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先有道德再谈钱

之前的文章写到了查理芒格的投资清单表,这一篇文章先说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查理芒格对于财富和道德的思考。

或许这种思考在大众看来没有现实意义,但实际上,这恰恰是最现实的。

好人就能赚到钱?

查理·芒格,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英语课上,我的英语老师将他介绍给了我。

与这个名字一同出场的还有沃伦·巴菲特,这两人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市值在53年内涨了13500倍。

他作为一个投资家,著书不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穷查理宝典》。光看书名就能知道,这是查理·芒格在向他的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一生身份很多,有人称他是美国国父之一,他同时也是作家、科学家等等,美元上就印有他的头像。

富兰克林写过一本书叫《穷理查年鉴》,而这也是《穷查理宝典》书名的由来。

富兰克林曾经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没有什么比道德更能让人富有。”

这句话很像鸡汤,实际上富兰克林自身其实也算不得道德上的完人。

但这句话对芒格的影响也很大,这个93岁的老人,一辈子做人守时、待人温润,很幽默不自傲,甚至做到了几千年前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在他自己的书里,他也写了大量导人向善的语句,那么问题很快就来了,一:这难道不是鸡汤书吗?二:好人就能赚到钱?

道德后面是一条沟

“心灵鸡汤”源自美国,大多由许多的小故事组成,它的受众是儿童以及心理受伤的人群。

在美国书籍分类的话,一般会分到情感类书籍,不过在中国,似乎大多励志成功类的书叫鸡汤,这也算中美差异吧。

那《穷查理宝典》里面的某些篇幅算不算鸡汤,我认为算。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这些片段我基本都跳过去了。但是,我跳过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不重要。

而是因为我早就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不用重复去看。

成为一个好人,这句话其实表达的意思是正在进行时,也就是“好人ing”。成为一个终极的道德完人,不好意思真办不到,芒格算不得,我更算不上。

中国几千年历史,出过几个完人?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算完人,人家那几乎是神仙;孔老夫子算完人,人家那是封了圣的。

所以道德是一个无法追求终极的东西,它只属于你一个人。当然,树立核心价值观作为向导当然是可以的。

引用《穷查理宝典》原文中的一句话:在你能做的事情和禁止做的事情之间,有一条沟,轻易不要跨过去。

这条沟前面就是你个人道德所允许的,后面就是法律所严惩的,中间的灰色地带是他不希望你回头走过的。

社会公德该如何计算?

上文我说:“道德只属于你一个人。”

那么社会公德何在?在媒体上经常听到有人评价某个社会现象说:“这个社会道德低下……社会公德荡然无存……”

请问,社会公德在哪写着?

如果对面是一个老禅师,也许会一手指着自己道:“在每个人的心里。”引用庄子与惠子在河上辩论的话:“你非我,安知我心里想的和你想的一样呢?”

这时候数学家跳出来:“这样,咱们取道德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我们的社会公德。”

“那万一有人觉得娶妻生子很缺德怎么办?”

“那咱们就分别给每种道德设一个数值,然后我加权平均……”

不过社会学的问题,真的无法用数学来简单解决。

其实对于“社会道德”这个词的理解分歧,来源于语法问题:不区分集体名词和实体名词。

换句话说,到底社会公德指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集体名词,还是一个个人自身道德排列组合而成的实体。

长久以来哲学里对名与实的谈论就像万里长城一样绵延不绝,无法决断谁对谁错,所以社会公德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它并没有推翻“道德属于你个人”这个前提。

好人确实能赚钱

谈论了一大串道德话题,那么道德高尚之人能赚到钱吗?答案是可以。

学习博弈论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囚徒困境”。

但是“囚徒困境”有一个前提:这是一个单次博弈。

也就是说,双方只交一次手,这次之后两人不会再有机会见面。

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大量的场景其实是一个多次博弈的过程,确实,道德低下坑蒙拐骗能快速积累大量财富,那么下一次呢?

仅考虑道德因素的话,多次博弈的结果是优势资源会倾斜向有德者一方,换言之,我面前有两个地位财富一模一样的人,一个是君子一个是小人,傻子也会选和前者合作的。

谷歌公司,目前是这个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在创始时提过一个口号:不作恶。

​为什么不作恶?

因为站在最极端的角度,不是不想作,而是不能作。

一旦作恶,就会流失用户,就会引起股票下跌,公司业绩变差,而这也就是目前各个公司需要做好公关的原因。

其实一个人,也是一家公司,道德是你的第一张名片,在这个重复博弈的社会里,有德,就是你积累财富的首要条件。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先有道德再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