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1张图片

董雄专栏

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


嘉兴古城小西门物资局那几幢大仓库,曾做过精英羽毛球馆和废旧收购物资部,挡在小西门横街西段,2009年终于拆平了。第二年春天,物资局老大门到小西门一段古老的局西河上,新筑了小西门横街延伸段。盛夏,小西门横街全部整修,浇上沥青,灼热的阳光照得新生的10米宽的小西门横街乌黑发亮,从禾兴南路到环城西路,750米的道路,稍稍弯了下,使这条古老小街焕发勃勃生机,又显得有些羞涩,妩媚。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2张图片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在高高的城墙的西门和北门之间,新辟一座水城门,俗称小西门,引大运河的水入城内,经集凤桥而东入局西河,南通宝带河北行,经城隍庙前天庆桥,分一支东经秀水县学前河,由张家弄入北门市河。其本流由天庆桥北行,经城隍庙、楞严寺东侧至落花桥倾脂河,东经过天宁寺,过孩儿桥入北门市河。

小西门水在集凤桥南,分一支至水西寺旧址,古名爽溪,本通朱家汇,后断。另一支又南,分流为核桃浜,经核桃桥入宝带河,又经济川桥稍南,为报忠寺前河而东入宝带河。局西河北岸,有条小街,有个诗一般的名字,称柳岸。秀水县署就在柳岸中段,解放后的嘉兴卫校的地方。水门的开通,局西河和柳岸逐渐热闹,商船泊岸,商家相聚,成为繁华街市。柳岸西段又名小西门横街,东段称育子弄横街。城墙拆除后,小西门不复存在,小西门地名还在,局西河和小西门横街还在。解放后局西河东段逐渐填平,西段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填平。自从唐朝嘉兴筑城后,在西门、北门之间的城墙下,相对僻静。幽幽的柳岸,弯弯的河流,座落着威严的县衙门,肃穆的城隍庙,儒雅的府学堂,还有那层层楼阁,幽深的禅林。据史志记载,历代许多寺庙建于这一带。现小西门横街南,古老的爽溪畔,旧有水西寺,始建于唐。相传唐宣宗为光王时,为避祸,曾隐居于此。唐武宗没,光王乃作诗:“殿阁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朝臣于是迎归光王,会昌六年即帝位后,宣宗敕水西寺为资圣禅寺,南宋建炎年间,寺毁于兵火,绍兴年间重建,明洪武年间定名为水西禅寺。寺内有风光太子楼、回龙桥、御书阁、爽溪楼、太白故址等古迹。清末水西寺渐荒,如今还有古银杏和爽溪桥石等斑驳遗迹。

小西门横街东段育子弄和百福弄,历来是居民集居地。西段北侧,为古代最早发现金鱼的地方。元·至元《嘉禾志》记:后唐时,秀州刺史丁延赞在此地发现金鲫鱼,设金鱼池饲养,这是文字记载我国最早发现并饲养金鱼的地方。后来在此地建放生池、金鱼院、月波楼。明嘉靖《嘉兴府图记》载,秀水县治北多隙地,为圃、为池、为亭,宋有嘉禾亭、月波楼,下瞰金鱼池。北宋陆蒙老和郡守周邠的“嘉禾八咏”中都有《金鱼池》和《月波楼》题咏,历代地方志上也留下许多月波楼和金鱼池的诗文。月波楼原址在小西门城垣上,宋至和元年(1054)知州令孤挺始建,政和四年(1114)年毛滂重建并作《月波楼记》。悠悠岁月中,月波楼历经兴毁。清代重建时迁址于今禾兴路上。

