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作为一个未婚女青年,连婚姻的围城都未曾踏入,更不要提孩子的教育问题了。然而今天着实想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亲身经历来谈一谈。我们的孩子,到底路在何方?

事情的起源来自与朋友的闲聊,朋友告诉我他8岁的小侄女儿来家里做客,本是哄哄小孩的寻常做游戏,演变成了小侄女要求她这位20岁出头的叔叔演唱《老司机带带我》。相信这首著名的云南山歌大家都耳熟能详,而我的朋友也惊掉了下巴。他又是惊奇,也带着教育的口味询问小姑娘平时都看些什么,小姑娘的回答更是让他震惊万分:“你们看的都不算什么,我们看的才叫污呢”。

朋友和我聊的时候百感交集,直呼实在是不能理解现在的这些00后,或者10后,“现在的小朋友真是无法无天,胆大包天啊”,他感叹道。我不禁莞尔,现在上青年一代中的如A站,B站之类的主流网站,你会发现这些网站都趋于低龄化,小学生实在是屡见不鲜。而我相信这些网站上的内容,即使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成年人,也是无法加以甄别,正确对待的。

想起几个月前去亲戚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一位年轻妈妈的小孩,我猜应该年龄在4岁左右,早早吃完饭便缠着妈妈小声咕哝,过了一会儿妈妈给了他手机,他便打开游戏开开心心抱着手机去沙发上玩去了。而他的妈妈,据我观察,在吃饭的时候平板也是不离手的。

电子产品的低龄化在现代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年轻的父母在带小孩这件事上,与他们的父辈做法有着天壤之别。电子产品,电脑,手机,平板,以它在孩童心中“好玩”的第一感觉,成了年轻父母哄小孩的必胜法宝。孩子哭了,孩子闹了,孩子要求了,电子产品成了小孩唯一的“止痛剂”。年轻的父母们并未认识到这有何不妥,很显然,他们也同样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感。

我们来看一下在红楼梦里边是怎么说的。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导,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亲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传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出信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这段话讲的是贾元春与贾宝玉的姊弟之情,说的是贾妃长姐如母,对待宝玉的成长问题尤其上心,在其入宫前宝玉幼时便手口相传,熟读诗书:入宫后也不忘时时提醒父母,正确教育引导宝玉。

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非常喜欢看书,甚至可以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举个例子,用我同学的话来说“看着脑袋都大了”的作文书,我却看得如痴如醉,只恨不够看的。我的父母是小城市的底层人物,他们重视教育却不知何为教育。他们对于我看书的内容只限制在了教科书范围内,其他的?那就是不好好学习,轻则挨骂重则挨打。庆幸的是我有一个长我5岁的姐姐,初中小女生总会有很多的青春小说,武侠怪传,记得当时偷着看了我姐的许多小说,像饶雪漫的青春伤痛小说,还有《故事会》,《花火》之类的杂志。小孩子并没有许多钱,有许多五毛或一块的旧书的废品回收站是我最爱的去处。

当我长大之后第一次踏进书店,看见许多学生在书店或趴或坐,沉迷在他们的一方小小天地里,我感到非常震惊。竟然有这样干净,明亮,这么多书的地方?他们这么小就知道来书店看书?我又同时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并没有书店这样的地方,我所有的关于书的认知就是废品回收站里书架的小小一个角落。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句话出自伊坂幸太郎的《一首小夜曲》。

现在社会的确如此,重视生育却对性如临大敌,看重亲子关系却对夫妻关系淡之如水。是否这种社会常态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呢?不谈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的自身素质是否达标呢?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该拿什么拯救你们呢?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宝贝,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应当是父母的附属品 。爱护他,照顾他,尊重他,给予他舒适的生活条件,供给他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他成为一个于家国有贡献,对社会有责任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