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的动机

自去年读完《白夜行》和《解忧杂货铺》之后,我认识到了除村上直树、夏目漱石等知名日本作家后的又一位小说家--东野奎吾。在《白夜行》之前,我不曾也不敢接触恐怖又烧脑的侦探小说。然而,神奇的是,东野先生的侦探小说,如青春小说般流畅,如爱情小说般轰动。小说不再只是围绕猜测作案手法,而是通过剖析人物性格而导出剧情。并且配合东野先生高超留悬念的叙事手法和让人难以想象的结局,让读者爱不释手。于是,出差的旅途读物,我锁定了他的另外两本小说-《放学后》和《嫌疑人X的献身》。


偏执的动机_第1张图片

《嫌疑人X的献身》剧情讲述的是一位数学老师,运用其高智商,为他心爱的女人,掩盖她杀夫罪行的故事。故事环环叠扣,直到快结尾才将故事推上高潮,此时,作者笔锋一转,真正的作案手段才浮出水面。一个始料未及的结局,却也巧妙在文书一开头就已经渗入了蛛丝马迹。读完整本书,不禁毛皮发麻,拍案叫绝。

偏执的动机_第2张图片

《放学后》这本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从我(前岛)接二连三被人暗算,到学校有两名老师相继被害,到最后篇幅只有一两页的时候“我”被妻子暗算。前面一大部分,都在叙述主角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谁是凶手,地点均围绕学校,然而,发现两位老师的凶手是离自己最近的两位学生后,却在回家的路上,让妻子和她的情人刺杀。

我并不打算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或者是故事的流畅程度,这些就两本书的好评度以及翻拍成电影这一事件就可以充分体现,我的多加言语,反而画蛇添足。

在这两本书里,多次提到了“动机”两个字。  侦探最喜欢问的一句话是,“作案动机是什么?”只有了解了作案者的动机,作案者是谁往往就会浮出水面。当动机成了行为的指导者时,就算是行为有悖于道德或者法律,动机也足矣填补道德和法律的缺失,继续促进行为更激进。动机在凶手的心里,成了如佛教徒心目中佛陀的中心思想,如基督教徒心中耶稣的旨意。当凶手思想的天平发生偏移,无论是邪恶的金钱利益亦或是伟大的爱情,都可能被动机放大化,并偏执成唯一的信念。

《嫌疑犯X的献身》里,教师石神认定花冈靖子便是他所追求的爱情,因为这份爱情,他的生命才再次富有意义。所以他将一切行为偏执的定义为守护花冈靖子。然而,他不但没能守护住他的爱情,也将自己推进了深渊;《放学后》中两位女学生偏执认为唯有摧毁发现自己的秘密的两位老师才能终止嘲笑与嘲讽,却没有注意到,所谓的嘲笑只不过是自己内心挣扎和偏执强加于自己的烦恼。

侦探小说通常会将人性的阴暗面赤裸裸展现在人类面前,多少让人有些不舒服。然而,李笑来也曾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提到,“从失败者中吸取经验远比模仿成功人士更来的高效”。因此,侦探小说,可能还被附有另外一个使命--让我们从故事中规避偏执。

偏执的自信可能衍射成自负;偏执的暗恋就会导致自我否认和患得患失;偏执的宗教信仰容易引发对其他宗教的排斥,甚至对其他宗教的毁灭。自从文字的产生,文字让人类的发展不用苦苦在基因突变的队伍中排队,直接搭上了文化的便车,在短短一万年,人类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几百万年的任何物种的衍射速度。这个速度将人类推向金字塔顶端,而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压力愈加鞭笞人类不断扩展,于是宗教,道德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拖拽着人类步伐慢点,提倡偶尔休息,聆听内心的声音。

持续的学习,高效的工作让我们修炼技能,磨炼心智。然,绷得太紧的弦容易断,压力过剩之时,我们也该懂得给自己身心放放假,将思想沉淀,为未来的前行储蓄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偏执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