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后项目分类管理的说明

1、投后分类指标说明

A类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履约记录良好,诚信度高核心团队稳定且能力强价值观正确,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股权架构合理,公司治理规范,财务和法务能按照IPO标准执行承诺的财务和经营指标完成率在90%以上,非量化指标实际达到/超出投资时的预期。行业竞争地位领先(前五),竞争壁垒突出且可持续,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自我造血能力强。投后两年内至少完成下一轮融资,企业的市场估值增速超出预期,年化增速不低于30%对该类项目应积极提供赋能服务,帮助其快速成长,助推其实现上市或者并购重组

B类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履约记录良好,诚信度较高核心团队稳定且能力较强。价值观正确,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股权架构较合理,公司治理较规范,财务和法务需要进一步规范承诺的财务和经营指标完成率在60%-90%之间,非量化指标实际基本达到投资时的预期。行业竞争地位较领先(前十),竞争壁垒较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商业模式较清晰,但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战略规划和运营逻辑都需要密切参与探讨。自身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企业的市场估值增速达到预期,年化增速不低于10%,投后能完成下一轮融资对该类项目应积极提供赋能服务,弥补短板,努力使其成为A类项目

C类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准确、完整,履约记录较差,诚信存疑团队不完善、稳定性差、能力一般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缺乏文化建设的意识股权架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财务、法务不规范,缺乏内控和风险管理机制承诺的财务和经营指标完成率在50%-60%,非量化指标没有达到投资时的预期。行业竞争地位一般,竞争壁垒不明显,外部环境(宏观经济、行业政策、产业周期、竞争格局、技术变革等)的变化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缺乏创新,商业模式不清晰,自我造血能力较差企业的市场估值增速不达预期,不能在投后完成下一轮融资对该类项目需要及时跟踪和介入,并果断采取措施,防止其成为 D 类项目,并考虑退出方案

D类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履约记录差,缺乏诚信团队管理混乱,人员流失严重  承诺的财务和经营指标完成率在50%(含)以下,非量化指标远未达到投资时的预期行业竞争地位落后,缺乏竞争壁垒,外部环境(宏观经济、行业政策、产业周期、竞争格局、技术变革等)的变化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商业模式混乱,没有自我造血能力 该类项目由投后部接管,通过谈判回购、诉讼或者其他方式及时退出。(以下指标满足一个或者连续两年均被评为C类及以下,就视为D类项目。)

2、指标多维度评估的必要性

A、多层面指标的必要性

从已投的几十个项目的运营实践、外部同业机构的借鉴、项目的投资及运营逻辑得出的七个层面。文化、团队、股权规范、诚信、经营等维度是先行指标,业绩和融资等定量的维度是结果指标。

B、定性和定量结合

定性是内因,定量是外因。单有定量不够,而且机械化,由于项目的阶段和领域不同,用同样的单一维度的指标去评判不科学。单有定性也不够,缺乏客观的标准。项目评估既有科学也有艺术的一面。定量和定性结合是最佳的。

3、分类指标的说明

A. 团队和文化是内因,也是项目评估的充分必要条件

团队和文化,更广泛意义上的,包括诚信、团队及管理、文化、规范要素等,也有说法统称为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商业模式保驾护航。例如:诚信:主要看企业投资前三年和投资后的信息披露表现,履约情况;团队看其价值观和能力组合;文化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激情、进取、诚信、开放、务实、说到做到、注重团队);规范性(股权结构避免资本方话语权太大、避免实际控制人一言堂无制衡机制、避免过于分散没人决策;财务和法务规范对照ipo标准检查,企业是否有风控岗位和制度流程)

