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文/ 紫芋湾

有一段时间特别想给自己补脑,所以竭力收索脑海里枯竭的关于书本的名字。买了一批,感觉还不够。

家里的小猪佩奇,让我想起“猪”这个词,进而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关于“猪”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篇满分作文的大意是说,猪的祖祖辈辈都圈养在猪笼,多少个月明几净的夜晚,他望着遥远的山幕,思慕山那边的风景。终于,在一个所有猪都睡熟的夜晚,他冒着被主人屠杀的危险,冲刺起跳,跳出了猪圈,摔断了一只蹄子,却因逃离猪圈而喜极而泣。于是他疯狂地奔向一直心心念念的山头。月极其明亮,照亮眼前的路,也照亮了一直生活着的笼罩着阴影的猪圈。他的身影在月光下雀跃,仿佛挂着一丝英雄般的微风。

天没亮之前,他到达了山顶,那里的空气格外令他满足,鼻子一吸,满腔山野间的清新和自由,再也没有猪圈里满是猪屎渣的臭味了。站在山顶,他仰面长啸,像极了一头凶猛的狼在鸣叫,头顶悬挂着一轮圆月……

我很喜欢这头猪。

这又让我联想到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早就听过他的名字,却都没有读过关于他作品的任何一个字——包括其他感兴趣的作品,所以现在一有时间就慢慢补看。

书,黑色的封面,一头猪的简笔画,仰面朝上。翻开目录才知道,原来是本集录。一直以为是本小说呢!全书以其中的一篇文章《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名,很多的散文集也类似于这样的方法——选择全书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为书命名。

这本书,零零碎碎看了很久。

作者是一个很有想法、看法、观点的人。书中以书本为名的那篇最让人印象深刻,说的是作者下乡时在猪群中发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猪的个性鲜明,作者语言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其他有些篇目,我不是特别喜欢,但也勉强看完。书本后几篇,是作者写的读后感。很期待看见作家读书后写读后感的样子。很欣喜,那几篇读后感,每一个字都静静读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我小一点年纪的时候拜读过,其中的细节描写,至今还略有印象。看到王小波写《老人与海》时,才知道,读后感不一定要概括书中的内容梗概,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角度切入。读后感也不一定要对着书本去写,认真读过的书本,应该很自信地说出感观一二,成为血液里的一部分。读后感也可以从此书联想到彼书,只要你足够有感点。

那几篇读后感,我仿佛看到作者是合上书后,从自己的思维出发,去迸射其他联想到的内容,想法或故事人物。

想到自己写的读后感,硬生生取笑自己很久。于是,在写《看见》的读后感时,我尝试着丢开书本,就从印象出发去写自己的感受。

越来越觉得,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创作。

王小波影响我的,还有,他老是以“知识分子”自称,“知识分子”该怎样怎样,或醒悟读者,面对生活周遭不能冷眼旁观,要头脑、内心、言、行都有温度,有一种热心地责任感。

王小波说,如果状态不佳去读一本书,是对作者的不敬。嗯,此篇充分证明我对作者的尊敬。

“特立独行”几个字时常提醒我,要有自己的想法,带有自己的特色,不必哗众取宠般的标新立异,而是要有个人能动性地发挥。

“猪”,在我看来是一种反讽的提醒,提醒我们不要像猪一样安逸。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