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抑郁的来源

马丁.塞里格曼是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他广为人知的实验便是被电击的狗狗的实验,其结果让人震惊。三组狗同时参加实验,一组是控制组,没有任何干预,另两组经历了前期实验。它们被面对同一个学习命题--跳过隔板,逃脱电击。

箱子的一边装有灯,当箱子一边灯光熄灭时,电流将在10秒后通过箱子的底部,如果狗在10秒内跳过隔板,它就能完全避免电击。如果它没有这样做,他将持续遭受电击直到它跳过隔板,或直到60秒电击结束。每只狗进行10次实验。

研究人员观察到狗狗能自主学习,它们跳过隔板的时间不断缩短,逃脱被电击的痛苦。但是有一组狗狗的表现与其他两组狗狗不同,超过70%的狗狗没有学会成功逃脱的方法。这些狗狗没有跳过隔板(对它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因而忍受了电击。在这组可怜的狗狗身上发生了什么呢?它们是不可逃脱组。

除了控制组,另两组为不可逃脱组、可逃脱组。这两组经历的前期实验如下:这两组狗狗一一配对,在实验中它们会被电击(有痛楚但不产生伤害),一只狗狗可以头部挤压鞍垫终止电击(两只狗狗会同时终止),另一只则无法控制电击。能够采取主动行为的是可逃脱组,没有控制能力的是不可逃脱组,虽然它们在这阶段接受的电击是完全一致的,但这个实验建立了它们不同的认知模式。不可逃脱组的狗狗在尝试30次后,都放弃了尝试,在第二个实验条件下,虽然可以采取行动,它也放弃了尝试。让人心疼。

塞里格曼的这个实验影响深远,他认为对能力和控制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发现自己丧失了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和控制力,会怎样?你会感到无助和无望,放弃尝试,也就是说你会变得抑郁。塞里格曼认为习得性无助会产生抑郁,甚至比抑郁更糟糕。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抑郁症常被画成一只跟随病人的黑狗,起源于那些不可逃脱的可怜的狗狗。

塞里格曼相信一个人在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会放弃尝试。而这种情况出现得太过频繁,将这种控制力丧失的认知泛化到其他的情境中,包括他/她可以控制的情境中,这就是抑郁了。

我相信这个设计严谨的实验结果,其他一些实验也呼应了这个结果。我还是对其中一个环节充满好奇--泛化,多”频繁“就引发泛化呢?泛化有多严重呢?不可逃脱组显然在逃离电击情境下丧失了控制力,其他的能力会退缩吗?虽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我估计对其他的能力没有影响。那抑郁症病人几乎全面的能力退缩用”泛化“来解释总觉得不那么严谨有力。

狗狗实验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集中营中人们身处的环境。记得那部梅姨主演的《苏菲的选择》,苏菲在集中营中度过了一段非人的生活,终于活着走出了集中营,可是新生活并没有带给她希望,她仍然深处绝望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同时也有很多离开集中营的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带着不可磨灭的伤痛。这其中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塞里格曼后续发展了治疗抑郁症的模式和方法,打算跟着大师继续探寻,走近黑狗,看有哪些可以帮助它跳过隔板的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得性无助-抑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