到清末民初,府学堂改为省立嘉兴第二中学,秀水县衙改为二中北院,两院隔局西河和柳岸。到解放时,这一带除百福弄、县前街有些民居外,其余都是蔬菜地。局西河只剩下西段,河上的齐云桥已拆,省立二中已成为市、县政府驻地,大门朝东,就开在县前街和小西门横街交叉口。省立二中北院旧址创办了嘉兴卫生学校,门开在勤俭路,靠小西门横街是长长的围墙,一排水杉挺立在墙边。那时的小西门横街东段和县前街因是市政府的进出要道,早就铺了柏油路。市政府门口往西还是河流,昔日的柳岸成了石板小路和菜地。后来局西河南建起了物资局的办公楼和仓库,河北卫校西是一片菜地,到环城西路小西门桥堍有一居民院落,居住着三十多户奔波在运河上的船民和船厂工人。小西门河口这段运河宽阔,河边建有当时嘉兴最大的盐仓库,附近有建材码头,河坡缓,多沙石。河对面是船厂,往北是竹行,停满竹排。船厂自备有小渡船,上下班为职工摆渡。夏天午后,这儿便是孩子们乐水的天地,河中轮船、农船,河边上上下下是游泳的男男女女,竹排上时起彼落是跳水的少男少女。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禾兴路时,小西门横街东段两侧还是蔬菜地。1985年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在菜地上新建了秀城饭店,对面的菜地也建造了嘉兴早期的四季香住宅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西门横街成为农民自产自销集散地。1987年市政府大门迁至中山路后,由建设街道和工商部门统一修建跨街雨篷,设摊位,成为简易的马路室内农贸市场,俗称为育子弄菜场。由于地处市中心,终日交易兴旺。十年后,新建了荷花堤农贸市场,育子弄菜场逐渐冷落,后改成花鸟古玩市场。市政府原大门地方新建市档案馆后,沿县前街和小西门横街的地方新开了十几个门面出租,开了旧书、古字画和古玩商铺。每逢星期日,古玩地摊一直要摆到物资局门口,拥挤着来淘古玩的爱好者。沿卫校的围墙边也搭了简易店铺,大多是卖花和古玩一类。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3张图片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4张图片

进入新世纪,市政府搬迁到南湖边后,曾经的府学堂地段,东至县前街,西到嘉兴宾馆,南至中山路,北至小西门横街的市政府地块拍卖,开发成中山名都高档商贸住宅区,还在小西门横街南侧建造了商店。秀城饭店转制后,沿小西门横街南侧新建了两层楼的商店,又将饭店的餐厅改造成商场,才过了一年,商场又改成了饮食店。街对面,原四季香沿街也新建了商店,经营工艺品,古玩和餐饮为主,小西门横街有了商业街的氛围。连接育子弄花鸟市场和勤俭路的民生路,东侧商店大多买卖宠物,人走过,犬声起,犹如狗狗的大合唱。市场西段商店和简易花铺内,鲜艳的盆花挂着、放着,塞满了店铺,翠绿的盆树,多姿的盆景,摆满了店前,一家连一家,半条街全是绿树盆景。人们游览其中,欣赏挑选,讨价还价,享受消费的快乐。十多年的经营和发展,育子弄花鸟市场家喻户晓,而小西门横街的地名渐渐变得陌生。

2006年育子弄花鸟市场中古玩的商家搬迁,先到紫阳街农贸市场,后到梅湾街。第二年底育子弄花鸟市场撤销,所有经营花木的商家和店铺搬到月河街新开设的花鸟市场。又是一年开春,没有了花鸟市场的小西门横街,没有了喧哗和人流,只是民生路的宠物店中,依旧传来断断续续狗的歌唱,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小西门横街北侧的嘉兴卫校并入嘉兴学院后,搬迁到中环南路。2008年学校内无论是上世纪建造的老教室,还是新世纪建造的楼房,礼堂,统统拆光,只留下几棵古树和那围墙边的水杉,守卫着曾经办过卫校、省二中和县衙门的那片土地。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又将诞生新的建筑,新的生活重新开始。就如育子弄花鸟市场的喧哗过后,人们重现记起那宁静的小西门横街的路名,也想起曾经幽幽的柳岸边的故事。

这只是一条小街的历史变迁,无数条街巷的曾经沧桑往事的交叉融合,组合成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2011年8月2日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5张图片


南湖烟雨楼建自五代,至宋末元初遭到破坏,直至明代中期开始修复。嘉靖时嘉兴知府赵瀛重建,将烟雨楼从湖边搬至湖心岛上。万历十年(1582),嘉兴知府龚勉又一次重修,并增修“瀛洲胜景”、“钓鳌矶”等景点。

