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对古诗词写作的反思


写作最怕的是空洞无物和因循守旧,写作的形式,或者说,装酒的瓶子如何?其实并不重要。虽然,优美的酒瓶子,会让酒看起来更加精致高贵,但是,根本上,究竟是不是受欢迎?还是靠酒香,而不是瓶子来支撑。

反过来说,如果酒很好。那么,当他有更好的包装的时候,他给人感受一定更好。
什么叫更好的包装?酒以什么形式存在显得更有美感,或者,文化内涵?
那么,只能是借重于传承2000年不绝的古诗词文化了。

现代诗的历史,差不多100年。对比来说,就像,婴儿与妙龄女郎相比。在此时此刻,究竟是谁更吸引人?
婴儿的无限可能,让人称颂。可妙龄女郎的恣意魅力,岂不耀眼?
2000年,多少名篇经典。个个都化作了女郎的珠饰,光艳四射,今人竟不敢顾视,何其悲哉!

我曾说,时代已经变了。我以为,瓶子已经破去了。然而当我翻出那一篇篇名作之时,那惊心动魄的美便将我伏摄。
当此之时,我反思,我可能只是被吓到了。我其实有能力,为古诗词再续新篇。
我不相信,历朝历代没有一些新的东西进入诗人的视野。我不相信每个封建王朝都一模一样,除了从古代传承来的那些意象之外,再用不到别的。

我相信文体本身不会死,她正年轻,正如这个国家。
我相信,我能再续新篇,注入新的琼浆。
(当然,你也是)

待探索的方向有
  • 引入新的意象
  • 使用新的题材
  • 融合西方元素
  • 使用新的语句,如网络用语、外国语
  • 出现当代人物和事件
  • 融合其他文体的手法
等等

关于使用入声字
在古诗词吟诵中,用短促的音代替入声字,是普通话的无奈选择,在语言中引入这种半音的入声字,作为时值方面的调节,确实对普通话整体的音乐性有所提升,并且,以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例,半音的出,确实提供了,非常有魅力的动感。这是普通话不能及的。将来的普通话是否会向这一方向发展,或者,继承古代的这一方向的东西,犹未可知。但是对诗人来说,这一方向的探索,总不会错。只是要做个标注罢了。

关于使用古韵书
但是对于韵书的使用,可能用平水韵或者是林正韵已经不合适了。因为,当今时代的语音标准是普通话。古代以方言为主,所以需要文本对语音语调作规定。这样才利于传播,和大众理解。
可是当今,方言反而是保护动物。一个文本,他要广泛传播,他的用语,必然是最广泛的那个。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然写作,无关于此,你可以用方言,也可以用平水韵词林正韵,没关系,但是。读者,不一定会啊。
究竟是,要照顾不懂的人?还是,只和懂的人说话?这是个问题。

关于格律
我认为格律,或者说,形式,是文体之所以独为一体的根本,古体诗就因为他遵守了古体的规范所以啥古体诗,散文就因为他遵守了散文的规范所以是散文,意象、题材、主题、意境谁都可以用,他们不能成为一个“框”。

试作
念奴娇
由明日之星摔麦事件酬赠薛之谦

宇楼飞月,倩清秋赏叶,血枫听阙。
一哂愁情无地也,锥刺风云流泻。
玉柱颙昂,人归迥野,望遍重城榭。
更无一处,利名拘缚为怯。

诚恳如我之谦,庸人难解,杯酒肝肠烈。
酩酊醉十年不驯,今日横眉轻蔑。
须发冲张,迭声成铁,风雪从中掠。
锵鋐丹魄,剑光挥洒连岳。


“旧瓶新酒”|对古诗词写作的反思_第1张图片
晨曦在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瓶新酒”|对古诗词写作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