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在历史生生不息的结构性变化中,集权秩序和自生秩序相互博弈,更具体地呈现为在制度当中活动的诸多行为主体的博弈过程。自生秩序来源于社会、经济贸易过程,来源于人们个体的、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过程;集权秩序来源于朝廷自上而下对帝国进行的总体控制。这两种秩序的均衡,落实为某种显形的或隐性的制度安排。在均衡中,如果其均衡点过多向集权秩序的方向偏移,则社会会丧失活力;如果过度向自生秩序方向偏移,则帝国就会分裂解体。

在大循环的均衡重建过程中,君主是其中的主动方,所以新的均衡点会更加偏向集权秩序一方。但这会导致社会丧失活力,甚至导致一些群体无法被纳入新的均衡关系当中,沦为流民,成为无序的破坏性力量,这就是类似于秦这种朝代很短命的原因。但短命朝代之后,通常会伴随着一个伟大的长寿朝代。因为这个新的朝代会汲取前朝的教训,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把那些新的经济要素以及被抛离出秩序的人群都纳入进来,完成新均衡的构建。帝国社会因此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个伟大的朝代就会开始。

以上节选自施展老师《枢纽》一书。

历史为何惊人的相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古人有句话正好暗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能想到的就有两个具体而微的例子,一是从秦朝统一度量衡,到近现代监管部门细分,“流通”归工商部门监管,“生产”归质监部门监管,“餐饮”归食药部门监管;不久又是职能划转,原本属于质监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突然进了食药部门怀里;最近成立市场监管部门,把分灶吃饭但原本是一家人的三个单位,又合并在一个灶里吃饭,取名叫市场监管局。

再如,1994年以前,从中央到地方只有一个税收征管系统,中央税收主要靠地方税务局征收。

1994年7月1日,国税地税正式分开。经过漫长“摸石头过河”的过程,在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将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王烁老师站在更高位置,用犀利的角度,深入解释了“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一再重蹈覆辙”

他在2019认知训练营第二节课程的开篇,就说出大统计学家拉奥在著名《统计与真理》的扉页上振聋发聩,气势非凡的三句话:

在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

经抽象后,一切科学都是数学。

从依据看,一切判断都是统计。

几位大师最后都认为:历史存在于整体之中。

身为财新总编的王烁老师,不得不佩服他提问能力。每个问题直逼内心,直切要害,回答也是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

历史有什么用?如果我们一再重蹈覆辙?

我们之所以希望从历史中学习,是因为我们一再重复过去;但重复过去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越重复则可预见性就越高,我们就越能避免。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总是重复?

他有三个答案

第一,历史之所以重复,是因为路径依赖,锁定在轨道上,大家不是不知道会发生灾难,但还是眼睁睁看着火车出轨,所有人都有无力感。物不极不会反(things will not get better before it gets worse),不到最后关头没有可能回头。

第二,绝大多数人从历史中学习,只是从最近一个可比的、相似的重大事件中学习。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确实是被反复研究透了,我很有把握地说,下次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绝不会是2008年同一种病毒。我们总是能避免最近一次灾难马上重演,它只会在我们对它的记忆不再真切的将来重演。

第三,历史只是无穷多种可能中的一种在现实中展开,掌握合理的反事实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能力,才有可能揭开其层层面相。历史中藏着无数可能发生但却没有发生的危机,只因有人预作绸缪,将灾难苗头掐死在萌芽之前,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历史对这种人不公平,将他沉埋在故纸堆中。这是他的小悲剧,却是我们的大悲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