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一则

最近,我好象宽容了很多,对于世情百态。

闲闲地听人说起谁又离婚了,谁在外面被发现有个相好了六、七年的情人、现正展开离婚大战,谁泡温泉的时候携了乍看以为是他女儿的二奶。。。

一笑置之。

天气闷热,诸事无心。

胡乱翻书。

这两天读的是张恨水的散文小品集[绿了芭蕉],杂文言、白话、半文半白者。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篇幅短小,不考验耐心。

间中交错着读完了一本欧美惊悚小说精选集[入土为安],还有王元化的[清园谈戏录]。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不同时期写的散文是不太适合编录成集的,因为里边会重复出现作者的某些习惯用语,读了难免让人起厌倦情绪。“荆棘铜驼”和“具体而微”是[绿了芭蕉]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我跟他提起了安妮宝贝喜欢用的“需索”一词,每次读到总觉得硬梆梆在嘴里难以下咽的。最近,他颇有点跟我拧着,居然说,“人家喜欢就用怎么着了?”

也是,我能怎么着?

我揶揄道,“你‘需索’一个桃子吗?”他答,“需索。”于是,洗了一个桃子来塞上他的嘴巴。

年初,我曾经读过季羡林的[阅世心语],里边有他的八十、九十、九二以及顺延下来的其它年龄的自述系列,开头都是滥熟的套话,并每每要引了陶渊明“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诗句来表达他的通达,读到我直接要崩溃。

(我们老家有句土话: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希见。所谓“不希见”者,即不待见的意思。)

读张恨水的西北游记部分,感觉他真是不矫情,游记写来让人一点点到彼一游的兴趣都生发不出来,非常不利于旅游业的推广。及至看到他的苏、杭、金陵游记部分,我才发现,原来他也可以优美而抒情的,实在是旧中国大西北的地貌太过贫瘠荒芜了,让他根本就矫情不起来。

张恨水时不时地会来点冷幽默,让人忍俊。居重庆时他曾有一个对子,“隔篱黄犬吠生客,曝背老人弄幼孙”,乍看颇不以为意,可他后边的一句小批差点让我喷饭,他说,“虽对偶颇觉不伦,情景亦实逼真”。

始皇陵张恨水没去,但文章中也有令读者哭笑不得的小批,“始皇陵 在县东十五里。历史上是很铺张的,项羽曾用三十万人发掘过,其后火烧三月。黄巢也盗过一次墓。最近考古委员会,也想试试。”

总的来说,张恨水的散文小品基本都是性灵之作,一个中国旧式文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心怡、心静、心平,有消暑的功用。

[入土为安]选的都是欧美早期名家的短篇,惊悚效果一般,除了爱伦.坡的[丽姬娅]让我午睡时分梦见过鬼。

印象最深的还是斯蒂文森的[自杀俱乐部],其它不谈,至少这篇小说让我对西方的贵族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小说里的波希米亚王子弗洛列席尔可谓贵族精神的代表人物。

莫泊桑的[谁知道呢?]中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并自觉地对号入座了,以后有人替我担忧劝我改变性情也可以此来敷衍,抄录如下:

在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需要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使他们得到消遣,使他们没有空闲,使他们得到休息,孤独像攀登可怕的冰川或者穿越沙漠一样,使他们疲惫,使他们衰竭,使他们颓丧。还有一种人正相反,其他的人使他们疲倦,使他们厌烦,使他们局促不安,使他们感到极度疲劳,而孤独却使他们平静,使他们在独立自主和他们头脑产生的幻想中得到充分的休息。

总之,这是一个正常的精神现象。有些人天生适宜于过外在的生活,有些人天生适宜于过内在的生活。

[清园谈戏录]我读得快忘得也快,不能说一无所得,但也确乎说不上来有什么所得。

王元化这个小集子基本是问答录,目的好象是为京剧正名,从传统京剧的内容到表现形式。

从王元化这里我才知道我所理解的铿锵京韵在有清一代居然曾被目为靡靡之音,这让我哑然失笑,并且也要学张恨水生点“荆棘铜驼”之感了。

记得早前看人品评昆曲,说是现代人缺乏细腻的心思,所以欣赏不了昆曲的美,并将昆曲定义为阳春白雪,定义为雅。我回:昆曲本来也是俗的,年代久远了便成了雅的了,事物莫不如此。

樵夫有词曰“回归”,让我深受启发。从大的方面来说,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在回归,文化也有回归的迹象。而我本人似乎也在回归,从思想到行为,回归传统。

回归大概也算成熟的表现之一种吧。

以现在的状态回思[红楼梦],我的认识再次颠覆了以往,我突然觉得宝黛是再普通不过的两个贵族小孩,以前的解读都过分地抬高了他们,即便是他们的爱情之格外美好也无非是因了作者的表达真实生动让读者可以引发共鸣感同身受的缘故,他们本身没有任何的超脱之处,假使剥离掉神话以及宿命色彩还有他们夸张的美貌。歌德有言,“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古往今来台前幕后有爱有情的又岂止宝黛两个?还有叛逆一说,小孩子年轻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背景也都是叛逆的居多。[红楼梦]实在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生的绝望的。出家也不是出路。宝玉是没有担当的。感触颇多,懒得多说了。

前段时间有人反诘我,提到康熙曾经改[红楼梦]版本的说法,且不说之前的红学家们考据出来的[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康熙就是再愤慨也很难从坟墓里爬出来有所作为,何况索隐派索了这么久也索不出什么可信的让人无可辩驳的内容。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把[红楼梦]看作一个大谜语,似乎内里不隐藏点清宫秘史就不成其为一部好书了。即便作者真的是作了一个大谜语,那也是一个低劣的谜语,因为二百年来都无人能猜破。用谜语专家苦斋老师的话来说,无解以及没有唯一答案的谜语就算不得是好谜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随笔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