龚勉建造这些景点,有他的良苦用心。他在《重修烟雨楼记》中介绍自己的修复经过后写道:当人们登楼欣赏美妙风景时,看看城内的高楼华屋,很是繁华。近年来连年灾荒,但当地权贵却奢靡之风盛行,赋税繁重,大多百姓家中已空空荡荡,高楼华屋下则是贫困遍地,饥饿成群。如果只看到繁华的表面,不顾恤百姓之穷困,反而加紧剥削搜括以丰满自己的腰包,百姓不堪忍受,就会铤而走险,滋生盗乱。那时,你要登楼欣赏美景,也不可能了。这是来此地当官的人应该明白的,也希望与大家共勉。所以将这些记下来,让后来登楼的人知道这些道理。

龚勉兴建“瀛洲胜景”,丰富了南湖的景观资源。“瀛洲胜景”包括十二个景点,龚勉一一赋诗,并在诗前写了一篇长长的序言。序中说,他来嘉兴当太守三年,修葺烟雨楼以一新,修筑“钓鳌矶”以护佑文人能在科考中得中状元。风水家说此楼地处郡城东南,本是聚神钟秀之地,往常未有好的文运,是没有充分利用风水,得不到神道护佑。于是他在烟雨楼四周建造佛楼祠阁,供奉神灵。

改造边上层楼,供奉观音菩萨,名曰“大士阁”。旁边置一大钟,让僧人早晚击之,使钟声在湖面上传向四方,使更多的人听钟声而有所深思。在阁楼后面左右各建一楼,左面是“文昌祠”,供奉“梓潼帝君”,他是掌管人间文运功名的神灵,以护佑我郡文士好运。右面是“武安祠”,供奉关圣帝君(即关羽),他勇武忠义,在倭寇骚扰时常显灵护佑生灵,供奉他以永保一方平安。楼的前面也建有两亭,东面的名“浮玉亭”,西面的名“凝碧亭”,面临湖水,波光荡漾。又开辟两个静室,一名“禅定斋”,一名“观空室”,供善男信女参禅悟道。楼的后面建有一亭,名“栖凤轩”,翠竹郁然,分外可爱。这里的僧人苦于缺少井,又在钓鳌矶旁掘一井,其水清冽,很有“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水的风味。这样一来,烟雨楼四周的景点比较完备了。“文昌阁”、“武安祠”,每年春秋两季祭祀,以保佑此楼不朽。

这十二个景点,龚勉各赋诗一首,总名曰“瀛洲胜景”。


第一首《瀛洲胜景》

楼台一水浮,四顾景偏胜。

谁谓郡城东,即是瀛洲境。

此诗总写,以烟雨楼为核心的南湖犹如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岛,高高的楼台浮在广阔的水面上,四周景色如画,有如仙境。人们出了城,在城东即能来到仙境,蓬莱仙岛变成了现实。

以下即写十二景点


第二首《烟雨楼》

湖景郁苍茫,非烟亦非雨。

登楼披素襟,悠然渺尘宇。

首两句紧扣南湖与烟雨楼的特点,烟雨朦胧,郁森苍茫。后两句写登楼感慨:披襟开怀,天地全装胸中,尘世何等渺小!


第三首《大士阁》

水月一镜空,彼岸渺无际。

大士悯众生,慈航时普渡。

佛家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喻客观世界(“色”)与主观世界(“空”)的关系,认为尘世间万事万物,包括功名富贵,都是“空”的,人只有超脱了现实世界,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观音怜悯众生,以佛法普度众生到达“彼岸”,所以称为“慈航普渡”。


第四首《文昌祠》

杰阁奉帝君,光腾奎壁象。

昭我人文昌,济之虞廷上。

北斗星的上六星总称“文昌”,而主管文昌的则是道家传说中的梓潼帝君,传说姓张名亚子,玉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功名、禄位。因此“文昌祠”中供奉此神。“奎”、“壁”,系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中的两星宿,主文章文运。此诗说文昌帝君能保佑我郡文运昌隆,使更多的士人能高中科举,进入朝廷辅佐君王。


