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途非比寻常,依然保持初心

公益行业,慈善事业,NGO,这些词乍一听,给别人一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成就大我的感觉。在我从事这份工作之前,也是这样怀揣着美好愿望和梦想大步踏入而去。现实情况则有些难以名状,很多公益事业发起者抑或是领导者,打着助人的旗号,行驶着坑蒙拐骗,走形式,虚伪的行为,实在有些不堪。

一、专业人员成写手,拿到项目再计划。

公益机构的生存依赖于政府的项目资助,因为政府简政放权,很多职能工作下放到非盈利组织中来,但是这些组织前提是要符合政府的要求。比如说某个区镇近年有一笔款项要为这个区镇的老人服务,那政府因为人员有限和简政放权,要把这个服务内容下放给公益机构来执行,政府的工作人员作为资助方会聘请第三方评估人员来承担服务和财务监督的职能。

在申请政府项目中,公益机构必须符合政府的要求,如是否正规注册登记和参加年检,是否有违法违纪不良记录等等,这些情况一般很少有公益机构会出现,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了。那这些情况符合后,政府如何择优机构来选择呢。

第二项即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这里则要显示出公益机构的项目策划的水平,同时还要体现公益机构的专业性,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公益机构为了体现本机构服务的专业性,就不得不聘请一些专业人员,这里的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从学校里学习了很多公益服务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

他们来到公益机构后,从事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居然就是写项目书,拿项目,在项目书撰写中,很多内容都是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再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因为根本没有实践和需求调研,自然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的服务内容。但是没关系,只要有专业性,政府认可,项目能到手,那就一定可以。

到了具体操作层面,也会出现很多困难,比如服务的老人根本没有这项需求,服务的老人数根本达不到项目书的要求,等等,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些公益机构就会出现花样百出的虚伪造假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二、开会喊口号,服务走形式,报告靠口才。

在项目书得到政府认可后,项目申请审批下来,公益机构即将开始项目的实施。首先则是项目落地,把一个月和一个季度的计划排出来,其次招募项目工作人员,在招募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本身不是公益专业出身,当然这也没有很大关系,只要您肯学,还是会做好的。招募工作完成后,很多工作需要布置下去,这就讲到了开会。

领导开会,条目很多,口号也多,说着要实干,同时要和各方打好关系。然而说到分工,也是很明确,可是期限责任,都模糊而去,这就导致一部分认真工作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本来完成了,提交给领导,可是领导迟迟不回应,好吧,工作认真的人开始莫名其妙,进而懈怠了。而原本就是混混日子,打打酱油的工作人员,正中下怀,十分开心悠哉。

具体到实际开展的服务呢,领导的思路是,不管你实际做的怎么样,先把照片拍好,找个人多的地方,拉个横幅,拍几张照片,服务完成,听着是不是让人感到坑蒙拐骗的意思。

到了和政府及监督方汇报项目进展时,基本上靠口才,做的好不如说的好,这个时候则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一口一个专业服务,一个踏实认真,开展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理直气壮,说话铿锵有力,没有做的事情从嘴里出来,就是已经做的十分好,产出结果已经收获满满,让在座的项目人员都以为自己什么时候做过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三、真材实料评估怎么办?

说到项目结束后,评估方实地来评估项目运作情况,怎么办呢?没有做的服务,如何体现呢,这就又要用到专业人员的写手了,及时补齐要交的通讯稿、照片、签到表。一般临近项目评估的时刻,一些公益机构的人员又是一番天昏地暗的加班时光的来临。

四、公益路上,奇葩甚多,保持初心,终见光明。

说了这么多公益行业中的一些奇葩机构的不靠谱事件,也不是完全否定了公益事业的公益性和发展前途。毕竟公益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如监督、管理、登记、注册等制度规范,都还在完善中,很多事情还需要一个螺旋式进步的过程。

即便公益事业刚起步,但也有不少公益机构做的十分优秀,比如很多的基金会、孵化机构等等,这里不再点名,希望热爱公益的小伙伴们,也不要因噎废食,从此不再加入公益事业,或者不再从事公益志愿服务了,请继续保持初心,相信并且很相信公益还是美好的,只是还在朝着美好的方向跋涉!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益路途非比寻常,依然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