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竞赛下的教育误区一读 吾国教育病理

读到《吾国教育病理》“知 情 志”一章时,叨叨杜深感这章更是发人深省,因此更觉茅塞顿开。

                          “智育”的过度


军备竞赛下的教育误区一读 吾国教育病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郑教授看来,当前教育在对待智力上存在两个误区:教育对智力重视过度;教育在提升能力上运用的手段有误。简言之:由于人们对科学的过于倚重,导致学校对智力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其他素质的重视程度大大低于智力。在智力培养的手段上,在学校,被大规模使用的手段仍是“讲授”,“讲授”在更大 程度上提升的是知识占有,而不是能力提升。

在叨叨杜看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力主教育“创新”,并把“创新”(详见前一篇文章)成功的学校,譬如:杜郎口、杨思中学推向教改的“圣坛”,但事实是:由于在对学生考查方式上的存在“学易考难,考题覆盖面过广、过全,考题‘一厢情愿’独白而未能构建起与学生的对话”再加之:班额过大,学生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虽已深入老师心田,但操作起来难以实现的问题。

同时,在“新课程”“创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一个“细火慢熬”的功夫活儿,事实是:学生家长,他们无法容忍某一个老师的“慢”。要想“快”,要想“上课”变成一件对老师和学生都相对容易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讲授”,“教师一言堂的讲授”,老师“倒出知识”,学生“接招”。这样讲授的结果:在成绩上看,可以有很高的成绩,但是只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剥夺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效率,却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总之,在“知”的教育上,我们的教育是有严重问题的。我们在“情”的教育上如何?

                          “情商”培养的不及


军备竞赛下的教育误区一读 吾国教育病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情商究竟有多重要?我们来看几个例证。

首先是郑教授向我们展示的《情商》的作者戈尔曼的一项调查:优秀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表现依然很好,但是进入职场后,75%的人没有成为精英。还有: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纳的讲述:“很多智商高达160的人在为智商只有100的人打工。因为前者内省智能低下,而后者内省智能高超。在日常世界中,没有哪一种智能比人际智能更加重要。”

读到这里,叨叨杜想再加上台湾作家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林清玄的一篇题为《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的文章,在文章里,他说:“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还想起了被广为诟病的“高考状元”......

其实,学业精英未能成功转化为“职场精英”的原因,在郑教授看来很好解释:如果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和一个情商高智商低的人,一同进入科学的领域,前者多半是占据优势的(我们这里只比较智力和情感,不考虑那个特殊的素质创造力)。而科学研究只需要一小撮人,智力在多数人从事的社会工作中远远没有在科学研究中那么重要。相反,在社会生活的多数领域和场合,比如官场、商场、投资、择偶中,智力的作用有限,而情商很可能发挥着更大的功能。如果你的智商很高,你最好争取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如果你进入了其他领域,高智商相当于一个奢侈品,就如同你跑得快、唱得好却没有做运动员和歌手一样,同事会发现你跑得快、唱得好、长于抽象思维,仅此而已,这素质不会帮助你在寻常领域中占据特别的优势。

在学术象牙塔之外的成功者,往往是智商和情商的综合分值更高的人,单靠智力保打不了天下。

简言之:高智商的人必须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优势,高情商+不低的智商是职场成功的关键。

那么,情商是什么?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含: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这五个领域的内容。

各位看官:大家是否同意当代独生子女们的情商颇有问题?如果您同意,那么也就同意:后天的成长环境导致了孩子们情商的问题。

情商培养的途径或手段是什么?郑教授分析说:抑制孩子们情商成长有两大因素:生存方式与教育方式。当代中国社会的生存方式,大家庭演变成了三口之家的超小家庭;独生子女住所内基本没有同龄伙伴。孩子面临着从多个兄弟姐妹演变成两个再到孑然一身的生态变迁。在郑教授看来,这个生态变迁亟需弥补,弥补的措施应由学校提供。

学校提供的方式应是:开展丰富多次的群体活动,组织形形色色的社团,给孩子们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共同的时空下,有自发玩耍打闹的能力。情商便是在这一的生态下发育。

遗憾的是:再回到第一个论点: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只重视智力和智商的培养,轻视孩子们互动的空间,釜底抽薪,彻底破坏了生态......

各位看官:读文至此,切勿悲伤。郑教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已经告诉我们了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便是:让孩子到人群中去!参加各种活动,参与各种社团,参加春夏秋冬各令营......

                            “意志力”的剥夺


军备竞赛下的教育误区一读 吾国教育病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郑教授认为:意志力包括“立志和自控”两部分。在他看来:“自控能力”就是咬牙坚持的能力。“立志”的本质是,自己认为自己“有多能”、“要多能”的问题。立志的前提是自决,而不是他人迫使。也可以说:立志必须是自己的意志,外部的施加和注入是无效的。

在郑教授看来:中国孩子在其高度被迫的受教育过程中没有“立志”的空间。在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中,孩子们的立志以被代理的方式被剥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将英雄主义扫地出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们打击英雄主义;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英雄主义的问题上失语。我们的学校讳言成名成家,清华北大讳言培养领袖。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荒诞话语的流行,批判个人英雄主义,宣扬集体英雄主义。

教育废弃了英雄主义的鼓吹,遂使孩子失去了豪气和雄心,只能臣服在家长、学校设定的目标下。

在叨叨杜看来,培养意志力,唯有启发孩子的内动力,从而使其设立目标,继而采取行动,私下以为,魏书生老师的方法不错。具体来说,让孩子有远达的偶像,有近观的对象再加之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基本能解决这一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军备竞赛下的教育误区一读 吾国教育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