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不知道区块链记者q成立时间不长,2017年4月29日,整整8个月,我们主要记录什么呢?是区块链产业从小变大、一路走来留下的痕迹,包括我们对区块链未来趋势的判断与评价。
如果你是有心之人,想必已经发现,近期我们一直在整理两位作者此前的文章,有紧随热点发出的短评,有币圈、链圈人物的小传,也有对于某些主流币种简史进行的梳理等等,“把握产业内在的规律,紧随热点、前瞻未来区块链发展趋势”是我们的主旨。
币圈不缺乏故事,我们希望能够与各位一起循着产业发展的规律,感受区块链由小变大的惊喜。
在北京呆了几年后,好像已经习惯这里的冬天被染上雾霾灰蒙蒙的底色,但今年北京的蓝天天数多得让人欢喜,如果将这种心态对应到链圈和币圈似乎也恰到好处——该领域已经渐显区块链生态雏形。
数字货币市值从年初的2000亿迅速增长到将近6000亿(数据来自coinmarketcap),并有高涨的趋势;各项应用落地进行得如火如荼;多个质量不错的媒体平台崭露头角;甚至已经有专门关注区块链项目的律师和咨询顾问团队;区块链培训、研究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产学研似乎逐步形成体系……这些迹象是否预示着2018年,区块链产业还将迎来新气象?
如果你之前关注了我们,应该已经从此前的文章中捕捉到了以下关于币圈、链圈未来趋势的“关键讯息”,不如让我们再来回顾回顾?
一、风云变幻 资本进场不如自我生长
在我们的印象中,很多行业都是风口吹起来,接着资本悉数进场抢占头部资源,进一步助推行业向前发展。据了解,国内已经有投资机构关注到区块链领域,在《清科创投关注区块链,资本入局恰逢时机?》文中,清科创投投资总监樊建楚给我们展现了内行人对区块链投资机会的判断与前瞻;由于对这方面感兴趣,今年年中,我们找了资料,在《盘点|2016、2017两年,“区块链创投”已有哪些机构入局?》一文中的数据显示:这两年,区块链领域已经引起了传统投资机构的注意,IDG资本、创新工场、心元资本、启赋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已经分别投资了相关的区块链公司与项目。文中,我们给出判断:区块链创投,先入局者占先机。
但传统资本并不是币圈、链圈向前发展唯一的主力。在《机构进场不如自我生长?ICO投资的另一种玩法》这篇文章中我们关注到:凭借早期对比特币等主流、山寨币种的投资,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币圈大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打独斗,专业ICO基金已经应运而生,将更多资本集结起来“干大项目”。据悉,目前已经有分布式资本、FBG、千方基金、无引力基金和华数基金等多家基金。
这一股力量会如何撬动投资市场?影响力会在多大程度上波及更广的领域?传统投资机构又会采取何种方式抢占山头等等问题,我们2018年继续关注。
二、层出不穷 区块链创业碾压大企业简略涉足?
今年4月份开始,区块链项目开始让人眼花缭乱。跳过项目,我们关注了明星项目NEO(原小蚁)背后的技术支持方分布科技,在《专访|投身区块链,分布科技CEO达鸿飞有个“大梦想”》一文中,CEO达鸿飞向我们阐述了技术公司的定位和规划;
而作为数字货币市场的窗口,我们在《链行CEO张华:链通资产,让币圈+链圈+金融圈>3》中了解了国内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策略与方向;在《雷盈CEO沈陶磊:1年的蛰伏过后,会有哪些大动作?》中,我们又关注了区块链技术创业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尝试,创业者向我们表示:区块链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分布式医疗时代。
当然,我们同时关注到了部分区块链应用项目,在《Monaco 总经理Bobby Bao:让每个人钱包里都有数字货币》中,受访者向我们阐释了信用卡引入数字货币之后可能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海航科技集团任耀洲:让集装箱运输也像摩拜单车一样智能》一文中则说明了海航寻求创新过程中,找到区块链这个利器在集装箱智能运输方面的探索,并已经初见成效;而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区块链领域“知乎”,其实我们早在6月已经关注到类似的项目“知链”;除此之外,我们还接触到底层技术公司井通科技、项目星云链俆义吉,了解创始人、项目、企业的进展。
人前多风光,只有创业者自知不易,在《生死区块链》、《他创办了一家区块链创业公司,然后死了》中,我们尽力描绘出他们曾经走过的那些充满荆棘的创业赛道,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敬重。
三、新旧迭出 高潮迭起超越平平淡淡总是真
每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愿意将其与常见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为什么大家都说今天的区块链是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但就目前来说,区块链还是个常见常新的领域,该技术最先被纳入金融业的法眼——《百业皆可,区块链缘何先搭上金融业?》,正在逐步应用至更多领域。
除此之外,2017年还有几个不平淡的关键词:ICO、监管、比特币、以太坊高涨、分叉、期货等。
关于ICO,我们在《分叉币近30种,比特币的身份是货币还是投资品?》中探讨了从比特币现金(BCH)现身至今,比特币价格已经从3万猛涨至13万的时候,比特币的本质属性改变的可能性。
ICO火热之时,我们还采访到了众筹平台的负责人《我与ICO平台负责人聊了聊,“社区售卖”应该具备这些气质》,找到了平台审核项目的流程和合规性预防措施;深入一线,我们采访了多位从业者,在《7位行业从业者如何看待阿西欧监管?》一文中描绘了火爆的“炒币游戏”中各位从业者的所想所思。