A类项目必须在团队和文化因素上确保绝对的高标准,B类项目尽管在业绩和经营方面有待改进,但在团队和文化因素也必须确保相对较高的标准。C类项目有可能在业绩和经营方面还有一些亮点,但在团队和文化因素方面有相当的风险和瑕疵,要考虑是否进一步扭转或者进行退出。如属于可以扭转的,例如不够规范、披露不及时、团队个别成员能力欠缺,可以通过改进措施进行修正,如属于无法扭转的,例如文化价值观出问题,股权和公司治理有较大隐患,诚信出问题,核心团队成员出问题(违法违纪、),经判断属于很难扭转的事项,必须考虑退出。所以,区别B和C类项目或者说对一些C类项目的处理方式,与其说是目前的业绩,更多的是考虑项目是否有变好的可能性,这很大程度直接取决于团队和文化。

B. 经营层面是项目评估的关键外部因素

1) 行业地位+行业特征

不能孤立地选择某个项目,而是分析清楚所处行业的格局和特征。项目在投资格局里可能是弱势群体,可能在竞争中被吃掉。如行业特征成熟,行业壁垒不高,行业地位不突出,即使团队再优秀,也只能归为B类项目,部分项目遇到行业系统性风险会列为C类甚至D类项目。

行业特点不同对公司的行业格局有较大影响。有的比较成熟和老化,有的在萌芽和种子期,有的是快速成长期。成熟的领域,大体上格局比较固定,除非巨头的并购,否则就是一直排在那个位置。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如果没有在特别快的成长的行业里超越特别困难。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快速成长,只能做整合,小公司很难杀出重围。市场格局已定的行业(例如普药、化药、中药),中下游的项目很难实现超越。快速增长的行业(IVD、创新药等)会出现群雄逐鹿,有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行业地位领先的公司,如行业特征成熟,有较高的门槛,不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领先者的位置很难被颠覆。按照市场格局的特点,第一种是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远超第二名;其次寡头垄断,市场集中度高,两三家企业份额远超其他落后的企业;最后是集中度很低的高度竞争门槛很低的行业。在市场特征成熟的行业里,老大和前几名的位置很难被颠覆。例如2010年左右投资的几个IPO项目都有行业优势的地位:A(中国EMI材料龙头)、B(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电机定子铁芯生产企业、市场份额70%)、C(在长三角地区占居绝对的领先地位)、D(锂电池公司综合实力在业内排名前三)。在第三方检验的行业里,也存在马太效应,行业的前两名(金域和迪安)在资金实力、品牌、规模、先发优势上有绝对优势,如不犯大的错误,并且行业不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后来者未来五年的目标就是成为行业前三,前两名的位置几乎不可动摇。当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同,价值判断很重要,但最终能否投到头部项目或者是否以合适的价格进去更关键。

识别行业关键成功要素也很重要。把这个行业的成功关键要素(渠道、品牌、产品、技术、规模、人才、服务)搞清。在不同的细分子行业中竞争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必须把每个细分子行业中决定胜负的因素研究清楚。即使是同一个行业,也得了解在不同阶段,到底什么因素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应采取对标国内外行业标杆的方式识别成功关键要素,例如在三方检验行业,国外的labcorp和quest,规模化、做宽产品线、内生增长和并购并行方式发展,给国内的企业提供了路径借鉴。

2)竞争壁垒

  企业的竞争地位越强,它能够维持目前的收益以及在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就越高。通常可分为网络经济、品牌、专利、监管、转换成本、由规模位置和独特资产产生的成本优势。而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因素是差异化,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为是否具有在不损失客户的情况下的提价能力:高客户留存率、低价格敏感度、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可以问以下问题:A:其他人复制优势的难度有多大?B:多快能做到这一点?最佳的竞争优势是有结构性的优势,即客户选择的产品或者服务很有限(有各种门槛,减少竞争者的数量,甚至具有独占性),越有结构性优势,竞争壁垒的防御性越强,对管理执行的依赖性越低。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竞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良好的客户服务、高质量的产品和知识丰富的员工队伍,但这些优势往往可以复制。而且有些竞争优势总会到期。即使企业看起来很优秀,并且创造了强大的财务指标,它也可能处于失败的边缘。同时也要注意巧合性和运气造成的优势。

