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让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相信吗?

作者:岩曦

想让孩子对你的说的话立刻回应吗?想让孩子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吗?想让孩子做事不再磨蹭吗?“六步法”可以帮助你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变成“是”。

什么是“六步法”?

“六步法”具体为: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她)。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第三步:把要求将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第五步:站着,等他。

第六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是这一小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为什么“六步法”会有效?

就以第一步来说,为什么一定要站在孩子面前呢?恐怕很多家长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一边在厨房里做着晚饭,一边大声要求孩子马上做作业,嚷嚷了几遍之后,等从厨房出来,发现孩子仍然在玩。但是,如果当你站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不可能长时间无视你,尽管他可能想要无视你。

当孩子开始注意到你看着你的时候就进入第二步了,这时候,要确保孩子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你所说的话上。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呢?假如孩子此前正在专心玩积木或者读书,而我们在此时发话,孩子可能压根就没有听到。如果等到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了。

可能有些孩子在你等了好大一会儿后也不抬头看你。但是当孩子没有听到意料中的批评时,孩子就会放松。当孩子最终抬起头来看你时,你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孩子。

何谓“描述式赞扬”?

描述性赞扬”意即:要注意到你的孩子做对了什么、什么地方干得不错,或者甚至只是注意到他没有做错事,并就只对此进行表扬。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停下我们正在做的事,真正关注我们的孩子在做什么、没有做什么。正是这种停下来、留心观察孩子的过程,赋予了我们一个珍贵的“窗口”,一个用一点点时间来细致描述他们是受到父母的欣赏的这一珍贵机会。

比如,当孩子作业做完时,你可以这样“描述式赞扬”:你今天的字写得很工整,做作业时很专心,用时比以前短,坐姿也很端正。而如果简单地说“喔,你作业做得太好了”,就是过度赞扬。过度赞扬则模糊、夸张、无效。“描述式赞扬”则是精确、有效、激励人心的。

“描述式赞扬”孩子,目的就在于激发孩子们好好表现。其中包含的关键理念是:1、孩子做对了小事——即使只是向正确方向迈出了一小步——你也要注意到。2、准确告诉你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细节性地描述孩子的行为。3、不要用过度赞扬的词汇。

下面开始实施第三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为什么只讲一次呢?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无意中你就给孩子传递出一个信息——孩子不必在你说的第一次时就听话,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实际上,可能你在说第二次的时

候已经有些不耐烦,说第三次的时候可能已经开始提高了声调,第四次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永远别说两次”!

你要相信,当孩子看着你说话时,你清楚明了地说出的话,孩子一次就能明白!

这前三步跟我们惯常的做法很不一样,这三步是如此积极,如此尊重孩子,以至于你的孩子可能就这个时候没怎么抱怨就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了。

当然,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去做事。不然就不需要后面的步骤了。

进入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

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你可能会说,那我现在该做什么?这时候你需要准备“全方位提问”!

如何进行“全方位提问”?

1、选一个空档时间进行“全方位提问”。空档时间是指你和你的孩子都不忙、不生气的时候。看着孩子,等着,对孩子微笑,直到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被你吸引。

2、不要说,只问。要注意问题的表达方式,要让孩子无法只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让孩子真正想一想你的问题该如何回答。

3、孩子回答得很细,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

下面就是一个“全方位提问”的场景:

孩子吃饭时间到了,孩子做到了餐桌前。

妈妈:今天一共有三个菜,有螃蟹,有醋熘白菜,还有丝瓜炒鸡蛋。你应该吃几个菜呢?

孩子:我应该三个菜都吃。

妈妈:如果爸爸、妈妈都已经做到了餐桌旁,你应该什么时候过来吃饭呢?

