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436]永平几年无大事——幸福生活没有历史

晨读:《资治通鉴》[436]永平几年无大事——幸福生活没有历史_第1张图片


永平九年(公元66年)

夏季,四月甲辰日(四月无此日疑误),明帝下诏命令司隶校尉、部刺史:每年各从任职三年以上、考绩最优异的县令以下官员中选拔一人上报,让此人随同呈送年终考绩的官员进京。对于考绩最劣者,也要上报朝廷。

这一年,粮食大丰收!

赐皇子刘恭称号为灵寿王,刘党称号为重熹王,但是没有封国。

明帝尊崇儒学,上自太子、诸王、侯爵,下至高官的子弟、功臣的子孙,无人不学习儒家经典。明帝还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儿子们在南宫设立学校,这些学生号称“四姓小侯”。明帝给他们安排讲解儒家《五经》的老师,寻找选拔学问高超的贤才授课。即便是期门、羽林等禁卫武官,也都命令通晓《孝经》章句的含义。匈奴也派出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

广陵王刘荆又召来相面的术士,说道:“我的容貌和先帝相像。先帝三十岁时即位称帝,我如今也三十岁了,可以起兵了吗?”相面的术士向有关官员告发了此事。刘荆惊慌恐惧,到狱中将自己囚禁起来。明帝特别加恩,不对事情进行追究。下诏不许他统治封国的官员和百姓,只可继续享用租税收入。并命令封国国相和中尉对他严密监护。

刘荆又让巫师进行祭祷和诅咒。明帝下诏,命令长水校尉樊等人联合审判此案。审判结束后,樊等人上书,请将刘荆处死。明帝生气地说道:“你们因广陵王是我弟弟的缘故,所以要杀他,如果是我的儿子,你们敢这样吗?”樊回答道:“天下是高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根据《春秋》大义,君王至亲不得有弑逆图谋,有则必杀。我们因为刘荆是陛下同母之弟,陛下特别留意,恻隐有加,所以才敢请示。如果是陛下的儿子,我们只专断诛杀而已。”明帝叹息着表示赞许。樊是樊宏之子。

[点评]

已经过了八年,广陵王刘荆认为:汉明帝刘庄派来监视他的人,应该早就麻木不仁了。所以机会应该来了。刘荆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对自己这个皇兄耿耿于怀?原因就在他说的那句话——面相与先帝刘秀相似!刘荆也算是个惯犯了竟还嫌折腾得不够!刘庄都忍三次了,这第四次还能忍吗?有人告诉刘庄“陛下无须再忍,也不必亲自动手了。因刘荆已自杀了”。

永平十年(公元67年)

春,二月,广陵思王刘荆自杀。

夏,四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闰十月初三,明帝临幸南阳,召集地方学校的学生演奏庙堂正乐。当演奏《诗经·鹿鸣》时,明帝亲自吹起陶埙和竹应和,以娱乐嘉宾。回京途中,明帝临幸南顿。冬,十二月四日,还宫。

当初,陵阳侯丁去世时,他的儿子丁鸿应当继承封国。但丁鸿上书自称有病,要将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未予答复。丁鸿安葬父亲以后,便将丧服挂在守墓的小屋里逃走了。丁鸿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国遇到了丁鸿,责备他道:“从前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吴王之子季札推让王位,是乱世中的权宜行为,那样作才能表明他们的志节。根据《春秋》大义,不可以因家事废弃国事。如今您由于兄弟手足之情而断送父亲建立的永不毁灭的基业,这样行吗?”丁鸿醒悟过来,流下眼泪,便回去继承了封国。鲍骏于是上书向朝廷举荐丁鸿,称赞他精通经学,行为高尚。明帝便征召丁鸿进京,任命他为侍中。

[点评]

华杉先生对丁鸿此举有精彩评论,引录如下:

丁鸿 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又或者说是求名而忘记了大义。

丁鸿想要效仿伯夷和吴季扎,而他的情况,和伯夷、吴季扎完全不同。伯夷是商朝末期孤竹国王长子,他知道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三弟,所以主动逃走避让。吴季扎的情况则相反,吴季扎是春秋时吴国公子,他排行第四,父王希望传位给他,他认为理应长子继承,不愿坏了规矩,所以拒绝。

包骏说,伯夷和吴季扎都是乱世权宜之计,所谓乱世,就是当时诸侯国在继承问题上完全可以自主,不用听朝廷的。而对于丁鸿来说,他继承还是不继承,自己根本无权决定。上书朝廷,朝廷没有批复,他跑掉了也没用。他不继承,朝廷可能把他家封国撤除了,也不一定给他弟弟。所以包骏说他将要断绝父亲的基业。

丁鸿要照顾弟弟,非常简单,自己继承侯爵爵位,把封国租税收入全部给弟弟,这就没问题了,而且有先例。他放着简单的不做,偏要去做那难的,那正是,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求名。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春季,正月,东平王刘苍和诸位亲王一同进京朝见。一个多月后,返回封国。明帝亲自送行,回到皇宫后,凄然思念,便亲手动笔写诏,派使者送给东平国中傅。诏书写道:“分别之后,朕孤身独坐,心中郁郁不乐,便乘车而归。俯身车前横木而低吟,遥远的瞻望与长久的怀念,真让我心神劳苦。朗诵《诗经·采菽》之章,更增加我的叹息。日前我曾问东平王:‘居家做什么事最快乐?’东平王说:‘行善最快乐。’这句话口气甚大,正与他的腰围肚量相称。如今送去列侯印信十九枚,东平王的儿子们年满五岁并懂得行礼的,让他们全都佩带印信。”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春季,哀牢王柳貌率领属民五万余户旧附汉朝。朝廷在原地设立哀牢、博南两县,并开始进行开辟博南山通道和渡越兰仓水的工程。服役者因工程艰苦,作歌道:“汉德广大,开辟荒蛮,渡越兰仓,全为他人。”

最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久不修复。到了建武十年,当光武帝打算动工治理时,浚仪县令乐俊上书说:“人民新近经历了战争,不宜征发徭役。”于是将此事作罢。后来汴渠向东泛滥,区域日益扩展。兖州、豫州的百姓哀怨叹息,认为朝廷总在办其它工程,而不优先解救人民急难。恰好有人向朝廷举荐乐浪人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本年夏季,四月,明帝下诏征发役夫数十万人,派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岸。从荥阳向东,直到千乘的入海口,共一千余里,每隔十里修建一个水闸,使水闸之间的水流相互调节,不再有决堤和漏水的忧患。王景虽然节省工程费用,然而仍消耗了数以百亿计的钱财。

秋,七月二十四日,司空伏恭被罢免。乙未日(七月无此日),任命大司农牟融为司空。

这一时期,天下安平,人无徭役,连年丰收,百姓殷富,粟米每斛只值三十钱,牛羊遍野。

[点评]

人们读历史,常常感叹历史多灾多难,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只有灾难才有更多历史记载,幸福生活没有历史,天下安平,四个字就说完了。你看这好几年,基本上都无事可记。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

夏,四月,汴和疏浚工程完工,黄河、汴河分流,恢复到旧河道。四月四日,皇帝行幸荥阳,巡行河渠,于是渡河,登太行山,巡幸上党郡。四月二十五日,车驾还宫。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436]永平几年无大事——幸福生活没有历史)