第五首《武安祠》

矫矫寿亭侯,威灵振千古。

永佑槜李民,万户皆安堵。

武安祠供奉的是关帝。嘉兴地处东南沿海边,明代中后期受倭寇骚扰破坏严重,据历史记载,明代嘉靖三十二至三十五年(1553-1556)短短几年,倭寇侵袭嘉兴各地达百余次,两掠嘉兴,三陷嘉善,两占崇德,一占乍浦,七进硖石,包围桐乡,几次攻打和骚扰平湖、海盐。嘉兴百姓深受其害。因此特建祠供奉关帝,以祈求护佑。


第六首《禅定斋》

群动日纷纭,禅心本常定。

动定总如如,了此即智证。

佛家强调“空”的境界,须静修得来,而外界的各种纷纭干扰会妨碍修行,所谓“八正道”的修行途径,其中之一是“正定”(即“禅定”),所以佛家重视“坐禅”,把定心性。于是修建“禅定斋”。


第七首《观空室》

诸相悉是妄,万物皆归宗。

达官无障碍,斗空太虚同。

“空”是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万事万物看成“空”,所以认为“诸相”(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皆是“虚妄”。悟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你身为“达官”、贵人,也能无“障碍”地进入佛的境界,即使你身居“斗室”,也能如同身入“太虚”(天空、宇宙)之中。“禅定”与“观空”,是佛家修行悟道的主要途径,龚勉在南湖烟雨楼边东西建造两室,既是把它们作为景点点缀,也是作为教化民众、使人弃恶为善的工具。


第八首《栖凤轩》

丛竹翠亭亭,清芬淡可欲。

时有凤来栖,和鸣向朝旭。

“竹”是“君子”的象征,古人不知有多少诗文称颂它。龚勉在烟雨楼的后面栽种竹子,既增添楼后景色,使烟雨楼处于翠绿丛中,更是以此诫勉士人能以竹子为榜样。诗中描写了翠竹丛丛,青翠欲滴,引来凤凰栖息,朝阳中凤凰齐鸣的祥瑞和谐景象。


第九首《钓鳌矶》

第九首是《钓鳌矶》:

桃花浪初暖,东海不知遥。

矶头一垂钓,垂手得巨鳌。

“钓鳌”,典出《列子·汤问篇》,后比喻成大事业的人,也指科举高中状元。龚勉建钓鳌矶于烟雨楼以“兆大魁”,反映出他作为地方官,既注重当地经济,也注重文化教育。


第十首《凝碧亭》

湖水澄不波,遥空凝一碧。

幽人坐临流,恍然游太液。


第十一首《浮玉亭》

孤云带月光,水际若浮玉。

凭栏一赏心,沧浪歌濯足。

这两首分别写建于烟雨楼前的两座亭子。烟雨楼面临湖面,水波浩淼,烟雨朦胧,此为其最佳的美景,也是它的独特之处。龚勉在此建造两亭,一以观白天的美景,一以观月下的美景,可见他是十分懂得美学的原理。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南湖白天与晚上的不同美色特点。


第十二首《水上钟》

钟梵水云上,僧来时一鸣。

遥闻发深省,尘虑忽然清。

这是写大士阁边上的钟。钟在湖心,其声随水飘扬,晨昏两响,声传远方,能警醒世俗,发人深省。


第十三首《湖心井》

凿井开湖心,一泓清且冽。

脉似惠泉分,煮茗时可啜。

这是写湖心岛烟雨楼边的井,井水清冽,煮茶味香,可与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泉水媲美。


龚勉的这组诗,在艺术上虽无特别之处,但却为我们留下了烟雨楼旁丰富景点的记载,在这些景点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也体现出景点布局的审美和教化的匠心。

来源:嘉兴往事(公众号:JX_WEISHUI)


禾城美食

早点“四大金刚”

文/蒋陈华


小格辰光,听两个老上海人嚼戏话(闲谈):“阿拉上海人吃早点,常常是‘四大金刚’。”“四大金刚”是啥?原来就是大饼、油条、粢米饭加豆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大饼油条是城里常见的早点之一。那个辰光,也许只有在洋行里任职的人,会喝牛奶加面包。像嘉兴,一般比较富裕的人家,早上才会去吃汤团、馄饨、白鸡面、小笼包子等。普通格人家在早上,要么吃白米粥、饭泡粥,其他就是只能吃老三样——大饼、油条加豆浆。

