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

核心的理念

以前做过处方药销售,待在医院的时间比较多,在动脉网的VB创业圈里,我与几位资深医疗行业人员沟通过。他们反复强调:一切产品上的体现都是术的体现。道则体现在产品理念上,一个好的医疗互联网产品或项目的理念则来自对医疗环节的改善促进作用上。其一:这个项目对医院、患者两端是否有确实的帮助。其二:医疗行业不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容易被互联网渗透,需要既懂互联网思维又懂医疗的人去做深做透。

目前阶段,大家都认为看病就诊是自己的事,这是对的,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一个患者,他的关注点只需要且只应该在与医生沟通病情这个事情上。在我们的心目中,“小熊带诊”的愿景是从用户下单那一刻起,我们的关怀就会来到用户身边,从诊前的穿衣指数、天气提醒、就诊须知到诊中的挂号、检验、取药,再到诊后的病情解释、用药指导(由具有专业医生提供这项服务),都由小熊带诊的工作人员来代劳,而不仅仅是代挂号这个简单的事。

在构建“小熊带诊”这个项目的底层理念中,与以往关注于做医院HIS系统优化的公司不同是:一切以患者用户为核心,而非医院。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反而使得整体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用户的就诊体验得到改善。我们强调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并没有错,这是医疗的本质。但这在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现在街边卖鱼蛋的小摊贩都会说O2O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与移动互联网、O2O是否存在没有关系。所以,移动医疗属于医疗而非移动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好比海底捞火锅属于火锅,而真正的灵魂是海底捞品牌与服务才是海底捞火锅的本质。

我们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看医就诊体验,这就是我们最简单的理念,任重而道远。

更好的产品设计及制度设计

在一月份时候,原搜狐客户端的负责人岳建雄在北京成立了“e陪诊”,做的事情跟我们很类似,关于两者对比,我之前在知乎上回答过相关的问题,如何看待滴滴打车和e陪诊一起合作,展开就诊环节的o2o 用车业务?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在我的理解下,如果一个医院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挂不上号,后果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挂不上号的情况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那些稀缺的病种、稀缺的专家才可能挂不上号。而我们不解决挂不上号的问题,不是去盯着那百分之五的人,我们的服务对象目前是那些已经挂上号的人。目前看来,医院还是属于政府管制很严格的一个地方,我们“小熊带诊”并不介入医疗环节,而是作为一个辅助医疗环节的角色,这会让我们的项目推广会更容易实施。

在逆境中向前

几个月前,我曾经在世界第一大制药公司做过临床销售,我专业是药物制剂,从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工作,这是我从未想象到过的,大家都在报道这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大家一边嘲笑着成功学,一边希望变成风口的猪。但只有那些真正用心、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洞见的团队能够活下来并长大,把真正能够对现在医疗环境有所贡献的的事情做起来。

本文的撰写初衷便是记录我现在的公司:阳光康众:中国领先的第三方O2O移动医疗服务运营商和在小熊带诊项目背后的一面,包括产品、包括理念、包括自己的一些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熊带诊”记实:我的实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