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封信丨未来商业的特点(1):共享经

第180封信丨未来商业的特点(1):共享经济

吴军

4月10日

从今天起,我把我三月份在国内做的一系列讲座和教授的一些课程总结成五封信,分享给你。这五封会介绍未来商业的四个特点,它们分别是共享经济、合作经济、跟踪经济和众筹经济。

我知道,这些名词和概念你可能都听说过,有些可能已经在中国被炒作很长时间了,比如共享经济,但是绝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这有点像从科幻小说家那里了解人工智能一样。因此,我们今天可能还是要先毁三观,然后再探讨它们真实的含义,以及未来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

说起共享经济这个词,大家马上会想到滴滴(包括优步)和网上租赁自己住房的爱彼迎(Airbnb)。接下来呢?大家就要想一想了,还有什么?两年前在中国“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潮的年代,天天把这个词挂在嘴边的人满街都是。到2015年,中国冒出来10万家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公司。很多人看到出租车和住房可以共享,就发明了什么上门洗脚、上门理发、O2O的门诊等等一大堆廉价的拷贝。

当时,获得融资的这类公司在中国恐怕不小于一千家,这还不算早已成立多年,趁机挂靠到共享经济新概念上的老公司。但是到了今天,全世界依然没有一家围绕共享经济这个核心上市的公司,全世界除了爱彼迎、优步和滴滴发展比较好之外,剩下的大部分已经死掉了,其余的还在苦苦挣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这需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它。共享经济是否还有希望?也要从两方面说明。

大家炒作共享经济的原因,首先是它听起来非常合理。由于我们的城市已经不堪重负,由于我们浪费的资源实在太多,共享无疑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这样一件事,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拥有美国家庭的两辆车,200平米的住房,每个月用掉500-1000度电,那么需要2-3个地球的资源。

中国很多大城市之所以出现雾霾,每一个市民都有责任。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一旦有人倡导“共享”这个道德水准高,看似又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概念时,自然会有很多附和者。然后,大家看到一两个成功的案例,具体说就是爱彼迎和优步,就相信这个推论一定成立。

然而,这样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单纯改变一个变量通常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很多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可以让穷人富裕起来,但事实情况却相反,他们连原本不高的工资也没有了,时间一长,他们的技能就会过时,即使想拿更低的工资也没有人愿意雇他们了,这就是美国制造业今天面临的情况。

2015年炒作起来的所谓的“共享经济”的失败,就是从一开始在逻辑上就错了。这里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我们为什么要有逻辑,要有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是为了避免犯那些明显的错误。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对共享经济的理解都是,大家将各自的闲置资源拿出来分享(也就是共享),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这是共享经济的基础。这种想法对不对呢?如果说它100%错误也有失公允,但是这只是共享经济的表现,不是本质。

虽然爱彼迎确实是各自将自己不用的住房拿了出来,符合利用闲置资源的原则,但是优步和滴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专职的司机,并非工薪阶层下了班挣第二份工作。在优步诞生的旧金山市,街上的汽车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因为一些人为了做优步司机专门买了车。事实上,除了住房之外,将其它闲置资源拿来共享的尝试都不成功。

美国从2000年前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就有人开始做了各种尝试,都失败了。比如,美国曾经出现过好几个工具(电钻、电锯)共享的公司,那些公司的创始人发现,美国人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也叫做DIY(Do It Yourself),因此家里都有不少电动工具,而那些工具的使用率极低,比如一个电钻从买来到扔掉平均使用不超过1小时,割草机不超过100小时,于是他们就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之间,先后创立十几家共享工具的公司,但是不论使用早期的互联网技术,还是后来的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都失败了。

复盘起来也很容易找到失败的原因,虽然那些资源是闲置的,但是为了一个在美国卖20-40美元的电钻开车一小时去别人家取,实在不方便。至于割草机,那东西重达50-100磅,需要SUV才能装走,更不可能到别人家去借了。

那么美国有没有共享经济成功的例子呢?有,但是形式不一样!美国很多比较贵重的物品,比如首饰、礼服、专业照相器材、名牌包包都有共享,但是是由一家公司将这些东西买来,然后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很多女士参加晚会,包括很多好莱坞明星走红地毯时,用的首饰就是租赁的。除了有些病态的名牌包购买者,很少有人愿意买一百个包放在家里,即使有钱购买,也未必有地方摆放,因此很多人采用租赁的方式每次参加活动都换一个包包,一个路易威登或者香奈儿的包租一次200-400美元不等(大约是售价的1/10)。

