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修行的准备

     对于修行、修炼者,若准备修持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会使你无法“修”或修不下去。不少人不太明了这些必要的条件,往往修不下去,半途而废。佛门认为,若要持修,必先备有四具足:第一,吃饭有保障、有来源;第二,有衣穿,能过冬;第三,有地方住,即有卧具,比如房子、茅棚、山洞等等;第四,有医药,凡人难兔因四大(地、水、火、风)失调而生病,故而要有汤药保障。

  佛门的修行条件,也适于各宗门、气功界。你若习炼气功,也需有些条件,若无此条件,就难以修下去了。不同之处是,佛门是靠社会供养,自古有语:“无金不养佛,无财不养道。”就是此理。但是在家人就不同了,在家人有社会负担,有家庭负担,还要供养自己,故而在家人修持,必须有谋生的手段,有较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是你修行、修炼的前题条件,否则会修不下去的。有些在家人,以为修炼是短期可完成的,因而放弃工作,投入全部积蓄去学气功,而不顾这里面的风险(你的资金难以维持到你修成),最后落得进退两难。如果你保持住稳定的经济来源,具备“四具足”的条件,那样你才能静下心来去修持,否则经济上的烦恼困扰着你,使你无法修下去。有了这种四具足的条件之后,佛门认为,修行者必须持戒,认为戒律是修行人的护身金甲,没有戒律,心难入静,就会受到各种魔的干扰致使修行失败。对在家人而言,有一日戒,终身戒。一日戒,就是二十四小时内必须持戒,不可犯戒,这就是所谓“八戒”。终身戒有两种,一是五戒,二是菩萨戒。对出家人,例如僧尼,有沙弥、沙弥尼十戒,有比丘戒(又称具足戒,大戒)二百五十条,有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以及菩萨戒。佛门制定的戒律,是为修行用的,是为入静、入定用的,除此之外,别无它用。若人能自觉持戒,久而久之,心会入静、入寂(初定)、入定。这就是佛教的律宗法门修持的原理。巫门讲究在修待前,要具备四净,佛门是食、衣、卧、药四具足,巫门是四净化,即净场、净心、净口、净身。净场:场即指房子。修持的场地,力求安静整洁,避免嘈杂吵闹,室内外空气较为清新,切忌油腻污秽之物拿进场内,修持前七天要打扫干净,焚香净场备用。佛门的净场分六个步骤:第一,备净水一杯,杨柳枝一条,念诵洁坛净水赞:杨柳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想,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第二,称圣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为什么要有这个步骤,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总坛主,必须敬请总坛主到位主坛。第三,执水盂,说水文: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 除,令此坛场悉清净。第四,执诵经、咒1.大悲咒(同时以杨柳枝洒净水)。2.接下诵十小咒,即大吉祥天女咒等。3.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4.持诵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第五,唱佛功德赞:佛功德不可量……四恩三有尽酬偿……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第六,唱回向偈子:以此严净功德,回向护法龙天……普愿法界冤亲,共人毗卢性海。净心:提前七天要净心。保持心平气和,不争不斗,放下一切,要心无挂碍,不气,不怒,不喜,不乐,不忧,不愁,不燥,不狂,不骄,不傲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上述这些呢?做到上述这些是难中之难,为此,佛门制定,一日八戒,在家人五戒,菩萨戒,出家人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等,戒来戒去戒什么?!就是戒心,净化心灵。净口:1.语言平和,正声正气,不恶言恶语,不狂言绮语,不骂人,不暗语伤人,不开玩笑,要少言少语。2.提前七天斋戒,不食荤、腥、葱蒜,尤以动物内脏、血、无鳞鱼等不宜食用,以减少体内荤秽浑浊腐化之气。3.功前刷牙漱口,使口腔有清新感,不污浊。(佛门的净口已含在戒中)净身:提前三天焚香沐浴更衣,夫妻分床别被,不触秽物,不杀生,常以净水洗手、洗脸,梳理头发等等。(佛门之净身已含在戒中)。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聊:修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