大饼油条,大概是大家都喜欢吃的。早先,油条又叫油炸桧,有说,这是人们痛恨秦桧,用面团捏成秦桧的模样,放在油锅里炸,然后啖之。后来竟成了果腹的早点。油炸桧,有的地方叫油炸鬼,这也许是同音之讹。嘉兴老底子,在偏僻的街头巷尾都有大饼油条的摊贩,如中街、塘湾街、坛弄口、塔弄、南门的丝行街,偏偏大街上(建国路)闹猛地段,好像没有这种店面。买卖大饼油条豆浆的摊贩,大都是一间小小的门面,案板油锅都放在人行道边上,满地是油渍污泥,再看看那做大饼、氽油条的人,热天,头发蓬松,上身只有一件灰白的背心,脚上一双拖鞋,说不定嘴里还叼着一根香烟;冬天,身穿棉袄,戴着棉帽,系着围裙,围裙上油光闪亮。那个辰光,从来没有考虑过脏不脏的问题,只觉得大饼油条吃上去香喷喷,味道勿错,有嚼头,大家就喜欢。

那个辰光的大饼,又大又厚实,甜大饼,圆圆的,有汤碗那么大,吃上去甜甜的;咸大饼,刀切的,成菱形,里面放着葱末子,吃上去香喷喷。油条长长的、胖胖的,闻上去就有一股香味,吃上去又松又脆,如果嫌油条还不够味,就请师傅再加工,特为炸焦。回锅油条,或称老油条,那就坚硬有余,酥脆不足了。早先乡下人出街上,能够吃上一张“廓落烧饼”(大饼),吃了耐饥饿,也算是一种享受。

十八九年前,我在嘉兴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夜校任教,每天晚上教课回家,已经九点多钟了,饥肠辘辘,路过杭百(现在的戴梦得)广场,在斜西街街口常常闻到一股特有的香味,那里有一个大饼摊,做的猪油葱大饼,货真价实,两元钱一个,要排队才能买到。我是常客,现在回味起来还会流口水。

现在,难得吃大饼油条了,一是怕地沟油,二是觉着现在的大饼油条,虽然花样百出,什么霉菜烧饼、海苔烧饼、阿婆烧饼,但总觉得油条短了,大饼瘦了,味道也没有过去那么好吃了。这也不能怪别人,也许现在好东西吃多了,嘴巴吃刁了。


双魁巷——弄堂深深深几许

文/王占黑

小时候在课外古文里读到: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我住的地方向来狭小,并不知庭院是什么样子,可当时,脑子里竟一下冒出了双魁巷来。每天上下学路上,一转头,就能瞥见一片来自弄堂的原木色,其中深深浅浅,花花绿绿,夹杂着藤椅,猫狗,半空中晾晒着的衣服、被子和一线天。天空由窄变宽,像是从阁楼里吹出来的一口气,白乎乎地散开去,屋顶外无穷尽,双魁巷里面也望不到头。

弄堂深深深几许?大概是这样的场景吧。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6张图片

双魁巷,大家也叫双魁弄,它像一根细长的排油烟管,大体上有点弯,挨着大运河,朝北一头按住光明街,朝东南一头接牢鉏家滩。人们买菜,接小孩,骑车从前面进来,隔手又把马桶、菜叶和脏衣水从后面排出去。双魁弄成了一根能进能出的管道,古老而通畅。和弄堂一样,人的生活也很简单,早出晚归,洗衣做饭,有一种直来直往的清晰路径。

唯有那些木窗和地板间的缝隙,会偶尔透露出相邻的秘密与隔阂,大家心照不宣地在夜晚的小阁楼,河边的洗衣石上,由响亮的收音机和流水声掩护着,窃窃议论弄堂里的大小事情。没多久,这些闲话也便顺水往外去了。只有暴露在半空中的竹竿随风发出轻轻的挽留。

