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报酬?

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报酬?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年,西方及美国家庭育儿的方法传入我国,风靡一时。比如美国家庭鼓励孩子做家务,并依据家务的项目与类别支付不同的报酬一一金钱作为孩子劳动价值的体现。

一时之间,赞同者极力提倡。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了劳动产生价值,同时,契约式的服务使孩子产生责任感,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家长让他们明白,要用钱,自己挣。无庸置疑,此种方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生存能力善莫大焉,值得极力提倡。

反对者认为,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生存,父母为他提供了衣食住行,那么孩子也应该适当分担一些家各,以尽自己的家庭义务。如果做家务给钱,那不是培养孩子金钱至上的观念,忽视家庭中的人伦亲情以及爱与奉献的原则?这在讲求集体、奉献的东方家庭文化中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极力反对。

这两种观点有没有道理呢?

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前者。中国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由于父母给钱大方阔绰,他们从来用钱都大手大脚,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钱来得如此容易,不仅不利于他们以后依靠劳动来自食其力,更不利于他们有计划地赚钱,用钱以及财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父母造就了一批只会享受,衣手伸手,饭来张口的"啃老族"。今天,我们很多父母在埋怨已成人的孩子成天窝在家里睡觉,上网,聊天,打游戏之时,我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是谁导致了他们今天的这种状况?

报酬式的家务活动从小培养了孩子劳动的意识,赚钱的意识,以及合理支配金钱的意识,因为他们知道了赚钱的不易,所以他大多都会节省而有计划地花钱,这为他们以后独立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方式,看似把家务,家庭关系金钱化了,实际上这是父母长远而智慧的爱。

不得不说,这种报酬式的家务让孩子的劳动更有目标,更有价值感,从而也更有动力,因为他们要实施自己的一项旅游计划、买自己久以心仪的东西……这种目标更有驱动力,达到目标后更有价值感,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内在的,人格的,品质的东西得到了慢慢的塑造。

奉献式,无偿的家务劳动,不得不说,孩子很少有持续的动力,更多的是心不甘,情不愿,或者说是父母的要求而已。这种方式,不利于长久培养孩子劳动、独立的意识。它虽然有利于培养奉献的意识,避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观,但我还是认为弊大于利。

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融合西方的个人的独立价值意识,又有东方的奉献与集体意识?

答案是当然有。

为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热情,独立生存的能力,金钱的计划、运用与管理,以及他们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的培育,我们可以把家务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义务的,无偿的。一类是责任式,报酬性的。

义务、无偿的家务劳动解决的是父母提供衣食住行,作为孩子也应提供一些义务劳动建设和谐的家庭,它解决的是家庭的集体协作精神与奉献的问题。

责任、报酬式的家务解决的是劳动积极性,金钱、财商意识以及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购买式的服各。孩子是服务商,他出卖自己的劳动以获取价值。家长是购买商,他靠钱购买劳动以获取服务,以及培养孩子动手、独立生存等各方面的能力。

两者完美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两方分歧及担忧,适合东方文化及中国家庭。

例如在我家,我规定了儿子一周哪几天该洗碗、做饭,拖地,洗自己的简单衣物……这些完全是义务的,必须做。除此之外,都属购买型的服务,如果我需要购买服务,我直接和儿子谈价格,成交后他就自己去劳动赚取金钱。比如今,今天我购买了一项服务,清洗久未清洗的风扇。服务商是我的儿子,从下风扇罩,叶片到清洗,到最后装好风扇,价格10元。此举是向他表明:劳动产生价值。要用钱,自己挣。家务分两类:一类是无偿义务的。一类是购买服务。今天属购买服务。儿子完成后,我十分满意,非常乐意支付了10元。我不觉得这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它反而让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家庭关系。有义务,有责任,同时又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培养。

做家务该不该给孩子钱,我以为该,其利大于弊。如果把无偿与有偿两者结合,堪称完美。

当然,如果做家务给孩子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随便给孩子钱。凡是必须之外为满足自己娱乐等的费用,均应让孩子自己挣,如此效果才会好!

                                                          2017.8.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