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小猴子下山

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顾此失彼?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1张图片
部编语文教科书

这是小学时候学到这篇课文时候被教育的道理。小猴子下山来,路过玉米地掰了一根玉米;然后又走过桃树林,丢掉了手中的玉米,摘了许多桃子;继续往前走,他路过一片西瓜田,于是丢掉手中的玉米,抱了个大西瓜;喜滋滋的小猴子抱着大西瓜遇到了一只小兔子,他丢下西瓜去追兔子,小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最后小猴子只能空着手回家去了。

耳熟能详的故事,耳熟能详的道理。然而,重读这个故事,我则开始思考这个故事的主题。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2张图片

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的东西的权利,小猴子的失败在于他没有估算好追兔子的风险,盲目地丢弃了到手的西瓜。若是没有碰到难抓的兔子,小猴子收获的就是西瓜,谁能指责他之前的丢弃呢?又或者他最终追上了那只兔子,谁又能说他之前三心二意不是“有舍才有得”的大智慧呢?因此,“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一主题似乎更经得起推敲,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更具有时代性。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3张图片

当然这个故事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

比如我们要知足常乐,珍惜当下,不能太贪心,否则最后只能一无所有;

或者我们要精明,要善于判断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应该将精力投诸于此;

又或者告诉我们要懂得把握可以把握的东西,避免爱上那些无法得到的东西。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4张图片

苏格拉底关于摘麦穗的哲学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好像有很多版本,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选择是件艰难的事情,因为人生就像那麦田一样不能回头。是选择一直寻找,但要冒一无所有的险,还是选择将就。

人有无穷的欲望,如果不知道满足,便会什么都得不到。有得必有失,想得到所有好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要试着满足,试着去接受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久了,便是完美的,不可或缺。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5张图片

重读小猴子下山,丢失了童真,加了许多理性的思辨,然而是把自己推进了死胡同,深陷泥潭中无法自拔。有位学法律的朋友说,其实看完这个故事后,还得教育孩子不能乱摘别人的东西!

重读小猴子下山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小猴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