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

文|梁湘梓

2016年,浙江卫视研发的室内竞技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将热门影视IP搬上舞台,在获得首播破2收视率的同时,却也引来一些质疑:玩的还是室内综艺的老套路、模式不新、“通告”综艺可看性并不强、游戏还“借鉴”了其他同类棚内综艺……

时隔一年之后,1月20日《王牌对王牌2》再度归来。在保持高收视率的同时,似乎这一季节目也赢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口碑较上一季有了不少提升。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1张图片

《王牌对王牌2》情感属性

同样有重磅嘉宾,同样紧张激烈的游戏环节,同样依托于影视IP,《王牌对王牌2》的进步体现在何处?笔者认为,关键是节目抓到了“怀旧”这一核心,在这一核心理念之下,节目也就融会贯通了。

《王牌对王牌2》建构的“集体记忆”

更像文化仪式建构中的新逻辑和新诉求

说到电视综艺玩“怀旧”,前有深圳卫视的《年代秀》,还有央视的《回声嘹亮》、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等等,但是《王牌对王牌2》却是为数不多的主打“怀旧IP”的棚内综艺。

相较于第一季主打单个热门IP,第二季每一期均设置了突出的主题,例如谢霆锋的美食主题、刘晓庆蔡少芬等的宫斗主题、成龙和杨幂的武侠主题、新老喜剧人致敬春晚等等,并且每个游戏环节也紧扣当期主题,而当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则构成了一场“怀旧”大戏。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2张图片

法国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里曾提到:“个体只能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记忆,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进行定位,而这种唤起、建构和定位记忆的文化框架即是所谓的集体记忆或记忆的社会框架。”

为何电视媒体热衷于“怀旧牌”?就是因为它能将本属于私人空间的对过往记忆的回归和感悟,转变为公共情感空间的对集体记忆的缅怀与反思,从而形成一种仪式化的电视狂欢。

如果将《王牌对王牌2》看做是一场集体记忆的电视综艺实践,可以发现在“怀旧”这一总体理念的统领之下,节目通过对于表演的热衷和对故事化叙事的推崇,试图营造一种“庆典”的氛围,在娱乐之外也有内涵,这无疑是这季节目最大的长进。

第三期节目中,“妹妹门前一条弯弯的河……”当《过河》的前奏响起,王源和潘长江全新组合唱起了这首经典之歌;而郭麒麟则以京剧的方式演绎“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第四期节目,Twins和筷子兄弟混搭了《见习爱神》和《小苹果》两首经典歌曲,沙溢、王源更是共同进行了“谢霆锋模仿秀”;

第七期节目,陈赫为代表的年轻演员对阵张国立、张铁林、王刚等老戏骨,让老一辈与新生代偶像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各自时代的故事与情感,并重现当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经典片段,俏皮中显露着情怀;

所谓岁月虽然催人老,但是却无法磨灭人们对于经典的记忆。《王牌对王牌2》或用搬演或用重新演绎的方式,赋予了这些经典新的生命。而在这个过程中,其程式化的节目形态、标准化的规则设计和周播化后形成的观众“约会意识” ,也让其成为庆典仪式的一个重要的解释逻辑。

当张柏芝在《王牌对王牌2》上再演《喜剧之王》,当一首首经典老歌在这里再次被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心理参与感。不同时代的经典IP,对应着不同时代的观众群体,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王牌对王牌2》的受众覆盖面也变得更广了。

《王牌对王牌2》的记忆再现

是对影像、场景、人物和音乐的时代遴选

影像作为电视媒介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表达集体记忆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比如,在第六期节目中,当张柏芝再演《喜剧之王》片段时,荧屏也将曾经的经典的喜剧电影片段播放了出来,《卓别林》《大话西游》等等,当这些经典再现时,也勾勒起人们对曾经的回忆。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3张图片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4张图片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5张图片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6张图片

此外,对于棚内综艺而言,“空间”是其短板与局限,因此,节目需要打造多维度的情感场景与综艺场景结合,与当期主题相符的同时,也是在打破观众的审美疲劳,制造记忆点。惊喜的是,《王牌对王牌2》在场景打造上做出了努力,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场景,武侠的、后宫的、春晚的,体现着其在“空间设计”上的用心。

当然,除了这些,媒介记忆的再现总是离不开人物的参演,嘉宾特别是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人物成为表达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王牌对王牌2》采用的方式,通常是经典+新生代的组合,也就是每期节目围绕主题,总会出现经典式的人物。

比如成龙、蔡明、郭达、潘长江、谢霆锋、刘晓庆、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陈建斌等等,他们属于“自带记忆”的那一类;而另一类则是新生代演员群体,通过重塑经典的方式,完成着对于记忆的再现。例如宋茜重塑的“包租婆”、贾乃亮模仿的“毛阿敏”、王源模仿的经典舞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新生代演员的人设,在增强节目整体感的同时,节目完成了对于记忆的重组。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7张图片

最后,是用音乐唤起观众的记忆,这也是《王牌对王牌2》选择的缅怀过去、致敬经典和感悟当下的幽径。毕竟歌声记载着历史,也鲜活着历史的记忆。作为重要的时代能指,流行经典,在《王牌对王牌2》中更多的是影视经典歌曲,将时代的情怀娓娓道来。

除了此前提到的由嘉宾表演的经典歌曲外,节目组在配乐、音效的运用上很是用心。《还珠格格》中的“你是风儿我是沙”,陈建斌说话时《甄嬛传》中的背景音乐,成龙《警察故事》中的片尾曲《英雄故事》,还有“说的都是理,唱的都是曲……”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片尾曲等等,这些经典影视歌曲都呼唤和引发着观众的怀旧情愫,激发着其心理参与下的共鸣。

除了打好“怀旧牌”

节目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怀旧”的盛行,总是伴随着消费的存在,由此我们便不难发现,《王牌对王牌2》中的一些“经典”也有着其再现的目的,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要拍第五部了,成龙也主要是来宣传电影的。这些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背后其实藏着商业企图。

那么,在现有的逻辑框架下,《王牌对王牌2》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呢?

第一,就是明星资源浪费的问题。《王牌对王牌2》每期来的明星嘉宾均有10人左右,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明星都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在第二期蔡依林的片段被大幅删减,引起了其粉丝的不满;还有白冰、林更新、马苏等,都没有在当期节目得到相应的表现,无疑是一大尴尬。

或许呈现背后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可是如何充分用好明星资源,不能不认真思量。

第二,是游戏设计上还是需要创新。虽然这一季的游戏,已经贴合了当期的主题,比如美食主题,玩的游戏也是要说出许多的调料、食材等等,后宫主题也在游戏中增添了皇上、妃子等元素,但是这些游戏本质并没有变,还是我们熟悉的“花园果园动物园”“快乐传真”等等。

《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_第8张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王牌对王牌2》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怀旧”元素,试图重现当时的记忆,更是建构着观众对于节目本身的记忆;在情感上有所升华,“老经典IP”的重组,新老团体的对抗,在“俘虏”多年龄层受众的同时,也在竞技中实现感情的共鸣,这种以情动人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一档室内综艺想要长久下去,除了强大明星资源,“游戏”的开发可能最为重要,这是《王牌对王牌2》需要努力探索之处。而“情怀牌”能否打到极致?“老经典IP”也总有用完的一天,那时节目又该如何走下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希望《王牌对王牌》能够长久的走下去,毕竟这是一档优秀的“合家欢”式的棚内综艺!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牌对王牌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打好了“怀旧”这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