我小时候不住此地,但托儿所管事的阿婆在此地住了大半辈子。托儿所就在弄堂旁边,沿着同一条河,靠着同一座桥。有时家里大人来晚了,没接到,就会自觉到隔壁的双魁弄来寻人。阿婆把没回的小孩带在身边,叫大家跟着她买菜,淘米,洗菜。有些小孩在弄堂里找个板凳坐下,或找只狗玩起来,只要不出前后门就好。我却会紧紧地跟着她,像个小尾巴似的,阿婆上楼收衣服,我也上楼,下来做饭,我也下来。现在想来,正是这一点密集的步履,让我对弄堂内部的生活有了细微的发现。比如邮递员的大自行车从前往后呼啸而过,别人就要靠边贴着门板走了。比如一到下雨天,檐头水会刚好掉进青石板坑坑洼洼的洞眼里。比如傍晚收衣服前,拿竹掸子拍一拍,灰尘在阳光中清晰可见。这是无需滤镜就能展现的场面,是这条细长的管道自有的烟火。

双魁弄的“魁”字,人们晓得有状元的意思,也有花魁的意思。可这条弄堂出来的名人,到底是读书人还是卖身人,大人一般不说穿,也许是不细知。他们会说,反正就是出了两个名人呀!这让小时候的我觉得厉害,因为弄堂的空间是狭小的,却有人能声名在外,好比这里一只炉子生出了一缕烟,飘到很远的地方,很多人都闻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夸赞。

后来才明白其中的缘故。1917年,绍兴人宋传箕在嘉兴东北的洋关街买了一亩地,预备建一条弄堂,原本想开间青楼,后来不知怎么没开成,倒成就了一处民居。这样看来,最早的“双魁”自然是“一双花魁”的意思了。可是花魁没降临,便有人说主人“金屋藏娇”,发现没藏,又口耳相传出了“文武魁星”。往后,“双魁”就成了一个传说,或是吸引路人的“标题党”。仿佛一个地方总要有个狠角色,来镇住这个地方。不明来路的“双魁”,就成了双魁巷的门神。不过从时间上来看,清朝的状元是无法来自这条民国的弄堂了。

双魁巷虽然是民国才有的,却是典型的明清里弄建筑形制。靠河便是最常有的因地制宜,人在岸上睡,河在枕边流。这深、窄、弯的弄堂走势,也最能展现江南“曲水深巷”的风情。试想关于弄堂的古诗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细雨也好,斜阳也好,莫不能在此地找到落脚的影子。

一河对一街。资料记载,这条街全长54米,宽2.5米,巷端有过街楼,下有砖砌券门。巷内共有26间房,分列两侧,门户相对,格局一致。房屋皆为砖木结构,门楣有浮雕图案,窗棂为花格装饰。窗是对开门翻窗,南北(也有说东西)两侧门梁分别用圆木和方木,表示阴阳,便于识别。

过去,这种格局在人们日复一日的居住中渐渐模糊了,或说被生活的印记覆盖了。而近几年的重新修缮,又让这条管道敞亮了起来。路过,从紧闭的木门探头去看,才见识了那种精细工整的设计感。只是不知道,当年的人还会不会再回来住。毕竟无论多么讲究的房子,总是要人来住,烟火来润,才能显出韵味的。

我总觉得嘉兴这座城,就像这条弄堂一样,地方小,却有个口子,挤出了很多扬名四海的人。文学家也好,数学家也好,身在其中并不察觉,长大了,出远门了,在课本或实践中碰到,才发现原来他们所成就的世界那么辽阔,那么高深,引得心潮澎湃,确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味道。现在站回这一处,又感到一种新的、扎实的力量。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7张图片

读城名片

双魁巷位于光明街中段,端平桥东首。

据《嘉兴市志》载,此巷由绍兴人宋传箕建于1917年,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原计划开设青楼,后因故未成,遂作民居。巷内建筑系砖木结构,两端巷门均设有过街楼,下为砖砌拱券门,巷内有拱门二层,有楼房26间,分列二排,门户相对,格局一致。双魁巷是嘉兴市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具有明清里巷建筑形制与风格的旧式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摄影/袁培德

【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雄专栏】小西门横街 曾经的幽幽柳岸——《虎斋》2018年第183期(总第1271期,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