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太太躺在床上,七十多岁,干瘪瘦弱,牙齿掉得有些多,只看到门牙留了三颗,脸色白白的,除了眼睛特别有神韵,其他的都让人看得出她的身体十分不好。
床上堆了一些衣服,紫色的花棉被蓬松松地盖在她的身上,鸡爪似的手自然地放在被子外面,白得发惨。
床前立着一根带轮子的三角拐杖,紧挨着一张矮小的靠椅。她本来打算起床,拿了拐杖做依靠走出去,但是膝盖发虚,只能躺着。
于是:我坐着,她躺着;我听着,她说着;慢条斯理的,脸上和眼中露出微微的笑意,说不清是开心还是礼貌性的表情。
屋外是道士们咿咿呀呀的念叨声和他们敲锣的声音,不时传来礼炮巨大的声响,好似为她的老公做祷告。
不过,她讲话的速度和声音一直保持着,丝毫不受影响,从她口中,似乎有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让我跟着她回到了那年、那月、那时。
01
她轻轻地说:
那时我不到十八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跟随年轻力壮的人到离家十里八里的地方修水库——筑坝。
去的时候每人背一个新背篓,回来的时候背篓只剩下一半,后面的一半竹篾被泥土磨断掉了。
“你们是睡大铺吗?”问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那时候哪里有这些东西。
没有。就是睡楼板,光木板。一睡就是几个月,没有铺的,有的人连盖的都没有。我们那时候苦呀,要不,怎么能有这么多的病?
说着说着,她一下子笑开了,好像想起了当年的笑话:
我们睡在水库不远的王姓人家,因为人多,有两个大姑娘睡在楼中间,下面是地火炉。晚上,火用煤炭粉和黄泥巴加水混合揉成的东西敷起来,上面留一个孔。主人家在锅里放了干玉米,加水炖着,作为第二天的菜。
谁知道半夜被楼上流下来的尿液给弄脏了,主人家告到领导那儿,领导查询后知道是那两个大姑娘,认为她们身体有病,就打发她们回家了。
她们两个现在好哇,没有我们这些病。
我心里想:“那时候,她们俩铁定成为了当时的笑话。可是,谁知道……”
02
那时有个男孩子,吃饭时啃两个玉米棒子,还能吃18个糍粑,力气大,干活很卖力。
他扒拉满满的一撮箕泥巴,还要用锄头拍得紧紧的,给背楼里倒两撮。我去了几天,实在累得要死,我就跑回家了。
监工到我家来找,看我三天都在家,知道我不行了,才答应换我的父亲去坝上。他去要轻松得多,因为他是去剃头。
我很开心,她不用做那么重的活了。说:“这下舒服了。”
哪有?我去挖沟了,没有轻松的活。
我们翻深耕、修沟、筑坝……凡是重体力的活,都有我们参加。
你不晓得,翻深耕,累死人。要把土地往地底下挖一楼深,边挖边把土换到另外的地方,直到把地下的土完全翻起来。
地弄好了,就要去山坡上打秧青——就是把山上绿色的嫩草、嫩树枝,割了背回来,用脚踩在水田里,腐烂后做肥料。
坡上路陡、窄,背的植物要用称称,以此作为家庭分配粮食财物和依据。
你以为称了称,知道斤两就可以了。还要背下田,那时的烂田,一年四季都有水泡着,有的田里还有天然水冒出来,一脚踩下去,冰凉冰凉的,人的半个身子都陷在田里。
我知道她说的那些田,小时候我站在田里感觉自己一直往泥里陷,像是要被活埋了一样。
想着她们过的日子,是真难!但是她讲这些事并没有抱怨和仇恨的语气,她微微地笑着,好像仅仅是说别人的故事,即便她说自己的腿现在不能走路是因为那时候做的苦力活太多了,也好像是替腿找原因。
她的笑容是那样坦然、从容!
03
我知道她结婚了也是苦,家里的活全是她的,庄稼地里的活也是她的。
随后,她说起了土地下放后的事。
家里弟兄多,又是地主,房子划分给了贫下中农。
婆婆是小脚,帮不了家里做事。二哥家生了一个女儿,七八个月的样子,眼睛睁不开,眼屎粘的紧紧的,脚小得像铜钱那么大。就给老奶奶背来,白天老奶奶抱出来坐在屋檐下,一小会儿就被蚊子沾满双眼。十分可怜!
他老公就请了本家的哥哥给开了药方,预计花100元,实际去买才用了50元,熬了给她喝,病好了才给接了回去。
她的老公后来当了村长,成天和领导干部一起出门玩花灯,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的。
她也说起了我的母亲,特苦,命还不好,老早就去世了。
我听着,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勤劳的人,到老了没有好日子过!
在那个年代,她们的经历好像成为了过去,可是,留在记忆里的苦过去了,身体里的记忆呢,变成了各种病痛撕扯着每一个老年人。
幸好国家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不然,那个艰苦的岁月,留给农民的就是病痛的折磨……
她的孩子读书有成就,能够照顾她,而其他的农民呢,有的八十岁了还在下烂田。
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屋外的锣声、鼓声、鞭炮声,和着唱孝歌的鼓点,随着唱孝歌的人一声声对孝家的歌颂或是对死者的歌功颂德中,人们渐渐第地散去,只剩长明灯不熄。
明早之后,她的老公就会只剩一抔黄土,一份亲人的惦念。如此而已……
那年、那月、那时,带给她的除了记忆,还有只能躺在床上的躯体。
以后的日子,她会好吗?如果她也领着几千元的退休金,又如何?
她好像没有想这些,她就是在努力活着。那微笑着的脸庞,始终在我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