而在监管这个框架下,我们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专访|何宝宏:区块链“产业小,商业大”》从专家的角度谈区块链标准,他表示:“制定区块链标准不是‘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抢跑过程”;项目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时,我们在《如何对ICO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中说明了新手投资前该如何对项目进行考察,还在《ICO监管主体,我真没想到是央行、证监会等七部委》中探讨了国内监管主体;而在七部委出台政策后,我们很快出《监管的风向标?财新网在这场ICO监管风暴中作为如何》,悉数罗列了作为监管“风向标”的财新,在这场监管风暴中的动态;后续,还在《各国ICO监管观察:野蛮生长之下,监管成为共识》中盘点了世界各国的ICO监管政策,以供读者借鉴。
闲暇之余,我们关注主流数字货币,盘点了《我们梳理了比特币10年简史,发现了这些奇趣冷/热知识》《以太坊5年简史——梳理与展望》,以期记录这些主流币种发展过程的轨迹;
我们还在《区块链项目名称趣谈,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中调侃了当下火热的项目名称、在《这可能是贾跃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中给主人公想了一招,如果当时能做出来,没准儿还能复制迅雷玩客币的成功;
接着,又在《那些明明是炒币好手,却装做看不起ICO的老韭菜》一文中,展现了炒币人一夜暴富的经历、《我是AI,隔壁的区大兄弟说他命定富贵(A篇)》中戏言了世人混淆比特币和区块链的荒唐,这些都权当放松之言。
四、浅尝辄止 等风来远不如逆流而上
我们知道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科研助力,在《马小峰:“社会”技术区块链研发落地需多方协同创新》一文中,受访者向我们介绍了区块链产学研在中国的落地实践与经验;数据显事实,我们在《公众视野之外,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区块链研究机构》中展现了国内区块链研究机构的概况,也许就是这些机构,它们的成果就孕育着区块链的未来;
面对不了解者对区块链的质疑,我们撰文《从ICO到玩概念,区块链会不会重走P2P网贷老路?》,说明了区块链如何才能踏过坑,不走P2P的老路。面对如火如荼的区块链创业热潮,在区块链人才稀缺的情况下,《为什么学习区块链,如何入门区块链?》一文从招聘需求谈起,建议所有的人现在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区块链思维与能力。
以上这些现象大多隐于人后,但是在公众视野内,还有不少已经开始涉足区块链的巨头,比如IBM、阿里巴巴、万达等。
我们在《紧抓区块链,沉重的大象IBM还能再次起舞吗?》试图探讨蓝色巨人如果紧抓区块链,能否再次弯道超车;在《转型!万达能用ABBC打造新商业生态吗》中则关注到了传统企业对新商业的转型追求;
除此之外,《即使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了鲸观,但还是少了区块链》前瞻阿里巴巴入局的可行性;紧随IBM之后,《芝交所、德意志交易所相继降级,超级账本发展乏力了?》试图拨开开源社区的重重迷雾。
可以说,不仅是区块链圈内,圈外的泛区块链现象都值得我们关注。
结语
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区块链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会发现:整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重构。
比如,比特币以太坊衍生出分叉币,ICO卷土重来变成社区售卖,野蛮生长下的区块链圈类媒体疯狂扩张,场外、出海渐成潮流、监管似乎并不能有效制止混乱,交易所出海命运各异,人才不断聚集,规则不断完善……
而资源经过重新整合(尤其是资金),也逐渐聚集到少数人身上之后,这些所谓的资本大咖们实现财富自由之后,是否愿意和众多区块链创业者一起,扛起将整个产业向前推进的大旗?再者,传统机构资本接下来会不会跑步入场?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区块链能不能得到更多主流人群的认可?2018,区块链领域会出现哪些新现象、新贵、新趋势等等,来年我们都会关注。
“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币圈和链圈割裂开来”是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一个判断,只有将币圈的资金、链圈的技术两者融合起来、相辅相成,才有可能让中国的区块链产业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作为一个独特的新兴领域,更重要的是国内外联动、取长补短。
以上不仅是我们对2017区块链发展的记录,也是“不怎么专业”记者在平时工作之时的所思所想,我们明白,对于区块链,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新年来临,区块链产业将迎新征程,我们也将迎新征程,希望2018年我们可以吸引到更多关注该领域的作者,聚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伙伴,写出更多有深度、精彩的文章。
最后,我们知道还有很多处在蛰伏期的技术公司、区块链项目,它们虽隐于公众视野之外,但实力不可小觑。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来年,记者圈可以接触到这些团队,一起向圈外发出专属于区块链的声音。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