行业特点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是,优选门槛最高的行业里最有优势的公司。

3)商业模式(战略)+创新能力+造血能力

  商业模式:对于早期项目,商业模式多处在打磨阶段,关注其业务系统、盈利性、扩展性、防御性、现金流结构等。对于商业模式和团队能力不匹配的项目,应特别重视。例如投后的部分早期项目,商业模式不清晰,而且几年时间打磨下来仍没找到方向,资金消耗较快,如无新的融资,不仅其新的商业模式无法成功,原有业务也无法维持,这类项目应列为C类项目,给予足够的风险提示,并介入帮其梳理方向,避免成为D类项目。

  创新能力:不断进行可持续性的创新,专利申报、技术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

  造血能力:长期可预见的自我造血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短期无法产生经营现金流并非必要条件,特别对于新药研发和部分模式创新的企业更是如此,融资用来良性发展,而非用于弥补有逻辑缺陷的模式,但过早地自给自足也并非明智,因为可能在需要扩张的时候丧失机遇。做评估的时候需要了解企业为什么缺乏造血能力?长期看自我造血能力如何?融资的用途如何?

4. 业绩情况:项目评估的重要结果指标,但并非充分必要条件。

业绩包括财务业绩和经营指标,是评估项目的重要结果指标,优质的项目必然拿结果说话,但实践中,业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还需要综合评估团队、经营等先行指标,才能客观反映一个项目的实际情况。理由如下:

首先,优质项目也曾经没有完成补充协议中的业绩指标。部分已经IPO项目按照补充协议标准已经触发回购或者业绩补偿条款(ipo时间推迟),但企业质地不错,等待了几年(平均是7-10年)之后企业完成了IPO。投资的部分pre-ipo项目触发回购和对赌条款时,需要判断其企业质地而非将其简单认定为问题项目,看其是否具备未来上市的潜力。其次,问题项目也曾经在单一年份有不错的业绩,但次年随着行业剧变,政策调整,团队内乱,导致业绩下滑,甚至部分项目为了粉饰业绩出现财务造假的现象。第三,过分追求业绩可能导致企业动作变形,损害长期竞争力。部分项目为了完成业绩,或者减少研发投入,或者低效率的增长方法损害客户体验,甚至存在粉饰业绩虚增收入的现象。业绩是督促企业完成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要考虑企业长期的价值和竞争力。

第四,即使没完成业绩,触发了回购和对赌,尤其是前者履行的难度也较大,同时收益也不满意,而且也意味着与企业关系破裂,真正主张的只占一部分。与其如此,为了有利于提升收益和便于执行 ,不如做一些补偿等待未来以其他方式退出,或者接管项目通过改善运营提升收益。

最后,部分项目没有回购和对赌协议,部分项目未触发回购和对赌。前者通常是一些转老股或者市场很抢手的明星项目,没有业绩约束,只能加强对企业未来价值的研究和判断。后者即使未触发对赌和回购,也并非意味着企业就没有问题,实践中,一些早期项目由于团队和模式的原因存在相当程度的经营风险,但没有触发对赌和回购。

5. 融资情况:重要评估手段,也需要和其他因素放在一起考量

企业接受投资之后,短期内迅速完成了下一轮融资,并且估值有一定的增长,是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融资情况也作为评估项目质地的一个考量因素,毕竟,这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市场吸引力,被后来的投资者以更高价格投资,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本轮投资的正确性。

但融资情况只是评估项目的考核因素之一,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和其他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量。首先是获得下一轮融资并且估值提升但并没最终退出,在没退出之前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实践中也出现了获得战略投资方的项目变成了问题项目,走向了回购和诉讼。其次即使获得融资,估值也可能缩水,甚至低于本轮投资价格。再次,获得一些不合适的机构投资,可能会让企业动作走形,把原本的好牌打坏,损害长期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后项目分类管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