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静而不争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才能无扰的道理好像很久后才懂得,不得不说,越长大越沉默,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心态也有了变化,开始喜静,随遇而安。

更是生了遁世的念头,逃离这喧闹世界,辟得一处安宁之地,静而不争。

- 01 -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人生在世,争时总是不自知,话不投机,呛声回应是争,争的是心情,表达的是不服气。

三两同事,探讨方案,点到要处,据理力争,争的面红耳赤,火药十足。

争的原因太多,因为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多,在乎和想要的东西多,不满看不惯的事情也多。

得不到的想要,要争;握在手的怕丢,要守;每每都有诉之不尽的话,想要被关注,想要做那个特别的人,想获得最好的。

后来才发现争的太多都是自己的执念,想获得的多是为填补内心猖獗的欲望,为之追逐努力的也多是无意义的虚假愉悦,空洞无趣,争不如不争。

看过一个短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妈妈在厨房时,她3岁的小孩自己玩耍不慎将手卡在了茶几的花樽里。

母亲用了不同的办法,想把卡着了的手拿出来,但都没有成功。

无计可施的妈妈,想了一个下策,就是把这件价值连城的花樽打碎。

可是当把儿子的手拿出来时,他的拳头仍是紧握无法张开。

几经挫折后,她才发现,他的拳头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捉着一个一元硬币。

小孩子的手伸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最后一元是拿到了,古董花瓶却碎了,不如不要。

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不争却是争,专注内心,不执迷琐碎的豁达,恰恰是你苦苦争求而不得的内在收获。

- 02 -

有些人争不来,有些事不必争

争的另一面是在乎,争时是辩解,是获得,是渴望。而争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和亲近的人怎么争都是错,和旁人争,多是没必要和徒劳。

和亲人争,赢了也是输了,亲情疏远,得不偿失;

和爱人争,生活琐碎争不尽,感情变淡,内在能量也在不断消耗;

和朋友争,意气洒脱不再,多了嫌隙,少了敢言;

有些人你争不来,也争不得,Ta们出现在你生命里,就是无需与之争的人,静默守候,相伴一生。

而有些事你争不过,也不必争。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我们太爱较真,认死理,不争必定不得,争了才有希望。对爱的人,还是对在乎的事,哪怕是对自己,我们常耿耿于怀,反复思量,直到精疲力尽。

最后得失枉然,难得清净,不如回归自我,埋头前行。

- 03 -

做淡淡的人,静而不争

人生在世,有些人争不来,有些事不必争。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计较,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劳神。

汲汲营营反而会本末倒置,失去自我。余生,静而不争顺其自然,才能自在许多。

人这一辈子完美难求,求不过心安之若素。

而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田。

真正的不争,不是外表无动于衷,而是内心的谦让平和。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

人生苦短,不过数十载光阴,世界喧闹,我们去不了森林,只能在内心种篱,然后一路告别,一路远行。

和稚嫩的自己告别,和成长的苦行路告别。

最后成为一个不炫耀、不争吵,博学的女子;一个不空洞、不浮躁、丰盈的女子;

放慢脚步,平静身心,不再追求功名利禄,不再执着于世界的喧闹,收获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

即便生命枯竭,亦在优雅中变老,在余生里静而不争,安而不乱。

诚如燕归尘所说,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

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余生很短,天涯很远,这一生要走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想就这样安静的去走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生:静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