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寻

     

心之寻_第1张图片
桑拿模式的剖面图


      虽然三伏将过,我生活在这北边算是江南,江南称之江北,古称“江左”的地带,每年不到十月中后期,是不可以凉爽的。刚刚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无为那边,表上虽标榜37度,可近一个月来的高温炙烤,大家还是有蒸桑拿的感觉。又有位留言说,我在安庆,我不想与40度以下的人说话。呵呵,你以为37度蒸桑拿的谁又愿意与你说话呢。我从无为逃到合肥来,本想就着这难得的假期,悠哉悠哉地做点平时因忙碌落下的事。不想,这城市的热情太出乎我的预料了。我本是个乡下长大的人,啥苦都能吃,高温酷暑算个啥啊,想当年二十来岁的时候,农村此时正在“双枪”,但凡经历过的,差不多是谈双枪就色变的!没想到来到合肥,城市里的在烤箱里被关起来的感觉就让我退避三舍了。整天关在家里,待在空调室里,连傍晚出去走走的机会都少有(不是不想走,实在是被烘烤的受不了),更不用说,那个向往啊:在家乡,学校里,操场上,夜幕星河下,慢走、倒走,慢跑、劲走,迎面扑来的,脑后吹拂的,总是沁心彻骨的透凉啊。也许,人年龄越大,需求的也就越来越平淡吧,我对乡间夜晚的那种闲适总是依恋的。

      现在站在这夜晚的都市路口,依旧是车水马龙,所有的人都是行色匆匆,那绿灯一起,如同小时候赶集或者露天电影散场时的情景一样,人群与车辆总是卯足了劲儿超前冲去……我每次来到这座城市,很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霓虹灯下,看车来车往,看灯红酒绿,看行色匆匆,看女孩儿们花枝招展,看一个个下班回来的疲惫与神色的呆滞……

      每至此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晚自习下课时的情景,刹那间自习时的宁静被打破,学生们放出自由时的那种呼喊,打闹,追逐,有边走边讨论问题的,有挽着或不挽着胳膊依偎走在一起的,亲昵柔语,大声喧哗……这恐怕就是我,一个职业者的联想吧!

        于是,我又想起一则老早的广告画面,一个头戴安全帽的青年工人,手拿毛巾擦去脸上汗水,看着这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印眼而过的城市风景,这时画外音响起:城市的美丽也有一份参与和努力啊,我想成为这美丽城市的一份子!

      无意间,我好像就是那位城市建筑工人了!站在这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我总是有一种相互穿越的感觉。无疑,这种穿越落差很大,但我还是觉得很美,因为我,喜欢。

        城市的闹腾,乡村的宁静。站在这人生的缝隙里,一手牵着宁静,另一手握着闹腾,便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古书里常说,大隐隐于市,大智显若愚。闹腾与宁静,通常被误解为一对非此即彼的正反命题,君不见,有人习惯于闹腾,无事总想得点事,没事就手痒痒,他有颗闲不住的心;而有人截然相反,追求安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淡然自若,处变不惊。从哲学的层面看,属于两种境界,从社会的角度看,只是追求的出世与入世的生存方式不一样而已。本就无可厚非,那又何必总让人耿耿于怀,纠缠不休呢。生命本就是场旅行,出发地不一样,沿途的风景迥异;人生起始的目标不一样,即便沿途观察到的风景相同,收获也会不一样!从儒、释、道三家由对立到同一的历史延续来看,留给中国社会文化亘古未变的恰恰就是三者的统一。我在三十年来年的教学生涯中,早就发现这一规律,不然我们的文化为何总是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园田居,津津乐道;不然我们的文化为何总是对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与世无争极力信奉,又对其苏州任上引民筑渠,造福一方的美政赞不绝口!我又难相信,我们的文化在一手牵着对杜子美“穷年忧黎元”忧国忧民思想崇拜的同时,没有去用另一手握着李太白的“狂放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内容和形式以及似乎对立的艺术手段,不也总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么?

      这些似乎我又扯远了,其实,道理都一样。人在通往生命那端的途中,不企爬上巅峰,但也不能忽略一路的风景。风和日丽是美景,风雨如晦也不是不能欣赏,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和状态面世了。冰心老人临终前留下精妙的遗言:左手是情,右手是爱,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撒,随手播种……我不认为,老人的生命巅峰就只有情与爱,她是把人生的阴霾揉碎了,然后再织进这情与爱之中了,因而才显得那样的慈祥与宁静!优雅与静美!原来老人生活的闹腾早就化为风轻云淡,随风而逝了。

    这就是一种情境,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须仰视方可见的雍容与平淡,高贵与亲和!

      这也是我在这炎夏酷暑之中,还能保持一份优雅的姿势,获取一份清凉心境的理由吧!


                            2017年7月26日写于合肥


心之寻_第2张图片
躲进喧闹里难得一份悠闲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之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