对于照相器材,租一次也大约是售价的1/10。这个市场今天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各个商家都是垂直领域的,但是生意不错。它们给客户提供的最大价值是多样性(包包)和便利性(照相器材)。而在多样性和便利性的后面,是让顾客更多地使用了资源,而不是减少了资源的使用。这是共享经济能够成功的本质所在。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经济就进入供大于求,要靠消费来拉动的时代。我在第76封来信中讲过,商业的本质是为了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如果共享经济带来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去买东西,那么经济一定是萎缩的,这样的生意就发展不起来了。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让更多的资源加入到经济活动中,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带来方便,最终让大家多花钱,只有按照这个思路从事共享经济才能成功。

接下来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滴滴能成功。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有了出租车,至今一共发放了大约200万张牌照,而有了滴滴等网约车公司之后,被管理起来的、在路上跑的这种“出租车”到2016年已经有800万辆了,翻了两番,增加的都是类似于滴滴专车这样的网约车。因此,共享经济让这个市场的规模快速增加。

类似地,有了爱彼迎之后,很多人外出旅游由原本的3天时间增加到了5天,市场规模增加了。在没有共享包包之前,那些喜欢时尚的女性每次出门只能用自己的两三个包换一换,有了这个服务,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花掉了很多钱使用包包。

但是,很多拷贝它们概念的生意却不是这样。一个朋友有一次问我,为什么上门洗脚这件事刚兴起,就结束了。我说它不可能像网约车那样把行业的规模扩大。有了网约车,没有事情做的人很容易加入到从业者行业中。但是,有了上门洗脚,原来不会给人搓脚的人,还是不会,市场规模还是那么大,中间无端加入一个概念,完全没有必要。类似地,上门理发也是如此。

一位投资人讲,他太太约了一个上门美甲的人到家里做指甲,做完后在技师临走前要了技师的电话,这位投资人马上就想到这个共享经济的公司不能投资,因为成交了第一单生意就不会有第二单了。原来的市场该多大,还是多大,硬想挤进去分一杯羹的中间环节(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是难以维系的。

在炒作共享经济时,还有很多所谓共享专业服务的公司,比如帮助找名医等等。那些专业人士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他们所在的行业中,瓶颈不在渠道上,而在于资源短缺上。不可能因为有了共享平台,中国就多出四倍的名医。因此,所谓的共享平台对他们来讲,毫无意义。

如果我们用“必须将市场做大,而不是做小”的原则衡量一下各个共享经济的公司,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都不合格。

在对共享经济泼了些冷水后,我想说的是我对未来的共享经济依然非常看好,因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智能和IoT(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很多新的共享服务成为可能,让市场变大。比如我之前(第79封信)介绍过的摩拜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共享经济的例子。它之所以成功,根本不是利用什么闲置资源,而是投入新的资源,同时让原本不骑车的人开始骑车。当然,它的前提是每辆自行车联网,这其实已经是IoT的雏形了。

在未来,当我们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跟踪后,很多时候我们差旅就不需要带很多行李了。我每次度假时,照相器材占了大约1/3的行李重量,但是我必须带,因为今天即使有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到一个新城市去,我也很少有大把时间到当地租赁或者提取这些设备(我偶尔会租一两个特别的镜头带上,但是一直对笨重的行李感到头疼)。但是如果我能够在到达的机场,凭我的信用卡马上把我租的设备取走,这就方便多了,我会愿意为此付钱。

今天在世界上的一些城市里,我到了机场不需要到柜台就能找到我订好的车,然后开车就走,最后从机场离开时,是扔了钥匙就走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东西都可以这样共享。这时我们会使用各种新的服务,分享更多的产品,让经济规模更大。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不仅物品连到了IoT上,我们自己本身也是IoT的一部分,因为能够分享的前提是,一切必须能够跟踪。此外,当分享经济的规模快速增长后,不可能靠人工实现资源的调配,这就要靠机器智能了。滴滴比中国很多竞争对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比较聪明的自动算法匹配需求。

我在第9封信《VR技术与“第三眼美女”》中讲,很多技术最终成功需要三波浪潮,共享经济的第一波算是失败了,因为从业者关于利用“闲置资源”的理解就是错误的,但是后面还有希望。第二波浪潮也会有很多失败的,但那会是商业上的失败,而不是模式上的失败,因为今天第二波从事共享经济的人,认识已经比第一波要准确很多了,他们是在增加资源,而不是节省资源。而最终一定会有成功的。

祝春祺

2017年4月9日于硅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80封信丨未来商业的特点(1):共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