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什么是“学习”吗?

半期考试结束,考试成绩的出炉,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昨天看着孩子们在群里吐槽自己的成绩,我陷入了沉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哪个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成绩。为什么我们明明感觉自己为之努力行动,却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想要的成绩?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不去想那个事情……同样的道理,如果脑袋里某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确、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正确地思考下去。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进而行动错误……

我翻着学生的试卷,看到出错的地方,不也正是因为概念、公式、定理掌握不准确,所以乱带乱用,进而导致错误扣分。

回到正题上,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努力和行动,学习效率低效甚至是无效呢?首先,我们需要弄清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法国的安德烈·焦耳当在《学习的本质》中指出: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有概念”,也就是说,从一个已有的解释网络过渡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网络,运用处理眼下场景。

对这个学习的概念的认识,让我想起了某天上《边角边定理》,有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感觉好难哦”我鼓励她慢慢来,有不懂的多问。让人欣慰的是,发现她上课也特别的专心。如今对照学习的概念,我幡然醒悟,当原来的新知识已经无法用于解决新问题,新问题以对旧知识形成挑战时,真正的学习开始发生。

本次学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开始时不敢突破,后来不断调整,找到方法和感觉后,越跳越好。但有的孩子跳了两次没跳过,就选择放弃。

于是我感慨,学习也不正是如此吗?当面临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挫败感和危机感,使我们意识到原有知识已经不够用时,因此我们会调整自己,主动去学习和吸取新知识和方法拿来为我所用,甚至是反复去刻意练习达到烂熟于心。遇到类似的题型组块时,知识就会随着情景被快速地提取出来。

为什么有的学生看似努力,上课认真听讲,笔记也记得工工整整,一大篇一大篇满是的。但这种学习实则只是一种伪学习、假勤奋而已。因为真正的学习不在知识的囤积,而在于反复的练习和运用。

就像跳远一样,有的学生面临挫折和失败,选择逃得远远的,学习还没有真正开始,已经被刷在学习的门槛之外。学习的开端会遇到某些困境,而正是这些困境带来的挫败感和危机感,启动了我们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然后通过刻意练习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再去打小怪兽。如此一次次来来回回,呈螺旋形上升。

可当我们的脑袋里没有“学习”这个概念时,我们就不会去想到底什么才是“学习”,以至于我们拼命努力付出那么多行动,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同样,如果我们大脑里没有“学习”这个概念认识准确、正确,我们也会羡慕那些学习好的人,羡慕他们天生的学习好,也遗憾自己天生的脑袋不好使。其实,成绩好和差不是天生的,只是你想错了。

学习优秀和落后是后天学会的,最无语也是最普遍的:没有深刻地思考,也没有持续学习成长,只是千变一律的想法和做法,却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成绩回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理解什么是“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