孩子:我应该尽快过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全方位提问”的关键就在于要问,而不是告知。当孩子们告诉你他们应该做什么时,他们会记得做的。而如果是我们告诉他们时,他们就会一耳朵进,一耳朵出了。

为了保持孩子的参与性,每次“全方位提问”不要超过一分钟。

通常,只有偶尔情况下,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然不听话,这时候,家长就该把第五步用起来了。

第五步:站着,等他(她)。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时间仓促时不能用这个方法,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记住。如果你进行到第五步了,就要坚持到底。也许你想到自己是否不得不站着等上几个小时!实际上,当你态度友善、尊重他们、心态平和、表达清楚,且意志坚决,孩子们自然会愿意取悦我们,而且越来越愿意。所以第五步一般都能让孩子们配合。

只有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孩子们在第五步之后还是不配合,此时我们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时倾听”他的感受。

为什么要“反思式倾听”?

“反思式倾听”也可以叫做“同情式倾听”。它能让孩子(同样也让成年人)更快捷、更轻松地走过情绪低谷,转而接受问题或者解决问题。只要我们看到、听到,或者甚至感觉孩子心烦意乱或者情绪不佳时,就可以用上“反思式倾听”。

“反思式倾听”有助于帮助你的孩子平息任何强烈情绪。

何时进行“反思式倾听”?当孩子们有强烈地不适感时,我们就该用上这个方法。孩子们往往不能明确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他们强烈的情绪就可能以不规矩的形式爆发——拒绝家长、突然发怒、撞人、抱怨。而我们呢,往往还没有意识到需要把孩子引发不良行为的情绪疏导一下之前,就开始回应了。

比如,如果你家孩子踢另一个孩子,你会很自然地怎么反应?你可能会插嘴道:“马上把脚给我收起来。”这听起来很熟悉吧。家长通常的反应是:讲道理、斥责、给孩子吼回去,或者威胁孩子后果很严重。这些反应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幸的是,这些对孩子根本无济于事。

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修理孩子不规矩,而是更建设性地帮孩子处理引发这种行为的强烈情绪。

最新的大脑研究成果能帮大家理解这一点。当孩子们在强烈情绪的痛苦中煎熬时,他们处理情感的大脑右半球占了上风,可我们却往往用讲道理的方式回应他们的情绪爆发,而这是右半球的功能。最关键的是:这对立的两半球在那个时刻不会一起起作用。当你学会了认可感情的特殊方式之后,大脑的两半球就能一起起作用,就能快速结束这些不良行为和情绪爆发。

“反思时倾听”可以让孩子觉得我们在乎他(她),觉得自己被人理解和倾听,可以帮孩子学会一套表达感情的词汇。

“反思式倾听”的4个步骤:

1、暂时把你的情绪和期望搁一边;

2、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停下来,看着你的孩子,听他说;

3、设身处地,感孩子所感,然后用语言把这个感受向孩子表达出来;

4、用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

上面的步骤是单独进行“反思时倾听”运用的。如果用在“六步法”之中,可以看出来,只需要1和3。

其中第一个步骤,不用再多说。第三个步骤就是在家长在保持头脑冷静的前提下,猜测孩子的感受。家长的猜测可能不失之毫厘,也可能差之千里。不过即使猜错了,孩子也会感到被尊敬,被倾听,会学到表达情感的词汇,他也会学到哪个词表达哪种情感。比如,当孩子抱怨他不会做家庭作业时,你不要说:“你能做的,并不难。”你可以这样说:“恐怕你是觉得这个题看起来有点难,不想做错而已吧”。再比如,如果你的

孩子是因为想做什么事却一直做不成而越来越沮丧,不要说:“别担心,宝贝儿。”你可以这样说:“看上去你真的感觉很泄气,都试过很多次了,可还是不行。”

运用“反思式倾听”时,要注意:不要把孩子说的一字不漏地重说一次;要试探性地说;避免说“但是”;别坚持己见;避免使用“不公平”和“恨”。

当你心无旁骛地等着孩子的回应时,“描述式赞扬”他,并“反思式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会积极地回应你。所以,坚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

当你绞尽脑汁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让孩子配合你时,就试试“六步法”吧!

想更多了解“六步法”,请阅读下面这本书:


“六步”让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相信吗?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步”让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