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

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_第1张图片


管理咨询在企业界是一片“红海”,根据全球资源研究(Source Global Research)数据显示,麦肯锡、埃森哲等管理咨询公司,去年的全球营收已达1330亿美元,几乎每家世界级的大企业里,都活跃着咨询顾问的身影。

管理咨询在教育界却是一片“蓝海”,很少见上规模、有档次的教育管理咨询公司。倒是由校长转行做学校管理咨询的上海人郑杰,在教育江湖折腾好几年,算是有点名气。09年他出版了《从校长到幕僚:学校发展咨询手记》一书,意在探索中国学校发展咨询业务之路。

如何有效开展学校管理咨询?这是很多有市场意识的校长,兼顾思考与实践的一个事业方向。我也曾对该问题有过关注,并尝试一些咨询实践,获得一些独特感悟,现总结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我以为,做好学校管理咨询工作,需要如下“三板斧”:

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_第2张图片

第一板斧:辨清对方需求的真伪

有需求是开展咨询业务的前提。如果你是一位学校管理咨询专家,有一所学校某一位熟悉的领导,想请你提供咨询服务,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到底是学校有需求,还是此领导有需求?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需求概念。

如果是学校有需求,那属于“真需求”,比如学校遇到发展瓶颈,靠内部人无法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外部专家的智慧,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是邀请你的领导本人有需求,这可能是“伪需求”。因为很多学校高层管理者新官上任,或是出于内部权力斗争之需,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不便直接指出,聘请一位咨询顾问来帮忙指出本来显而易见的问题,为自己新官三把火扫除一些障碍。火烧过之后,那一份份咨询报告基本就成了摆设,不会再打开,没有后续更重要的咨询落地过程。这类“伪需求”的咨询,不利于整个教育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

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_第3张图片

如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有咨询的“真需求”?参考郑杰在《从校长到幕僚:学校发展咨询手记》一书中提到的观点,我试图总结4条标准:1.学校是否拥有办学自主权;2.校长是否有事业心;3.高层管理团队是否团结一致;4.学校是否度过生存期。

如果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校长承担的责任、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是对等的,同时校长具有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敢于变革的勇气,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关系纯正,没有帮派之争,学校度过了激烈争夺生源的生存期,校长主动向外寻求咨询帮助,想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这就代表这所学校有“真需求”。

一位有价值感的学校管理咨询师,一定要考虑咨询意见落地的事情。如果不对一个有咨询需求的学校进行落地条件评估,只是走走过场,提出一些口头建议,这是不负责任的咨询行为。

第二板斧:让对方感受到实效

有实效是开展咨询业务的重心。我曾受朋友之邀,到某地一所学校开展过咨询服务。进驻学校之后,我思考的首要问题是:从哪里入手才能让对方感受到实效?这就决定了我的咨询策略是:不能大而空地泛泛而谈,应该先评估该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在认清优势资源的前提下,从有待改善的小细节入手,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突破点,让对方既省力又省钱,能够马上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价值感。

如果你一上来,不顾对方的实际条件,按照你自己的业务逻辑,向对方开具一个大药方,这个药方价格不菲,操作起来又不方便。换了任何人,听到这个大药方之后,心里都会犯嘀咕:我现在真的需要吃这个药吗?开出的药剂这么大,我真有这么重的病吗?即使有病,花了这么大的代价,真能治好我的病吗?不懂人性,干不了咨询这档子事。真正的咨询服务一定是立足“实惠”,赋能对方,才能见实效。

那什么样的咨询服务会受他人欢迎呢?最近,我读了《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一书,给了我很大启发。该书探讨如何借助那些最微小、却能产生巨大成效的行为改变,来影响和说服他人,即一种“小改变、大影响”的行为科学策略。

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_第4张图片

假设你是一位校长,想激励老师对“后进生”倾注更多的关爱,你可以制定一系列诸如“学生进步多少分、奖励教师多少钱”等物质激励措施,但这些物质激励不但成本高,而且没能把教师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来。你不妨换一种成本小但成效高的方式,即提醒教师不要忘记关爱“后进生”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可以经常在团队成员面前,安排一些做得好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位教师对“后进生”的关爱比对“优等生”的关注,价值意义更大。你只需对要传达的信息,在措辞、时机、背景或情境设定上做些小小的改变,这种小改变不需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就能戏剧性地改变教师的行为。

这类“小改变、大影响”的行为科学策略,如果用到学校管理咨询上,应该有很大的运用空间。不需耗费太多代价、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同时也能有明显效果,从这样的角度开展管理咨询工作,一定深受需求方欢迎。这类咨询服务,一定要跟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前期的管理咨询服务,主要解决理念更新与策略选择的问题;中后期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解决理念落地与执行反馈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咨询实效的问题。

第三板斧:让对方甘愿买单

愿买单是开展咨询业务的保障。罗振宇(罗胖)曾在一期《罗辑思维》节目里,讲到一位管理咨询界朋友如何让人痛快买单、做成咨询业务的经验。罗胖有一次问这位管理咨询界的朋友,你们卖一个管理方案给企业,不就是一些PPT和文字方案,动不动就要几百万,是如何做到让他们痛快买单的?他的这位朋友介绍道:我们其实出售的不是这个方案本身,方案好只是基础,关键是做方案的过程,看你能卷入这家企业上上下下的管理者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如果一个方案,各层管理者都参与过,给你出主意,那最后这个方案摆到桌上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对它有贡献,人人都会投赞成票,这个生意就做成了。

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_第5张图片

罗胖听完之后第一反应,觉得这像骗术。我开始时也觉得这样做事不靠谱,但罗胖的这位管理咨询界朋友后面的解释就有点意思,值得仔细品味。“这么说可不对,就冤枉我们了。你以为管理方案是啥?管理方案不是写在纸上的PPT,管理方案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这家企业内部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状态。我们的介入和工作,就是把他们的意见要出来,整合起来,让每个人觉得自己都有贡献,都觉得是自己的主意,还乐意去执行,这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

你看,咨询服务本质上是构建一种内外协作系统,通过引入外界智识,帮助内部人突破认知局限,重新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知行合一”协作程序,助推被服务组织完成新一轮发展升级。只有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咨询为起始的发展变革才能达成,整个咨询服务才够圆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管理咨询工作的“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